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在大肠粗蒂息肉切除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 2012年12月连续选取大肠粗蒂息肉患者119例,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59例,共64枚息肉,应用尼龙绳套扎息肉的基底部,然后用高频电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凝电切术;B组,60例,共68枚息肉,使用钛夹夹于息肉的基底部,然后使用高频电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凝电切术.结果 所有息肉均成功摘除,A组和B组各有出血患者2例和3例.结论 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或者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粗蒂息肉,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结肠镜下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和/或钛夹钳夹摘除大肠宽蒂、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肠镜下宽蒂息肉先予尼龙绳套扎其息肉根部,再予高频电圈套器凝切;大息肉(直径大于2.0cm者)先予钛夹2-3枚在息肉根部钳夹,然后再用高频电圈套器分块凝切.结果: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788例、其中宽蒂、大息肉156例(宽蒂67例、大息肉89例),经予上述方法进行内镜下摘除,一次性切除息肉102枚(65.38%),分次切除54枚(34.62%),均获满意疗效,其中即刻出血2例(1.28%),立即给予内镜下血凝酶喷洒、电凝和/或钛夹,即时止血,无迟发出血.全部病例无1例穿孔.结论: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摘除消化系宽蒂、大息肉前给予尼龙绳套扎和/或钛夹钳夹息肉根部,明显减少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突破了以往内镜治疗息肉关于大小、宽蒂等禁区,避免了手术引起的创伤,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镜下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患者共85处消化道巨大有蒂息肉样病变分别采用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枚巨大息肉中,上消化道15枚,结肠66枚,直肠4枚.其中62枚息肉采用尼龙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23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肽夹钳夹术治疗,术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4%),急诊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最常见且最棘手的并发症是出血,巨大息肉发生在术中或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机率更大,采用尼龙圈套及金属肽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能有效预防粗蒂大息肉样病变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消化道巨大息肉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高频电凝电切联合钛夹治疗小儿大肠粗蒂或宽基息肉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静脉全麻下经内镜活检孔输送钛夹并钳夹于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结果 60例全部麻醉情况良好,未出现任何麻醉意外;共66枚大肠粗蒂或宽基息肉均能成功一次性切除,术后1~3周内钛夹完全脱落,成功率为100%。所有病例术中未见渗血,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结论静脉全麻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联合钛夹治疗小儿大肠粗蒂息肉具有安全性高及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或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术在切除结肠粗蒂息肉中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收集经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粗蒂息肉(直径≥1.0cm)患者78例,分为尼龙绳组(A组,n=38)、金属钛夹组(B组,n=40)。A组使用尼龙绳套扎息肉基底部后再用高频电圈套器行息肉电凝电切术:B组使用钛夹夹于息肉基底部再用高频电圈套器行息肉电凝电切术。[结果]A组、B组息肉均一次性切除,均未出现肠穿孔;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A组1例、B组2例,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A组1例、B组1例;2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使用尼龙绳或钛夹辅助切除大肠粗蒂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技术切除对于2cm以上结直肠粗蒂息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均先用钛夹钳夹根部后再用电刀切除原钛夹钳夹处远端。结果在所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中均能安全切除,恢复良好,术后5d内痊愈出院,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镜下消化内镜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电切治疗高风险息肉的预处理技巧、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31例,发现高风险息肉共145枚(包括大肠宽蒂息肉、大息肉、表面充血显著、基底有明显血管通过、内镜下暴露不佳等息肉);对于大肠宽蒂息肉(蒂部直径>1cm)电切治疗前用尼龙圈套器套扎息肉蒂部;对于>2cm有蒂息肉电切前(蒂部直径<1cm)金属钛夹闭息肉蒂部;对于2.0-3.0cm广基/亚蒂息肉先于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充分抬举后进行切除;对于息肉表面充血显著、基底有明显血管通过、内镜下暴露不充分的大息肉,术前联系手术室,先试行结肠镜下切除,如果切除困难,立即腹腔镜治疗,观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尼龙圈套器套扎后切除10枚,经金属钛夹钳夹后切除32枚,经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后切除60枚,于手术室结肠镜切除31枚,于手术室腹腔镜切除12枚,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大出血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预处理有助于高风险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的治疗,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避免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OlympusCF-Q240型电子结肠镜、OlympusPSD-30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HX-5LR-1金属夹释放器、MD-850型金属夹、圈套器等,对62例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钳夹后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62例老年患者共切除息肉86枚,平均放置金属夹2.6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完全可以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内镜MD-850型金属夹胃肠大息肉结扎切除术1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镜直视下大息肉电凝切除术时,因电凝不完全或机械性切割而并发活动性出血、渗血甚至即时或迟发穿孔等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限制了这项简易有效的内镜手术的普遍开展.应用金属夹(clips)作胃肠息肉及各类粘膜切除术(EMR)创面夹合治疗已日益普及.作者对12例蒂性大息肉患者采用MD850型金属夹钳夹蒂部以结扎阻断血流,然后再行电凝切除,取得满意的预防出血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组12例均为住院治疗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31岁~70岁,平均49-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便血或黑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 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止血夹能有效防止切除宽蒂大息肉后并发的出血和穿孔.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大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内镜下金属夹治疗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8例消化道出血及息肉切除患者选用Olympus可旋式放置器HX-5QR-1和MD850型、HX-600—135型内镜金属夹防治消化道出血、穿孔。[结果]98例中有95例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即时止血,成功率为96.9%,1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5.3%,平均使用钛夹2.5枚;40例息肉切除后应用金属夹预防消化道出血、穿孔,成功率为100%,平均使用钛夹1.5枚。[结论]内镜下采用金属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和预防较大息肉切除后出血、穿孔疗效满意、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摘除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有多种,但在摘除直径>2 cm的息肉时易造成摘除不全、活动性出血甚至穿孔等,使其普遍开展受到限制,不少患者只能接受手术治疗。我院对18例内镜直视下头体部直径2~5 cm的长蒂、亚蒂大息肉用金属夹钳夹息肉蒂部阻断其血供,然后进行活检,待1~2周后观察息肉脱落情况,并行高频电圈套摘除息肉或修整残留蒂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热电极、微波与高频电治疗胃肠息肉的差异.方法动物试验取杂种犬剖腹暴露胃粘膜,人工制成直径1.5cm模拟息肉,以热电极、微波与高频电接触息肉凝固,比较三种热凝方式效能、组织粘连及穿透性差异.临床应用对62例共98枚胃肠息肉行热凝治疗.41枚有蒂及亚蒂息肉高频圈套电凝电切,蒂部残留或渗血再用热电极烧灼.5枚长蒂3cm~4cm大息肉蒂部热电极烧灼待息肉自然脱落.52枚单发或多发、宽基息肉<1cm者单用微波灼除,1cm~2cm者用热电极灼除,>2cm者高频电凝.结果高频电效能大,能迅速有效摘除有蒂及较大(2cm~3cm)息肉,但易造成组织粘连,出血、穿孔危险性较大;微波效能较小,适于治疗1cm以下、宽基、多发性息肉,组织粘连轻,出血、穿孔危险性小;热电极效能适中,治疗多发、宽基较大(1cm~2crm)息肉及长蒂大息肉效果较佳,组织粘连极轻,出血、穿孔率最低.结论三种热凝方法治疗胃肠息肉各有优劣,治疗上可扬长避短,妥为选择,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肠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的临床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6年5月在解放军第211医院消化科经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径>2cm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55例(171枚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171枚息肉中经内镜黏膜切除(EMR)103枚(整块切除89枚,分2块切除14枚),均为1次肠镜完成。68枚带蒂息肉行高频电圈套切除17枚,采用银夹加高频电圈套切除33枚,行尼龙套扎加电凝电切18枚。并发症:即时出血量<20mL者5例;20~50mL者3例。1例创面距直肠7cm处息肉,切除24h后迟发出血300mL,经及时处理后止血。结论结肠巨大息肉可以经内镜切除,在超声微探头辅助下依息肉形态采用不同的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圈套电切序黄治疗宽蒂巨大肠息肉的疗效,以提高巨大肠息肉内镜治疗成功率。方法 内镜下高频电切结肠息肉116例.对39例头端最大直径〉3.0cm.蒂粗〉1.0cm的巨大肠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切前,在基底部先使用金属夹钳夹(治疗组).对77例直径1.0-3.0cm.蒂粗0.8~1.5cm的息肉行单纯高频圈套电切(对照组),观察两组高频电切治疗过程中创面有无渗血、涌血、喷血和治疗后出血、穿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对组织损伤小,渗血、涌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电切序贯治疗宽蒂巨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及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威庆  李伟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11,51(19):99-100
目的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消化道息肉(356枚)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0.5 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法切除;0.5~2.0 cm的息肉:无蒂息肉采用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法联合高频电圈套法切除,亚蒂或有蒂息肉采用高频电圈套法切除;〉2.0 cm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法切除(对息肉头部、不能用圈套器一次套住者采用分叶切除法)。结果内镜下息肉切除率达98.5%(257/260),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对17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5例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结肠内发现〈0.5 cm息肉9枚。结论根据息肉直径、形状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息肉摘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内窥镜下应用高频电凝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及钛夹止血治疗结肠息肉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01月-2011年12月416例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应用高频电凝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及钛夹止血切除息肉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 416例患者经治疗均成功切除息肉,术中出血均予以钛夹成功止血,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内窥镜下应用高频电凝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及钛夹止血治疗结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老年大肠带蒂息肉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直径≥1 cm蒂部直径>0.8 cm带蒂息肉患者113例,共123枚息肉,均在内镜中心行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及青中年组,其中老年组42例,息肉50枚;青中年组71例,息肉73枚。观察两组息肉的好发部位、息肉性质、经内镜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息肉好发部位均位于乙状结肠,均在内镜下成功切除,其中青中年组3例发生术中少量出血,两组其他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内镜下不可控制出血、术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发现老年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病率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老年大肠带蒂息肉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治疗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科收治的巨大大肠息肉患者33例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协同高频电切除治疗。结果本组33例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均套扎成功。术后2周复查结肠镜示:息肉完全脱落消失或残留少许蒂部22例,治愈率66.7%;其余11例(33.3%)息肉瘤体明显缩小均超过1/3以上,其中7例部分脱落,创面形成溃疡,再次行高频电切除,其余4例再次套扎,1周后协同高频电切除。所有病例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结肠宽基底或亚蒂息肉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高频电切除等治疗手段优势互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内镜高频电、激光及微波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观察.方法选用我院自1985/1998间,在内镜高频电切除食管、胃、十二指肠息肉37例,43枚;切除结肠息肉87例,121枚;内镜下激光切除胃息肉15例,26枚;结肠息肉4例,5枚;内镜下微波切除胃息肉12例,14枚;结肠息肉14例,20枚.共169例,229枚.各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息肉分布在上消化道息肉以鲁多发,在结肠以直肠、乙状结肠多发病理特点以炎性增生性息肉为多见.结果高频电组:一次或分次切除息肉,成功率在98%.15d后复查,118/164枝形成溃疡,占71.95%.激光组:小的息肉一次可切除,大的息肉成功率为50%,15d后复查,18/31枚形成溃疡,占58.06%.微波组:一次切除率1cm以下达100%,2cm以上为50%.15d后复查,18/34枚形成溃疡,占52.94%.结论胃肠道息肉好发部位为胃及直肠、乙状结肠,以炎性增生性息肉为多见.切除方法,对较大、有蒂息肉以高频电凝电切为恰当,较小、无蒂息肉选用激光或微波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