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38例急、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心电图检查及对心电图异常者行心肌酶谱检测分析.结果 80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18.2%,而其中16例(20.5%)心肌酶谱检测异常.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临床要结合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心肌酶CK-MB升高对于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磷中毒与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0PP)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AOPP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和心电图资料进行综合分类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异常心电图者107例(占88.3%),心肌酶谱中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CK)至少有1项异常者106例占(88.3%)。轻、中、重度中毒组间血清中cTnI、CK-MB、CK水平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异常改变构成比组间两两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A0PP抢救治疗过程中,应常规动态检查心电图,结合心肌酶结果,及早对心肌行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黄文胜 《内科》2009,4(2):210-2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6例首次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脑卒中230例,缺血性脑卒中206例)进行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检测,并与162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结果(1)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01),发生在基底节、丘脑部位病变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2)急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01)。发生在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基底节丘脑、脑干、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加强心电监护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志明  陆凤机  陆明智 《内科》2008,3(2):190-19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6例首次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脑卒中114例,缺血性脑卒中112例)进行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检测,并与105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结果(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01),发生在基底节、丘脑部位病变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2)急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01),发生在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加强心电监护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分析与判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表现,及时治疗,更好的为晚期妊娠妇女进行健康指导。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460例晚期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另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非妊娠妇女460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检查者中观察组可疑或异常者110例,阳性占总数23.91%;对照组可疑或异常者32例,阳性占总数6.95%,两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中窦性心动过速、ST-T异常、短PR、Ptfv1异常、频发室性早搏等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观察组阳性率较高,其中有些是妊娠并发某些疾病,而大多数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因此对于某些可疑、异常心电图表现进行正确判断及健康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CG-6511型心电图机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扫描,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心电图异常率。结果 研究组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者30例,占65.22%;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者11例,占23.91%;且两组受检者心电图异常均以ST-T变化为主。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以ST-T变化为主,临床应综合分析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所致心肌酶、心电图及cTnI异常表现。方法对180例确诊患儿和我院同期住院的小儿外科患儿100例同时于入院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和cTnI检查。结果①HFMD患儿与正常小儿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HFMD患儿心电图异常率71.3%,以ST-T改变为主;③HFMD患儿cTnI异常44例(占24.4%);④心肌酶谱、cTnI、心电图三者具有相关性。结论部分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和cTnI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学、cTnI和心电图等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综合征(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ADS)男性患者校正QT间期(QTc)与心肌酶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ADS男性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QTc间期及心肌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DS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ADS患者的QTc间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ADS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增高,QTc间期延长,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和心肌酶作为临床早期的检测手段对降低由ADS介导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时,心电图(ECG)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CTn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发生脑心综合征的135例脑卒中患者的ECG、心肌酶谱与CTnT,并对不同损伤部位、不同病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ECG改变在病后1周内发生率84.4%,其与脑损害部位有关,靠近基底节及丘脑的部位病变时其心电图异常率高;丘脑损伤以早搏多见,延髓损伤以心动过缓多见,而基底节区则以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心肌酶谱异常者CK-MB升高为55.5%,肌钙蛋白T 24 h内升高者46.7%。结论脑心综合征表现为早期心电图异常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情况及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对既往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76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年龄>35岁孕妇记作观察组,另外38例年龄≤35岁孕妇记作对照组,随访两组孕妇最终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心电图情况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结果发生率(36.8%)比对照组(13.2%)高,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孕妇中早产率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龄孕妇心电图异常多为心律失常、ST-T段改变,异常心电图孕妇最终胎儿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较高,对此应加强高龄孕妇关注,加强对其心电图变化监测,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晚期妊娠妇女的临床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及时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干预、诊治和追踪管理。方法采用日本福田Fx-401012导心电图机对2850例晚期妊娠(孕36周)妇女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以及产后3个月复查12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对照比较。结果晚孕期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预激综合征(包括短P-R综合征)、心律不齐、低电压、期前收缩(房+室)。高龄孕妇(30岁)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低龄孕妇(≤30岁)高(P0.05)。产后3个月复查,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高龄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室)、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度、Ⅲ度)、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仍然高于低龄孕妇。结论晚期妊娠妇女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高龄孕妇高于低龄孕妇,产后3个月大多数心电图异常病例可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孕妇心血管异常,应作为妇女孕期常规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5月间在该院进行孕期晚期心电图检查的GDM孕妇155例和正常孕妇155名,分析其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41.3%,明显高于对照组12.9%(P0.05);孕妇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间期,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心电图检查作为孕期保健重要的必需检查,可筛查出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GDM孕妇,进行重点监护指导,最大限度的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对心电图及心肌酶影响,以便早期进行临床诊治,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6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按《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分成轻度、中度、重度组,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心电图异常48例,发生率为77.42%,其中ST-T改变发生率95.83%,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77.08%,室性早搏发生率60.42%,以上3种异常心电图和其他异常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心肌酶含量与急性砷化氢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心电图异常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结论心电图和心肌酶可作为急性砷化氢中毒心脏损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登革热并发心功能损害的表现特征.方法 对2007年本院收治的126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检测心肌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肌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和心电图检查,分析登革热时心功能受损害情况.结果 126例登革热出现心功能损害者共107例(84.9%).其中心肌酶谱异常者共98例(占77.8%,AST升高85例,LDH升高96例,CK升高64例.HBD升高86例).98例中有合并心电图异常者48例与无心电图异常者50例,两组各酶升高幅度比较有明显差异.126例登革热共有心电图异常57例(45.2%),主要为心肌损害(T波低平或/和S-T段改变)和心律欠常(窦缓、窦速、宴性心律不齐、室性早博)表现.结论 心肌受损在登革热发病过程中是一个多发和较常见表现.是本病发展中多系统损害的局部表现之一;心肌酶升高幅度与心电图改变结合分析.可综合判断心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SP患者血心肌酶谱及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50例HS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心肌酶谱及CRP变化。结果:HSP患者血心肌酶谱、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CK-MB升高发生率最高。结论:心肌酶谱异常是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尤其以儿童、50岁以上人群、抗链球菌溶血素异常者易发生心肌酶谱异常;CRP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疾病活动的观察指标之一,肾损伤者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伤者;CRP与心肌酶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吴国平  饶平  黄晓辉 《心脏杂志》2009,21(6):862-864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168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选取健康人1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对两组间血清心肌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CO中毒患者16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125例(74.4%),出现心力衰竭24例(14.3%),有心电图改变者共132例(78.6%),其中ST-T改变128例(76.2%)。在168例CO中毒患者中101例(60.1%)血清心肌酶谱改变,轻度中毒无心肌酶改变,中、重度中毒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越严重,心肌酶改变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P<0.05)。结论: 急性CO中毒对心肌造成的损害,需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性黄疸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疸型肝炎患者324例为观察组,9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以总胆红素值持续1周以上,在正常值5倍和10倍为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入选病例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观察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异常率轻、中、重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磷酸肌酶、磷酸肌酶同功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异常率轻、中度组均较重度组降低(P〈0.05)。结论肝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动态心电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学毕业生心电图异常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90例医学毕业生的心电图资料,对异常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DCG)复查,且进行初复查结果对比。结果入院招收毕业生心电图异常率为22.8%,初检异常率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30.3%、窦性心动过速28.2%、各种期前收缩21.3%、ST-T改变13.5%、传导异常6.7%。复查后异常23例,占初检异常人数的25.8%,初复查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毕业生入院体检的心电图异常多为生理性反应,多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相关,DCG是一种体检心电图异常者效价比较好的临床复查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刘桑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385-1386
目的研究肺炎患者心肌酶变化情况及心肌酶对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383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重症肺炎与普通肺炎心肌酶水平差异及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重症肺炎心肌酶异常率,并研究重症肺炎组中心肌酶异常患者与心肌酶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心肌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毒性肺炎较易引起心肌酶异常;重症肺炎中心肌酶异常组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电图异常率及心衰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肌酶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有重要监测作用,对重症肺炎病情评估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行Holter检查,测定77例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并与3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出血后心电图改变类型最常见的为ST-T改变,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与脑叶ST-T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患者,除病后7d时血清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血清cTn-I、CK-MB在病后3~48h、3d、7d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其测定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防治及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