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新伟  袁文 《山东医药》2010,50(44):44-46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导致成人颈脊髓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无论何种手术方法,其首要目的是减压、扩大椎管容积,从而有望恢复脊髓形态、逆转脊髓水肿、改善脊髓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正>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和(或)脊髓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5%,是各型颈椎病中的最严重的类型,也是55岁以上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1〕。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本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其脊髓致压物有骨性和非骨性两种,手术治疗CSM的目的是去除脊髓致压物,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促使神经功能恢复。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神经节苷酯(GM-1)辅助前路减压和(或)后路减压加术治疗CSM患者3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溱波  张达 《山东医药》2000,40(15):49-50
脊髓型颈椎病 (CSM)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脊髓外在压迫和 (或 )血供减少而产生的脊髓功能障碍综合征〔1〕。自从 195 2年 Brain等首次报道 CSM之后 ,人们对其病因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由于 CSM的自然病程具有间歇性、隐匿性等特点 ,故目前学者们对其病因仍有许多争议。但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此综合征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即静态因素(SF)、动态因素 (DF)、病理因素 (PF)。1  SFSF是指 CSM的解剖学基础。CSM的基本病因是颈椎退变及骨质增生 〔2〕,而颈椎间盘状况的恶化是颈椎退行性改变的根本原因 ,其结果是导致脊柱不稳…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变性疾患中的一种严重状态。该病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并进一步继发相邻骨与软组织结构的退变,最终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表现出脊髓损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调查表明,如果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有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颈椎病,到了60岁可达30%~40%,可见这种以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必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病情重、又常伴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各种治疗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手术治疗风险更大,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加元  桑锡光  司萌 《山东医药》2004,44(15):27-28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类型,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CSM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颈前路椎间盘骨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或单纯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板切除减压术等。但对于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严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者,往往需要再次手术。2000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院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减压治疗CSM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延霆  聂海滨 《山东医药》2008,48(12):75-76
对12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髓损伤的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脊髓损伤均有改善,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认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林娜  米彦军  韩光  高娜 《山东医药》2014,(4):107-109
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有着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手术时机难以把握,许多患者因为多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术后脊髓的功能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自2007年7月~2012年10月共接收23例此类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不同入路手术的疗效,以期提高老年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CSM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n=80)与后路组(n=80)。前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的变化。结果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后路组明显缩短(P〈0.05);前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后路组(P〈0.01)。2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CSM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可提高老年CS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5种手术方法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8例,前路齿状突螺钉2例;颈椎1、2后路融合6例,其中Brooks法2例、Magerl螺钉加双侧寰椎椎板钩2例、Magerl螺钉加Brooks法1例、颈椎1、2椎弓根螺钉1例。8例中,合并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者2例,寰椎横韧带离断2例。并存Ⅱ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脑梗死2例。结果 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住院时间10~22d,平均17d。8例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无内固定脱落及折断,2例前路齿突螺钉固定者骨折愈合,其中1例自觉吞咽不适,1年后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6例颈1、2骨性融合,2例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1例,冠心病发作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人型齿状突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患者均根据术前MRI及DSA或CTA表现确诊,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中应用荧光造影。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0例,加重2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MRI对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意义,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荧光造影是治疗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庆华  李太平 《山东医药》2005,45(12):37-38
Chiari畸形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及颈椎椎管内,常合并脊髓空洞症。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2001年7月至2004年1月,我院共收治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畸形患者45例,采用枕颈减压及空洞一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管内治疗和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103例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34例,占33.0%;手术治疗69例,占67.0%。治疗前、后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治疗的影像学效果。使用阿米诺夫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变,x^2检验用于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中脊髓畸形血管团完全清除60例,占58.3%;部分清除43例,占41.7%。术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9例(18.4%),改善14例(13.6%),无变化57例(55.3%),恶化13例(12.6%);随访6个月的治疗效果为:治愈26例(25.2%),改善33例(32.0%),无变化29例(28.2%),恶化15例(14.6%)。结论 脊髓畸形血管团完全清除的患者比部分清除的患者获得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方法更有利于完全清除畸形血管团,血管内治疗畸形血管团的完全清除率虽然相对较低,但短期疗效却优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2005年8月,我们共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患者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7例;年龄19~50岁。均无家族史,1例有明显外伤史。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痛、温觉障碍,以上肢为主;19例感觉障碍区烧灼样疼痛。27例有肌无力症状,以上肢为主。其中3例手部肌肉萎缩,1例出现“爪形手”,1例表现为霍纳综合征。28例均行MRI检查。27例合并Chiari畸形,其中脊髓上颈段空洞22例(7例为节段性,15例为连续性),下颈段和上胸段空洞3例,2例空洞从颈段延伸到中胸段。1例合并髓外硬膜下肿瘤。根据MRI影像测量脊髓空洞直径与脊髓直径比,≥0.5者7例,〈0.5者2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1例CSM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日本矫形外科学学会(JOA)评分,测定颈椎MRI上T2加权像压迫最重节段的脊髓横断面积并记录脊髓有无信号改变。对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复查心电图,了解术后窦性心动过缓的恢复情况。结果121例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28例,发生率为23.14%,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生率(P=0.0173)。合并窦性心动过缓与非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MRI T2加权像上脊髓信号改变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6个月随访,窦性心动过缓转阴率80.77%。结论CSM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CSM不仅影响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传导,还影响到交感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颈椎骨折脱位是颈部损伤之一,多由外在暴力引起.常常破坏椎体的连续性,导致椎管容积明显减少,使脊髓受压或损伤时产生的牵张伤直接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而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现仍尚存争议,尤其是对于早期治疗、复位方式、手术时机的把握国内外存在很大争议.早期解除压迫,给予脊髓恢复的机会是脊柱外科医生共同的愿望.但早期手术风险大,尤其是颈椎脱位患者,因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常常导致患者早期出现呼吸肌无力、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停搏)、高热、离子紊乱等,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早期手术(72 h内)与晚期手术(72 h后)对术前、术后6个月Frankel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分析早期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
脊髓血管畸形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4%[1],而颈髓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故对其治疗的方式仍存在争议。由于颈髓AVM的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存在风险。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回顾性分析动脉入路Onyx栓塞治疗6例颈髓AVM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2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9例、B级15例、C级3例),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7例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P均<0.05).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复位并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植骨在术后3~6个月融合.结论 下后路解锁、复位及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