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介绍11例新生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管理。方法 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结果 11例患儿麻醉和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各项监测指标基本稳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良好。结论 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既可保证镇痛完全,又可维持良好的呼吸循环代偿功能,可控性强,适用于新生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麻醉手术过程中引起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尤以全身情况不良者较多见。麻醉中循环骤停的常见原因一、麻醉过深,可抑制呼吸及/或血管运动中枢。二、缺氧和CO_2蓄积。三、神经反射:手术操作刺激肺门、食管、气  相似文献   

3.
郑观荣 《山东医药》2009,49(22):18-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时段靶控诱导全麻对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的影响。方法32例拟行全麻剖宫产分娩者,给予丙泊酚3μg/ml、瑞芬太尼4ng/ml靶控诱导,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达40时气管插管并开始手术,术中按需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术中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40~50,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芬太尼4~5μg/kg。另选680例常规腰麻剖宫产孕妇。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即刻及5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无明显差异;全麻组有1例新生儿即刻Apgar评分为6分,其余均在8分以上;所有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BIS指导下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时段诱导全麻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呼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9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体会。全部采用大剂量芬太尼为主的复合麻醉方法,麻醉过程顺利。并对瓣膜置换术的麻醉选择,循环维护,低血钾症防治,以及呼吸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显著增高,产科麻醉的质量也倍受关注,成功的硬膜外阻滞,宫缩痛可获解除,腹壁肌肉松弛,但不影响宫缩,对胎儿呼吸循环亦无抑制,是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临床上有时因阻滞不全而不能达到手术要求,延缓胎儿产出时间,甚至使新生儿Apgar评分下降。遇此情况,我们以0.8~1.0mg/kg的氯胺酮辅助,经临床应用对比观察,麻醉效果满意,新生儿无受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1996年8月~99年8月,我们在剖宫产麻醉下抢救新生儿窒息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6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其中过期妊娠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5例,胎盘早剥3例,巨大胎儿2例,脐带因素8例,其他7例。胎儿娩出后1分钟Apgar评分:0~3分25例,4~7分11例,平均窒息2分钟左右。方法:胎儿娩出断脐后,首先吸净口腔咽部液体,托背人工呼吸,如仍无自主呼吸,立即将新生儿放置保暖台上,在婴儿喉镜直视下清理呼吸道,行气管插管,接T型管用纯氧控制呼吸,挤压气囊以胸廓稍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症胆道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与术中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老年急症胆道手术麻醉患30例,分别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以及伴有高热、轻度中毒性休克等。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10例,全身麻醉20例。结果: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满意,但呼吸道管理麻烦,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大,术中难以完全抑制内脏牵拉痛所致迷走反射而出现胆心反应,影响呼吸与循环稳定。全身麻醉:术中呼吸道管理容易、氧合好,对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处理上相对方便有效。结论:高龄胆道患,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合并症多,常伴有高热、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中毒性休克,易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术前须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处理,术中应密切监测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且予以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措施,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随机选取80例予以常规处理及吸氧措施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作为对比分析,即对照组;观察和统计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结果和开奶时间、平均住院日,同时对两组数据予以相应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12%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开奶时间和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能有效改善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机体缺氧状态、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剖宫产的临床麻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实施剖宫产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实施连续实施硬膜外麻醉,针对两组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效果及麻醉对孕产妇、新生儿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实施剖宫产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对其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较小,对照组产生的影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不会对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不会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安全性较高,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功能障碍(NRD)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影响新生儿预后的重要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湿肺、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是引起NRD的常见肺部疾病[1-2]。以往临床上胸部X线是NRD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但新生儿对X射线敏感性高,辐射损害大,在儿科应用受限[3]。重症肺超声(LUS)检查在NICU的运用也很广泛,目前国内外已肯定了其对于NRD的临床运用价值,认为可利用A线消失、B线增多、胸膜线消失、肺实变、肺间质综合征等LUS特异性征象对NRD进行鉴别诊断以明确病因[4-5]。本文报道47例NRD患儿临床诊断,旨在明确NRD患儿LUS评分与SA评分和Downes评分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暖、吸痰、吸氧、控制感染、防治出血、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显著,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82例,其中行全身麻醉的41例患者为单一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41例患者为联合组。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切皮时、新生儿出生时、胎盘分娩5 min、新生儿出生2 h和新生儿出生6 h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糖较为稳定(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手术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糖的波动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在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方面与年长儿有明显差异,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对于手术麻醉刺激缺乏防御能力,合理的麻醉选择和麻醉处理显得异常重要。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我们共行新生儿手术52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且予以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措施,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随机选取80例予以常规处理及吸氧措施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作为对比分析,即对照组;观察和统计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结果和开奶时间、平均住院日,同时对两组数据予以相应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12%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开奶时间和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能有效改善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机体缺氧状态、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使用纳美芬,是否能迅速改善呼吸窘迫的症状,以及纳美芬与纳洛酮疗效比较。方法选用我院术前诊断为胎儿胎心窘迫的孕妇,行急诊剖宫产,所产下的Apgar评分2~5分的新生儿40例,纳洛酮治疗组20例,纳美芬治疗组20例。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由助产士给予清理呼吸道,保暖,面罩加压给氧(出生时无自主呼吸的给予气管插管)等常规新生儿处理措施,同时分别给予纳洛酮或纳美芬行呼吸兴奋治疗。观察5min后,10min后,30min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自主呼吸维持SPO2在98%以上时间,或者出生时需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自主呼吸恢复达到拔除气管导管标准的时间。结果纳美芬治疗组能迅速提高患儿Apgar评分,快速促进新生儿自主呼吸恢复及缩短需氧时间。结论纳美芬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有比较好的疗效,且与纳洛酮相比纳美芬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郭芝平  姜春杰 《山东医药》2007,47(13):72-72
胎儿娩出后1min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们对6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一定压力,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从而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CPAP主要用于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充气不良的新生儿,适应证主要有早期或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湿肺、机械通气撤离后过度肺水肿等.CPAP为鼻塞法,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是一种简便、适宜的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麻醉与吸入麻醉方式对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法和气管插管2%七氟烷混合30%氧气吸入麻醉法进行麻醉,Longa法建立MCAO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的麻醉诱导、持续及苏醒时间的差异,对比分析血气分析、血糖、肛温、脑温、神经功能缺失评分、48h存活情况以及梗死体积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对呼吸有明显抑制,血气分析显示有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9±0.03,PCO2(56.8±4.2)mmHg,PO2(119.1±15.6)mmHg],吸入麻醉组辅助呼吸,血气分析正常[pH7.48±0.06,PCO2(36.2±0.3)mmHg,PO2(219.1±27.4)mmHg]。两组大鼠的pH值、PCO2、PO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腹腔麻醉能显著降低脑温和肛温[梗死区皮质温度(33.3±0.8)℃、纹状体温度(33.6±0.3)℃、肛温(34.7±0.5)℃],吸入麻醉对脑温和肛温影响较小[梗死区皮质温度(35.1±0.3)℃、纹状体温度(36.2±0.3)℃、肛温(35.1±0.3)℃],两组间脑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肛温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48h存活只数及脑梗死体积在腹腔麻醉组与吸入麻醉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大鼠MCAO模型时,应用吸入麻醉明显优于腹腔麻醉,其对呼吸、血糖、脑温等指标影响较小,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大鼠MCAO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顿超过 2 0秒 ,或不足 2 0秒但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呼吸现象。频繁的呼吸暂停是造成新生儿机体缺氧和脏器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9~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新生儿呼吸暂停病儿 32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例 ,女 14例 ;胎龄 32~ 33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手术期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所造成血糖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在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产科中随机选择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所采用麻醉方式差异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全身麻醉组,最后通过观察她们手术时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新生儿出生时及5 min后Apgar评分、各时点血糖浓度变化判断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血糖的影响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对比,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手术时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新生儿出生时及5 min后Apgar评分这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各时点血糖浓度变化对比,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新生儿出生时血糖大于麻醉前,而胎盘分娩5min血糖则远小于麻醉前,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切皮、新生儿出生时,2 h以及6 h后血糖浓度大于麻醉前,胎盘分娩5 min小于麻醉前(P0.05)。另外,通过对两组患者血糖浓度情况对比可知,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切皮、新生儿出生2 h与6 h后血糖浓度要远小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手术期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更为适宜,这主要是因为其血糖影响要低于全身麻醉方式,因此该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