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检验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名医护人员和840名患者或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98.2%的医护人员认为在社区开展常规检验项目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能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90.6%的患者和居民认为在社区开展常规检验能方便群众就医.结论 医院的检验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2008年起青岛市四方区卫生局组建的区域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与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建设运行情况,以及转诊抢救成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例,总结出以院前急救网络为起点的链式急救系统是提高社区心血管急症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搭建院前急救网络的主要平台.同时总结院前急救网络运行中的经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中心计划生育“一门式”服务对提高早孕建册率的效果。方法对北蔡社区1999-2008年孕产期保健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99-2005年早孕建册率较平稳,2006年后早孕建册率呈上升趋势。1999-2005年采用普通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平均早孕建册率80.95%,2006年采用计划生育“一门式”服务,平均早孕建册率9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中心计划生育“一门式”服务能很好地提高早孕建册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社区卫生中心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向转诊及联合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冠心病拟通过双向转诊模式转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及PCI术的患者22例,均在我科完成术前相关准备,然后由我院转送至上级医院导管室行CAG检查后再与当日转回我院,选择同一时期在上级医院常规行冠脉造影及PCI检查的22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总费用及转归。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且住院期间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的单纯冠脉造影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转诊组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诊组前后转运时间分别为45min,42min。对转诊病人进行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7.2分(满分100),较病区常规住院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双向转诊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诊疗中是安全可靠的,而且能为患者提供实惠及便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5区9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县122家乡镇卫生院,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估参考标准》中的评估内容和项目及自行设计并经信效度检验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的服务项目,城乡之间在老年便利就诊服务等6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居民接受过诊疗、保健、预防、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及其他基层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为45.9%;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城乡、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养老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慢病罹患情况、生活自理状况(P0.05)。结论空巢高龄老人服务、临终老人服务、痴呆老人服务开展情况较差,尤其农村更差。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影响因素复杂,应加强对可干预因素的管理,促进老年人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知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长春市朝阳区及南关区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长春市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知晓度83.21%,利用率73.49%,满意度75.00%.对慢性病健康指导必要性认知不同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有差异.结论 社区居民初步形成了"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的观念,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肺结核病人发现模式和效果分析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作用,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方法通过全面推行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实行以综合医院为中心的归口转诊模式,明确结核病诊治机构和综合医院职责和分工,建立综合医院转诊制度。结果全省传染源发现率平均已达55.7%;新发涂阳肺结核病新登记率从2001年16.37/10万上升到2003年25.60/10万,增长了55.5%;转诊率从2000年77.8%上升到2003年95.9%,增长了44.2%。结论全省以综合医院为中心的归口转诊制度的推行,有效提高了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转诊率和涂阳病人的发现工作,因此如何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发挥综合性医院的作用,对结核病控制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中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00例,均采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干预前,Morisky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控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延边地区建立肺结核归口转诊模式对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的影响,探讨提高转诊到位率的方法。方法 对全州8个县(市)医院、中医医院、中心卫生院、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的执法检查考核资料进行评价。结果 1.建立归口转诊模式前期转诊率为48.3%,转诊到位率为29.0%,后期转诊率为89.0%,转诊到位率为72.4%,有明显提高;2.前期年平均涂阳病人新登记率为13.36/10万,后期为17.86/10万,实施归口转诊模式前期与实施后期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延边地区实施的肺结核病人归口转诊模式,对提高肺结核病的转诊到位率十分有效,应不断完善并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并评估双向转诊在城市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杨浦区2家社区街道医院(一级甲等)为研究点,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65例参与双向转诊的糖尿病患者,调查转诊前后有关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患者对转诊的感受;同时在这2家医院抽取301例未参与双向转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调查患者血糖等代谢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组问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转诊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4、9.721、6.291、5.246、5.179、2.976、2.894、7.358、3.114,均P〈0.05),转诊组均优于非转诊组。非转诊组空腹血糖下降患者比例(72.1%)低于转诊组(81.5%),而上升患者比例(23.6%)高于转诊组(17.4%)。转诊组患者对目前双向转诊模式的主观评价较好。结论双向转诊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益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与血压等代谢指标;但转诊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有诸多细节需待进一步去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找出薄弱环节,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2012年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住人口平均产后访视率为98.33%,流动人口平均产后访视率为96.23%,均已达到深圳市社康服务中心妇女保健指标要求(产后访视率90.00%以上);2012年的常住人口早孕建卡率(97.18%)、孕妇健康管理率(94.92%)、系统管理率(93.79%)较2010、2011年有大幅度提高,而2012年流动人口的早孕建卡率(47.83%),孕妇健康管理率(43.48%),系统管理率(41.30%)仍然相对较低。结论该社区常住人口孕产妇管理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社区医院基层心电医生筛选需要会诊的心电图或疑难心电图,利用网络化心电系统将心电信息上传到我院心电网络会诊中心。我院心电会诊中心的专职医师对心电图图谱进行会诊,会诊结果反馈回社区医院。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心电图378份,共发现异常心电图213例,可能发生恶性事件的心电图29例。经分析发现漏诊184例(48.68%)、误诊45例(11.90%)。结论网络化心电系统的应用使社区医院能够及时发现危重心电图,纠正漏诊和误诊,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时,解决了基层心电医生诊断力量薄弱的问题,完善了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n ambulance service within a comprehensive hospital/community‐based program aimed at improving access and quality of reproductive health in poor‐resources settings. Methods Obstetrical cases referred to the hospital with the ambulance during a 3‐month period were prospectively recorded. Clinical indicat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erral; the direct costs of the service were calculated. Overall effectiveness was then measured against WHO thresholds. Results Ninety‐two obstetrical referrals were recorded. Eleven (12%) were considered effective, corresponding to 611.7 years saved. Cost per year saved was 15.82 US dollars which about half of WHO’s 30 US dollar benchmark defining very attractive interventions. Sensitivity analyses on the costs of the ambulance and the rate of effective referrals emphasized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 Conclusions The cost‐effectiveness profile of an ambulance service within a series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improving reproductive health in remote settings is very attractive.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内青年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社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清园社区内20~39岁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61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果:1.女性占50.30%,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0.37±2.25)kg/m2;男性占49.70%,平均BMI(22.43±2.53)kg/m2;男女平均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女性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年龄组(占49.70%)与30~39岁年龄组(占5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占76.40%)与大专及以下学历人群(占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者(占56.50%)与已婚者(占4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社区青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存在差异。2.性别、年龄、学历及婚姻对健康生活方式有影响。3.社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应对男性、年龄偏大者、学历较低者及已婚人群采取针对性教育方法,有效改进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落实社区防控的重要实践者。目的探讨基层医疗集团体系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做法。方法某基层医疗集团现设置1家综合性医院(院本部),下设24家社康中心。2020-01-24疫情防控以来,24家社康中心与院本部开通了发热患者双向转诊路径,24家社康中心分别与21个社区工作站和警区组建21个“三位一体”工作小组,开展社区联防联控,加强发热患者管理,掌握疫区返深人员名单,实施居家医学隔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转运至院本部。结果2020-01-24至2020-02-20,社康中心上转发热患者807例,接收下转发热患者226例。2020-02-01至2020-02-20,累计登记疫区返深人员8704人,累计入户随访27268人次,累计居家隔离10319人,累计解除隔离7412人,累计电话随访72997人次,累计发现确诊病例9例,转运密切接触者12例。结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加强预检分诊、管理来自疫区人员,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起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的网底作用,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实时网络传输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间建立心电传输网络,将54份心电图由社区通过网络传输至医院。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网络组(n=10)和常规组(n=10),网络组通过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心电图诊断,常规组乘车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诊断。分析两组心电图的诊断时间。结果54份心电图全部成功完成网络传输,平均传输时间为(45±10)s。两组受试者完成心电图诊断的时间分别为:网络组(10.7±2.8)min、常规组(25.3±4.6)min,网络组显著快于常规组(P〈0.01),差异主要来源于交通时间。结论通过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实时心电图传输具有可行性,可减少院前心电图的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杨启明  邵芳莲 《心功能杂志》2014,(3):317-319,326
目的初步探讨社区卫生中心针对0~6岁散居婴幼儿及儿童保健体检对疾病尤其心脏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心脏杂音体征在0~6岁散居婴幼儿和儿童心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辖区进行0-6岁散居儿童保健大体检中听诊到心脏杂音的272名婴幼儿及儿童进行专案管理登记并尽快转至上级专科医院进行心脏彩超、心肌酶等检查以明确产生心脏杂音的原因及疾病。结果:转诊的272名查体有心脏杂音的0-6岁儿童上级心血管专科医院的诊断结果为病理性杂音124例,占45.6%,生理性杂音148例,占54.4%,其中病理性杂音包括先天性心脏病85例(占31.3%),即室间隔缺损(VSD)62例(占22.8%)、房间隔缺损(ASD)13例(占4.8%)、房室间隔缺损(AVSD)2例(0.7%),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3.7%);继发性心脏病37例(占13.6%),包括感染性心肌损害27例(9.9%)、心肌炎2例(0.7%)、感染性心内膜炎I例(0.4%),贫血性心脏病7例(25.7%);生理眭杂音148例,包括左室假腱索42例(15.4%)、瓣膜反流及瓣膜脱垂42例(15.4%),心脏无异常64例(23.5%)。先天性心脏血管病〈1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1-岁组,更高于2-岁以上组(均P〈0-01)。而继发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1岁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1.岁组和2.岁组(均P〈0-01)。在〈1岁组中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继发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结论:本社区儿童保健体检查体中对发现的异常体征如心脏杂音的婴幼儿及儿童进行及时专科转诊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和继发性心脏病的比例较高,是引起心脏杂音的主要原因。社区卫生中心针对散居婴幼儿及儿童每年定期免费保健大体检可对散居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筛查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认真做好基层医疗儿童保健工作可使散居儿童得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