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60例设置为PPHN组,无PPHN的66例设置为对照组。整理、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准确记录Apgar评分、抢救措施、床头超声心动图、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体温、血糖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入院时PPHN组的血糖、平均动脉压、体温水平及动脉血p 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N组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窒息49例和重度窒息11例,患儿均经过院外复苏治疗,其血气分析各项以及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酸中毒、低体温、低血压、低血糖为PPHN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其低体温、低血压的发生均会诱发PPHN。  相似文献   

2.
张相容 《当代医学》2016,(18):47-4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因素。方法选取40例病例资料完整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40例同时期没有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新生儿围生期调查表中记录的信息对2组患儿的抢救措施、Apgar评分、血糖、体温、心动图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窒息复苏抢救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呼吸支持治疗的患儿有31例,对照组有12例。观察组患儿的血压为(31.28±9.25)mmHg、血糖为(2.65±0.67)mmol/L、体温为(33.25±0.28)℃、动脉血pH值为(7.11±0.12),对照组患儿的各项指标依次为(39.54±9.21)mmHg、(3.45±0.49)mmol/L、(38.54±4.21)℃、(7.23±0.11),观察组血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有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以及酸中毒等。临床上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及酸中毒的检测和治疗,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实行有效分析.方法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时期未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Apgar评分以及相关体征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复苏抢救前后的窒息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实行经普通鼻导管吸氧进行抢救的概率(73.33%)较对照组高,经复苏气囊加压给氧进行抢救的概率(46.67%)较对照组低;重度窒息患儿和轻度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后,发展为重度、中度和轻度肺动脉高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平均动脉血压、体温和血糖水平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存在低体温、低血糖、低血压以及酸中毒等情况均可能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呼吸支持方法和对症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Apgar评分新生儿外周动脉(非脐动脉,以下同)血pH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出生Apgar评分1min≤7分活产婴儿158例,复苏后1 h内,平均(33±3.9)min,抽取外周动脉血气,分析其pH与Apgar评分及多器官损害关系,以探讨它们之间作为窒息诊断的互补性。结果复苏后的外周动脉血pH值比脐动脉血pH值高,动脉血pH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1min Apgar评分4~7分组中pH>7.25者占67%(109/158),且几乎在5min时Apgar评分转至8分以上,提示可能没酸中毒或窒息。动脉血pH在7.25以下或1min Apgar评分0~3分者发生多器官损害率较高,而4~7分者且pH>7.25时多器官损害率较低。与目前窒息的诊断标准对比,本组符合率降低,可能与采用复苏后的外周动脉而非脐动脉血pH有关。结论外周动脉血pH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窒息情况,低Apgar评分不等同窒息,动脉血pH及多器官损害是判断低Apgar评分新生儿是否窒息的重要互补因素,采用复苏后才抽取的外周动脉血pH判断窒息时,如果仍以pH<7.20为标准,可能会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西地那非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4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压(PA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PaO_2、SaO_2及PaCO_2水平均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PaO_2、SaO_2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A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PA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AP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均没有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可有效改善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肺动脉压,有效剂量为2.0 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无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母亲妊娠高血压以及孕周>42周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孕周>42周、孕母妊娠高血压及剖宫产均是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针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早期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米力农(二联吡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米力农治疗31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吸氧浓度、肺动脉收缩压等变化.结果 31例患儿中治愈9例(29.0%),好转11例(35.5%),无效11例(35.5%),总有效率为64.5%.应用米力农治疗后患儿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吸氧浓度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收缩压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而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短期应用维持量米力农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合并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奕怀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24-142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合并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146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儿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窒息后脏器损害发生率最高达84.17%,依次为代谢异常、心脏损害、脑损害、胃肠损害、肺损害、肾损害;轻、重度窒息组患儿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窒息程度、复苏措施、宫内窘迫、动脉血pH值、胎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常伴有脏器损害,其发生率与窒息程度、复苏措施、宫内窘迫、动脉血pH值及胎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74-77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羊水性状等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12 月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60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新生儿60 例作为对照组,均予脐动脉血pH、羊水性状、Apgar 评分联合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为100.0%,高于单独Apgar 评分阳性符合率的50.00%、单独脐动脉血pH 诊断阳性符合率的58.33%和单独羊水性状诊断阳性符合率的66.67%(P<0.05);轻度窒息伴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低于重度窒息(P<0.05);轻度窒息患儿酸中毒、窒息危险因素发生率与重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 min Apgar 评分及pH 值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E 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动脉血pH、羊水性状、Apgar 评分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确患儿病情,提升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硫酸镁、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有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强心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动脉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硫酸镁、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状况、缓解肺动脉压力、维持外周血压稳定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25例应用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17例应用硫酸镁治疗(对照组)。监测两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肝肾功能。结果 (1)在首剂治疗后4、12、36 h的OI和A-aDO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2)在治疗24~36 h后,观察组P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无明显血压下降,对照组少数出现动脉压下降,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西地那非对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生后肺动脉压力的持续升高导致血液经过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青紫发绀,酷似青紫型先天心脏病[1]。围产期缺氧可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致肺动脉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持续胎儿循环而危及生命。我院1998年3—5月收治7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肺动脉高压以青紫、气促为主要表现的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 CMV)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CMV治疗失败的14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改为HFOV模式,对患儿一般情况、血气分析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OV治疗前患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异常,HFOV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动脉血中pH值恢复正常,PaO2、SaO2明显升高,而FiO2和PaC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O2和FiO2在HFOV治疗前及治疗后4、24、48 h 4个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H值在HFOV治疗后各个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效果肯定,且对CMV治疗失败患儿更为安全有效方法,同时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肺动脉压力下降,如果出生后这一生理性转变未能实现,即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当肺血管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造成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出现低氧血症.目的 浅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了窒息患儿179例,其中颅内出血103例,提出早产,低体重或体重过高,难产,产道分娩,低Apgar评分是新生儿窒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强调窒息后及时合理复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陈宏琼 《黑龙江医学》2014,(11):1287-1288
目的 对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7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患儿的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患儿的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纠正新生儿低氧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8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研究发现:窒息组患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0例(36.5%),颅内出血7例(8,5%)、ARF12例(14.6%),窒息组血Cr浓度和尿NAC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7例(8.5%)。窒息新生儿预后与出生时复苏时间>10min、血pH值<7.0、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以及持续少尿和无尿有关。结果提示窒息新生儿常合并器官功能损害,应密切观察,早期给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因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围生期窒息引起的急性缺氧是最常见原因之一[1],在危重新生儿的抢救中,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护理措施.而危重新生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新生儿,由于体温低、血压低、外周血管收缩等导致外周循环不良,小静脉不充盈,外周静脉通道常常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术前治疗作用。方法:选择98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分钟给予前列地尔0.03~0.05μg/kg,酚妥拉明3~5μg/kg,两药均每日持续用药8h,用药7~10d至肺炎痊愈后转心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患儿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血氧饱和度(SpO2)、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均下降,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前列地尔于术前应用可显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心肺功能,防止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及远期心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临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PAMP≤50 mmHg,n=19)及重度肺动脉高压(PAMP>50 mmHg,n=11)的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在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进行有创肺动脉压测定,并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的变化.结果 30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术前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较术后均有明显下降,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肺动脉压全部降至正常(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肺动脉压有4例降至正常(P<0.05).结论 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儿童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