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53岁。起搏器更换术后第5天动态心电图发现心房脉冲起搏心室产生QRS波,心室起搏脉冲起搏心房产生P波,短AV间期心室安全起搏,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通过起搏器程控证实房室导线反接,手术调整导线连接,使起搏器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气短、乏力一月余就诊,行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5~40次/分左右,于2年半前经左侧锁骨下静脉行VVI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定期随访程控均情况良好。4个月前,患者出现间断不规则左胸前区及肩部跳动感,后行胸部X片提示电极断裂,予以更换电极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81岁。因“呼吸困难,胸闷2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3次/分;动态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选择经静脉途径安置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术中经左侧股静脉放置临时起搏电极行临时保护性起搏;经右侧股静脉途径放置Micra AV于右室间隔部,测试起搏阈值0.25 V/0.24ms,感知9.8 mV,阻抗1 120Ω。术后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将磁铁放置在植入起搏器部位的皮肤表面时,可使起搏器内部的磁铁开关闭合,大部分起搏器将由同步状态转为非同步状态,此时起搏器将不再感知自身电活动,而以固定频率发放起搏脉冲,此固定频率即为磁铁频率。磁铁试验可用于:①判断起搏功能;②判断起搏器是单腔起搏器还是双腔起搏器;③阈值安全范围测试和判断起搏器是否达到择期更换指征;④阈值自动测试;⑤终止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⑥终止自身折返性心动过速;⑦终止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功能。磁铁试验时有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5.
无导线起搏器(LP)被开发并引入临床,以解决传统经静脉起搏器导线与囊袋相关的并发症。在对既往LP可用临床数据的回顾中,笔者发现其植入并不复杂,但因特殊人群自身情况的复杂性,LP的植入存在一定难度。现就近几年LP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分析LP在特殊人群中植入的可操作性、成功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为特殊人群植入LP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0岁,因间断黑矇1个月入院,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提示间断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心脏CT及心脏MRI均提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入院后成功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解剖学左室内,术后各项参数稳定。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3年前因电池耗竭,更换双腔起搏器.1年前因囊袋破溃、渗液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囊袋清创术+电极离断后包埋术+脉冲发生器取出术,清创术后1个月经静脉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4个月前囊袋局部伤口再次破溃、渗液,诊断为囊袋感染,给予经上腔途径拔除电极导线,在激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7岁,因安装膀胱起搏器后,行心电图检查时出现等频干扰信号,且滤波功能无法抑制干扰波.  相似文献   

9.
患者17年前右室心尖部植入单腔起搏器,9年前更换脉冲发生器,1年前于右室流出道再次植入单腔起搏器。因植入部位不同,心电图表现为2种不同形态、不同起搏频率的心室起搏图形。由于旧起搏器存在间歇性起搏不良的情况,所以出现两个起搏器交替性起搏心室的情况。在两个起搏器相继发出心室脉冲时,心电图会表现出双脉冲情况。针对此患者,将新起搏器的起搏频率调整至70次/分,这种交替起搏心室的情况被避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植入及随访结果。方法 15例连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70.13±10.62)岁,全部完成半年随访,分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手术及随访数据。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与前10例相比,后5例的手术时间显著减少[(48.4±22.56)min vs (23±5.10)min,P=0.03];1例患者术中发生动静脉瘘,至今未发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半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表现良好。结论无导线起搏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5岁,因心悸伴头晕、乏力、黑矇2个月入院。20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金属瓣置换,心房颤动病史20年。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最慢心室率为32次/分。胸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右位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旋心,经右侧股静脉行上腔静脉造影及右室造影,明确右房、右室入路。左前斜20°透视下送入Micra输送系统入高位右房,对照右室造影影像反复尝试寻求合适的角度与张力送入变异的右室,右前斜30°调整方向,调整轴向靠近右室低位间隔,给适量“鹅颈弯”,最终于左前斜透视下释放。术中测试阈值、阻抗、感知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Micra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缓慢心律失常住院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为Micra无导线组,以及同时期植入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St.Jude 5056型或Metronic Sigma型)的患者为传统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搏器费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87岁。因突发心悸、胸闷入院。诊断病窦综合征,拟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前胸部CT提示左上腔静脉可能,双侧肘静脉造影证实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冠状静脉窦扩张。经股静脉径路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电极螺旋固定于右室间隔部。术后随访1个月,无心力衰竭及起搏器综合征症状,各项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家综合医院老年人心脏双腔起搏器安置资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美两个医学中心老年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的资料。方法对两个医学中心的两组老年起搏器安置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比较下列指标:①心房和心室导线类型和入路,②心房和心室导线固定方法和位置,③皮肤切口和囊袋的制作和止血方式,④皮肤切口的缝合方式,⑤术后观察处理方式和时间,⑥围术期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⑦随访1个月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结果两个医学中心各入选30例老年连续病例,基本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VUMC组体重明显高于心研所组,以往接受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治疗的病例多于心研所组(P<0.05)。两组病例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心研所组采用被动固定导线、结扎压迫式止血、切口拆线式缝合。VUMC组采用主动固定导线、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和抗生素液冲洗、非拆线式皮内缝合技术,其在囊袋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围术期适应性方面明显优于心研所组。结论对老年患者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时,采用主动固定导线、对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和冲洗、对切口作非拆线式皮内缝合可以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对围术期和起搏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导线房室同步起搏器M icra A V最佳适应证人群.方法 分析国内首批植入M icra A V患者(n=5)入选标准、随访数据,观察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接受治疗患者心脏主导节律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n=4)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n=1),无窦房结功能异常.以心房机械感知为基础的房室同步起搏比例在所有患者中均...  相似文献   

16.
刘晓健 《心电学杂志》2006,25(1):47-52,61
近年来,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起搏器功能也不断增加和日益完善。从单腔起搏发展为双腔、三腔甚至四腔的多功能生理性起搏。感知功能也发展为感知体内生理、生化、神经活动以及正常和异常的各种心电活动,起搏模式能自动转换,起搏参数能自动调整、自动终止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抗心动过速等功能。由于增加了许多附加功能,使得起搏心电图变得越来越复杂。故需充分了解起搏器的一些特殊功能,以正确判断起搏器功能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2岁,因胸闷乏力发现起搏器失夺获,7年前行单腔起搏器植入,5年前因电极故障再次植入心室电极,2个月前行起搏器更换。检查发现二次植入电极绝缘层破损,单极设置可夺获心室。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6岁。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体表心电图可见逆传P波,间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发作,发作PMT时干咳,将起搏模式程控为非跟踪模式后干咳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11例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随访监测起搏器参数和并发症。结果 11例患者,年龄(80.6±8.6)岁均于局麻下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3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长停搏,7例为病窦综合征。2例为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出现囊袋反复感染,移除传统起搏器。随访1~6个月,起搏器参数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安全有效,适宜于特定人群安置。  相似文献   

20.
交叉感知通常指一个心腔的电极导线感知到对侧心腔的脉冲刺激信号。预防和处理交叉感知是现代起搏器的基本功能,各起搏器公司在具体处理方式和运算法则上都有各自的特点。美敦力和Vitatron起搏器称之为心室安全起搏(VSP),而圣犹达起搏器则称之为心室安全备用(VSS),百多力起搏器的类似功能称为安全AV延迟,波士顿科学公司的相关程序称为心室噪音抑制。掌握与了解不同厂家起搏器对于交叉感知的处理方式和心电图表现,不仅可以在起搏心电图分析中正确识别该类功能运作,也可以初步判断起搏器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