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婴儿从6个月后就开始长乳牙。只要口腔内有牙齿,变形链球菌就存在并附着在牙面上。所以,只要长了牙就应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可是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齿比较娇嫩,在2岁前,父母可以把纱布缠在手指上,蘸上清水,轻轻擦洗孩子的牙齿表面,每天清洁一次。孩子长到2岁后,父母可以买一套孩子专用的牙具,包括牙刷和漱口杯。幼儿口腔黏膜娇嫩,要选用毛软、牙刷毛尖端经过磨毛处理的牙刷。牙刷大小也按孩子年龄和口腔大小来选择。一支牙刷使用时间大约为3~6个月。如果孩子患了感冒或其他病,牙刷的刷毛间会留下可传染的细菌或病毒,从而形成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2.
一些家长片面认为:儿童第一副牙齿早晚要换掉,即便患了龋齿也不必治疗。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儿童乳牙龋也应及时治疗。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乳牙通常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以后逐个按一定的顺序萌出,3岁左右出齐。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并逐步替换掉乳牙,到12岁左右,乳牙全部被恒牙所代替。虽然第一颗乳牙萌出与第一颗恒牙萌出相隔6年左  相似文献   

3.
诞生牙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萌出的牙齿 ,也称出生牙或分娩牙。我科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或女 )婴出生后 ,产科护士在清洁口腔时发现下颌牙龈中央处 ,相当于下颌左右第一乳中切牙部位 ,有两条约 1.5cm长的系带 ,其远端逐渐变大变宽如牙冠状。我科会诊 ,诊断为“诞生牙”。手术切除两颗“诞生牙”并压迫止血。2 讨论诞生牙产生的机理尚不明 ,可能是牙胚的位置距口腔粘膜过质或遗传因素、全身因素、环境因素、外胚叶软骨发育不全时也可能出现诞生牙。因为诞生牙极度松动 ,影响婴儿哺乳 ,还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 ,…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儿童牙病主要有:1牙齿结构异常,如: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2牙齿萌出异常,如:早萌、萌出困难。3龈病。4外伤。5咬合紊乱。就以上情况,现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共同讨论学习。1 原因分析1.1 乳牙硬组织大部分形成于胚胎期,恒牙大部分形成于出生后3岁以前,如果母体营养状况不佳或婴儿出生后3岁以内营养不良或感染急性系统性疾病,则牙齿的结构有缺陷或受影响。1.2 蔗糖饮食摄入的频率、方式和在口腔的滞留能力小儿喜食含糖高食物,喝含糖饮料,吃糖果等。尤其是睡前摄入而未及时清理口腔,易发生龈病。1.3 疾病或外伤导致牙齿脱落会导致早萌…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能自理患者口腔牙齿清洁是用弯止血钳夹盐水棉球擦洗。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发现存在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彻底清洁牙缝,费时,金属器械患者不乐接受。众所周知,刷洗比擦洗彻底。由于以上原因,本人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牙刷。  相似文献   

6.
您注意了吗?儿童6岁左右开始换牙时,在前牙替换的同时,最后一颗乳磨牙的后方也萌出一颗新牙,这颗在儿童6岁左右萌出的牙齿叫做“六龄齿”,即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对于儿童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保持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维持面部的形态都至关重要。但由于六龄齿萌出最早,受口腔中致龋环境影响最  相似文献   

7.
有些婴儿果味牙膏,声称可以让宝宝放心食用。这牙膏真能吃吗?真可以达到洁牙效果吗?牙医指出,宝宝牙齿萌出时,就该开始清洁牙齿。但是,由于婴幼儿吞Ⅱ因功能发育不完全,3岁前的宝宝一般不主张用牙膏刷牙,用婴儿牙刷或指套牙刷蘸温开水刷牙即可。  相似文献   

8.
近年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口腔卫生保健认识不足,一味满足孩子甜食、零食、杂食要求,又忽略了进食后口腔清洁,导致孩子的口腔不洁,结果引起龋齿影响儿童的咀嚼和消化吸收,由于不及时防治引起牙齿疾病,如牙髓炎、牙根尖周炎。长期牙齿疾病,对儿童牙齿、颌面部生理发育十分不利。为此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谈幼儿牙齿护理情况,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19岁,因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就诊。既往无全身疾病史。自恒牙萌出后即开始出现牙齿的松动,因牙齿松动已拔除多颗牙,现又有牙齿松动,遂来就诊。患者自述其伯父也有与其类似的口腔临床表现,现已是无牙合。检查:口腔卫生一般,下前牙区牙石较多,余处少量菌斑及软垢。牙12、16、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此时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口腔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萌出以及维持其正常功能,对婴幼儿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都至关重要。维护婴幼儿期的口腔健康有利于孩子均衡摄入营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在儿童乳恒牙替换阶段 ,第一恒磨牙在六岁左右萌出。它是从中切牙往后数第六颗牙齿 ,故也叫六龄齿。很多儿童家长误认为这颗牙迟早会退换 ,其实它将伴随人的一生。1995年 4月我科开展青少年儿童牙齿保健入会活动 ,进行窝沟封闭 ,现将 4年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在本单位口腔门诊 ,参加儿童牙齿保健活动的患者中 ,共收集参加儿童牙齿保健活动 6~ 18岁的患者15 0例。1.2 材料和方法 采用自身对侧对照的设计方法。在口腔内一侧涂布可见光固化封闭剂Concies(3MDene2 1Produsts) ,对侧同名牙做…  相似文献   

12.
牙萌出是指牙冠形成后移动到口腔中功能位置的一系列复杂生理过程。目前研究认为,牙萌出由牙囊参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等共同调控。其中牙囊参与调控牙槽骨吸收与形成,是牙萌出的必要条件;穿龈后,牙周韧带在牙齿萌出中发挥作用。本文就牙萌出过程研究现状作—综述,加强对恒牙萌出过程的理解,对恒牙萌出异常治疗做出临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萌出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1)在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探讨TGF-β1在牙齿萌出时软组织通道形成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齿萌出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牙萌出部位口腔黏膜的表达变化.结果 牙齿萌出时,TGF-β1在萌出牙...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泰安两所高中学校口腔检查,了解现在泰安市高中学生口腔健康情况,从而提高大家从小关注牙齿健康重要性。方法根据《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对泰安市高中生口腔患病率等几个方面进行数据监测,运用学生体检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泰安市高中生龋齿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重视程度还是不够,需要从小做起,自恒牙萌出后,及早给孩子保护好牙齿,从而将龋齿率降到更低。结论通过对高中学生龋齿状况分析,发现口腔健康方面认识存在不足,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通过窝沟封闭给孩子牙齿最好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科在1988~1991年度共收集儿童非龋病拔牙84例,共95颗牙。患儿年龄自新生儿至12岁。其中诞生牙12颗,畴形牙16颗,多生牙32颗,外伤牙35颗。现按各类拔牙病因将分析如下: 1、诞生牙:该牙大多在婴儿出生时已在口腔内萌出,常见于下中切牙部位。一般认为,该牙是因乳牙过早萌出。因部分牙的根部不发育,故极松动,有脱落的危险,故给予拔除。本组有3颗是在患儿3个月时萌出,因牙冠短小,釉质发育极差,伴有舌下溃疡,作X光片检查,有正常乳切牙生长,作为多生乳牙予以拔除。诞生牙经认真检查,可以确诊是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长发育期儿童牙齿无法自然脱落和萌出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法。结果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饮食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孩子多吃粗纤维食物和硬食,使乳牙接受正常的生理刺激,从而顺利脱落。结论生长发育期儿童牙齿无法自然脱落和萌出主要源于精细化的食物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乳恒牙替换阶段,第一恒磨牙在六岁左右萌出。他是从中切牙往后数第六颗牙齿,故也叫做六龄齿。很多儿童家长误认为这颗牙迟早会退换,其实它将伴随人的一生。2005年4月我医院开展青少年儿童牙齿保健入会活动,进行窝沟封闭,现将4年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患儿男性,出生四天。生后口腔不能闭合,经查固有口腔中发现一瘤样新生物。体检,全身未见异常。口腔颌面部检查,左右颌面部不对称,左下颌部较右下颌部明显突出畸形,口裂不能闭合呈开口状态。左下红唇向左下移位。口内牙齿未萌出,左下牙糟稍向左下移位畸形,舌前1/2呈肥大状态,于舌后  相似文献   

19.
<正>儿童口腔的牙齿疾病治疗包括龋齿治疗、牙齿正畸、坏牙拔除等治疗。儿童的牙齿疾病越来越多样化,这很大程度是由于零食、偏食、挑食、饮用饮料、长期吃过软的食物和不正确刷牙导致口腔卫生差等原因导致儿童蛀牙、黄牙甚至牙齿长不齐,儿童患龋病如果家长忽视不及时治疗,龋洞会越来越大,进一步发展还会引发剧烈疼痛。龋病严重时会引发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症甚至最终需要拔除牙齿,从而影响孩子的全身健康。牙齿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和自信也影响生  相似文献   

20.
林靖雯  王洪萍 《西部医学》2011,23(6):1177-1178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为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5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其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11%,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25%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且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成都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有待加强,督促家长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