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描述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与BMI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与BMI间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1219名高血压患者,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高血压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测量,使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人群差异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和BMI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总分为(73.71±4.87)分,且男性自测健康水平高于女性。BMI正常组的自测健康总分及子量表得分均高于体重过轻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相比,体重过轻对男性(β=-2.26,P<0.001)和女性(β=-1.59,P<0.001)自测健康水平均有负向影响,超重(β=-0.90,P<0.01)和肥胖(β=-2.14,P<0.001)均对女性具有负向影响,而肥胖(β=0.63,P<0.05)对男性有正向影响。结论 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和BMI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在未来高血压干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基于性别差异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的状况,分析BMI对抑郁的影响。方法共纳入580名冠心病患者,采用抑郁自测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状况,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BMI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的比例为48.10%,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患者SDS评分存在差异(P0.001),超重和肥胖者抑郁状况较好。总人群、男性和女性中,回归系数分别从第5分位数的-0.36、-0.26和-0.46变化为第95分位数的-0.88、-1.09和-0.75。不同分位数下BMI对抑郁的影响在总人群(P=0.04)和男性(P=0.006)中均存在差异,在女性中无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中BMI对抑郁的影响也存在"肥胖悖论",BMI对抑郁的影响在不同胖瘦程度的人群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高血压人群中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8年5月~ 2009年7月,在安庆和连云港农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和血脂的关系.结果 19 347名受试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超重(24≤BMI< 28 kg/m2)与肥胖(BMI≥28kg/m2)的患病率分别为38.6%和18.7%.在调整了其它影响因素后,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肥胖组的TC(β =3.00,P<0.001),TG(β =42.23,P<0.001)和LDL-C(β=3.69,P<0.001)水平升高,而HDL-C(β=-9.06,P<0.001)水平明显降低;并且在男性(TG:β男 =51.02 vsβ女=37.67,P交互 <0.001;LDL-C:β男 =3.88 vsβ女=3.14,P交互=0.016;HDL-C:β男=-12.37 vs β女=-7.27,P交互<0.001)、吸烟(TG:β现在吸=52.01 vsβ从不吸=39.96,P交互<0.001;LDL-C:β现在吸=6.44 vs β从不吸=2.86,P交互 =0.018;HDL-C:β现在吸=-12.53 vsβ从不吸=-7.95,P交互<0.001)和饮酒(TG:β现在饮=50.57 vsβ从不饮=39.99,P交互<0.001;LDL-C:β现在饮=8.15 vsβ从不饮=2.46,P交互<0.001;HDL-C:β现在饮=-13.02 vs β从不饮=-7.74,P交互.<0.001)人群,BMI和TG,LDL-C以及HDL-C有更强的关联,但BMI和TC的关系在各个分层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P交互=0.499,吸烟:P交互=0.142,饮酒:P交互=0.056).结论 超重和肥胖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且BMI和TG、LDL-C、HDL-C的关联性在男性、吸烟和饮酒人群中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分析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社区高血压疾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黄浦区抽取1 29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用药依从性评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人口特征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及二者的关系,探讨影响社会支持得分的因素。结果 1 121名有效调查对象中用药依从性好450人(40.1%),部分依从566人(50.5%),不依从105人(9.4%);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为(36.33±7.54),客观支持得分(8.23±2.70),主观支持得分(20.80±4.70),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7.30±2.06),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状况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女性(P<0.05),但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加,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呈现递减趋势(P<0.001)。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r=-0.174)、客观支持(r=-0.205)、主观支持(r=-0.102)、对支持的利用度(r=-0.136)均与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年龄和婚姻状况是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β=-2.156,P<0.001;β=-2.165,P<0.001)、客观支持(β=-0.557,P<0.001;β=-0.757,P<0.001)、主观支持(β=-1.292,P<0.001;β=-1.216,P<0.001)、对支持的利用度(β=-0.307,P<0.001;β=-0.193,P<0.05)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婚姻状况是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2015年上海市黄浦区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用药依从性与社会支持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和婚姻状况是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教职工体质指数及腰臀比与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对教职工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2008年健康体检的2 668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教职工总体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7.2%,男性为21.0%,女性为15.8%,男性高于女性(P=0.000);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BMI、WHR正常人群比较,超重及肥胖组、腹型肥胖人群血压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高血压检出率均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R、BMI、年龄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94.291(95%CI=8.147~1 091.264),1.216(95%CI=1.170~1.264),1.051(95%CI=1.041~1.060)。结论教职工人群WHR及BMI水平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73人依据体检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及MS组和非MS组,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MS等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1.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9.5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3.051,P<0.001);男性、女性和高血压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01)。MS患病率15.69%,MS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MS组(χ2=161.92,P<0.001)。2.高血压组年龄、BMI、FBG、TG、TC、LDL-C、ATL、AST、UA值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1),Cr值高于非高血压组(χ2=3.026,P=0.003),HDL-C值低于非高血压组(χ2=3.577,P<0.001)。3.高血压组超重和(或)肥胖、高血糖、高TG、低HDL-C、肝功异常、高尿酸血症、MS阳性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1) 。4.高血压患病率随着MS诊断标准中诊断项目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377.433,P<0.001)。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与MS及各组分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中国成人身体形态指数(ABSI),评价其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为研制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肥胖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5—6月和2014年6—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丹东和朝阳3个国民体质国家定点监测城市抽取9 592名20~69岁成人进行体质测定;应用体重、身高和腰围3个人体测量指标构建ABSI公式,根据异速生长模型,以In(腰围)为因变量,In(体重)和In(身高)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出男性和女性的ABSI。结果男性线性回归方程为In(腰围)=-2.641+0.700×In(体重)-0.945×In(身高)(R~2=0.748,P0.001),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In(腰围)=-2.750+0.734×In(体重)-1.060×In(身高)(R~2=0.688,P0.001);男性ABSI公式为ABSI(kg~(-0.7)m~(1.945))=腰围(m)/(BMI(kg/m~2)~(0.7)×(身高(m)~(0.455)),女性ABSI公式为ABSI(kg~(-0.734)m~(2.06)=腰围(m)/(BMI(kg/m~2)~(0.734)×身高(m)~(0.408))。本研究人群中,男性ABSI为(0.072±0.004) kg~(-0.7)m~(1.945),高于女性ABSI的(0.064±0.004)kg~(-0.734)m~(2.06)(t=73.09,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公式计算的男性和女性ABSI均与腰围呈正相关(r=0.487和0.550,均P0.01),与身高、体重、BMI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BSI 0.070~0.072和≥0.073 kg~(-0.7)m~(1.945)组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ABSI0.070 kg~(-0.7)m~(1.945)组的1.45倍(OR=1.45,95%CI=1.23~1.71)和1.63倍(OR=1.63,95%CI=1.38~1.92);女性ABSI 0.062~0.065和≥0.066 kg~(-0.734)m~(2.06)组患正常偏高血压、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ABSI0.062kg~(-0.734)m~(2.06)组的1.37倍(OR=1.37,95%CI=1.10~1.71)和1.69倍(OR=1.69,95%CI=1.36~2.11)、1.66倍(OR=1.66,95%CI=1.35~2.04)和2.49倍(OR=2.49,95%CI=2.04~3.03)。结论ABSI是腰围以体重和身高标准化的中心性肥胖指标,与BMI不存在相关关系;ABSI的增加能增大中国成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65岁老年人健康现状,分析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银川市≥65岁常住居民健康体检相关资料,运用SPSS 2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9.92%)和总人群(41.1%)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指标均为超重,男性则为肾功能异常(42.92%);除体重过轻外(χ_(体重过轻)~2=3.218,P=0.073),其他各项指标的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人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锻炼、饮食均衡者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低于不锻炼、偏荤/素饮食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过轻是高血糖的保护因素(OR=0.684),女性、高龄、高血压等均是其危险因素(OR1)。结论银川市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加强慢病监测及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因病致贫率,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HRQoL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苏州和青岛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Tobit回归模型。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健康效用值为0.847(0.569,1.000),在EQ-5D量表的5个维度中的疼痛或不舒服(40.5%)存在的问题最突出。Tob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已婚:β=0.127,P=0.005<0.05;丧偶:β=-0.069,P=0.003<0.05)和外出频率(1次/d:β=0.106,P<0.001;1次/周:β=0.204,P<0.001;更长时间:β=0.312,P<0.001;不确定:β=-0.423,P<0.001)是影响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根据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减重术前定量CT(QCT)体质成分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减重手术的97例肥胖患者, 记录其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以及基于QCT测量的体质成分。按照不同性别、肥胖程度、MS组分数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之间体质成分的差异, 同时分析各体质成分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体质成分对不同MS组分肥胖人群的诊断效能。结果肥胖患者中女性75例(77.3%)。男性肥胖人群较女性有更高的腹部总脂肪面积[(693.23±148.90)比(574.99±114.89)cm2, t=-3.958, P<0.001]、腹内脂肪面积(289.65±57.67比195.60±57.37 cm2, t=-6.753, P<0.001)、胰头脂肪含量[27.45%(21.65%, 45.48%)比21.60%(17.6%, 26.9%), Z=-2.675, P=0.007]及骨骼肌指数[73.36(68.74, 81.26)比61.52(55.74,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FBG)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北京市体检中心所有健康体检人群的身高、体重、FBG、年龄、性别等数据。按FBG水平6.1 mmol/L为界分为FBG正常组和FBG升高组,以体质量指数(BMI)、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FBG升高的影响因素。按年龄分组为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岁以上组,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质量指数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结果 2016年,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总体FBG升高检出率为9.37%。FBG升高组人群的年龄、血糖水平和质量指数的水平均明显高于FBG水平正常组(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和BMI均为FBG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62 (95%CI 1.060~1.064)、1.795 (95%CI 1.681~1.916)和1.189 (95%CI 1.179~1.19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FBG水平升高风险越高,男性FBG升高的风险高于女性,BMI越大FBG水平升高风险越高(P<0.001)。结论年龄、性别和BMI均为健康体检人群FBG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组分相关性.方法 纳入连云港市农村社区45 ~ 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 879人,进行病史询问、血压测量、体检,并采集静脉血以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总人群GGT水平中位数为23.0(17.0,34.1)U/L,其中男性29.0(21.0,46.0) U/L;女性20.0(15.0,28.9) U/L.GGT水平升高(≥40 U/L)占总人群18.8%,其中男性占32.6%;女性占10.7%.MS患病率为41.5%(男性:24.0%,女性51.7%).总人群中GGT水平升高的0R(95% CI)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升高组及MS患病组分别为2.37(2.16 ~2.61)、2.01(1.83~2.20)和1.42(1.30~1.56).多元线性回归显示,GGT水平与FPG(男性:β=0.314 2,P<0.001;女性:β=0.434 9,P<0.001),TG(男性:β=0.369 1,P<0.001;女性:β=0.24.8 0,P<0.001)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GGT水平与TG、FPG水平及MS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南充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增高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3199例受试者,并收集其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等资料,按血尿酸值分为血尿酸增高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组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压、空腹血糖等异常结果的检出率。结果南充地区体检人群血尿酸增高检出率男性为24.68%,女性为6.41%,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增高在男性特别是年轻男性中的检出率较高;女性血尿酸增高检出率在50岁前较低,而后开始有较大的增长,检出率和血尿酸值在70岁以后达到最高峰。血尿酸增高组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检出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β=0.825)、血脂异常(β=0.618)、血压增高(β=0.206)、血糖升高(β=0.162)是血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年龄(β=-0.009)、性别(β=-0.416)呈负相关。结论南充地区体检人群血尿酸检出率较高,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可能为血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血尿酸增高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相似文献   

14.
张超  李慧  邵正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46-1350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明确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以便及时识别并干预脂肪肝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成年人健康体检资料24 019例,根据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标准分成体重过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四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判断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结果 (1)本次所选取长沙地区体检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5.6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2.946倍和9.168倍(P<0.05),表明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3)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在不同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存在差异(P交互作用<0.05)。(4)ROC曲线显示,男性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为24.60,曲线下面积(area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随年龄的变化轨迹与发生高血压风险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8年10轮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参加3轮及以上追访,且有身高、体重测量的成年调查对象11885人。运用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识别研究对象BMI随年龄的变化轨迹,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轨迹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BMI轨迹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识别出3个BMI轨迹组,根据轨迹特征分别命名为正常-稳定组、正常-超重组、肥胖-稳定组。男性中各组人数为3595人(63.23%)、1412人(24.83%)和679人(11.94%),女性中各组人数为4566人(73.66%)、1214人(19.58%)和419人(6.76%)。以正常-稳定组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男性正常-超重组、肥胖-稳定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HR(95%CI)]分别是1.14(1.03~1.25),P=0.01和1.42(1.24~1.63),P<0.01。女性正常-超重组、肥胖-稳定组发生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状况及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从2006~2008年在某院健康体检资料中,抽取20岁以上完成全部项目检查并且资料完整的17402例,分析BMI分布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健康体检人群肥胖者占11.0%,超重者占36.4%,正常体重者占48.6%,体重过低者占4.0%。男性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BMI最高峰在40~55岁年龄段;女性BMI最高峰在50岁以上年龄段;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加BMI呈增高趋势,高血压、高血糖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也随着BMI的增高而升高。BMI分布与相应高血压(r=0.981,P﹤0.01)、高血糖(r=0.972,P﹤0.01)和心电图异常(r=0.949,P﹤0.01)检出率之间存在等级相关。结论 BMI与高血压、高血糖和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年龄及性别对血压的影响。方法运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84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体格测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60岁组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60岁以上组,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BMI值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腰围异常者高血压患病率亦高于腰围正常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男性OR=2.329,95%CI:1.912~2.836;女性OR=4.806,95%CI:3.940~5.862);体重指数正常组、超重及肥胖组中,腰围异常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同组腰围正常者;BMI及腰围是高血压分级的影响因素。结论应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体重指数(BMI)人群中心性肥胖对代谢综合征(MS)其他组分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兰西县平山镇>35岁并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体格检查,选取正常体重(BMI=18.5~24.9 kg/m2)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 (1)调查共抽取平山镇农村正常体重居民1821人,其中男性844人,女性977人.MS患病率为8.68%,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5.87%,MS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是男性低于女性(MS:3.32%vs.13.31%;中心性肥胖:5.57%vs.24.77%,均P<0.001).(2)MS其他组分(血压、血糖、血脂)聚集的检出率为36.02%,男性为34.12%、女性为37.67%;在MS其他组分检出率上,男女性中心性肥胖患者所有指标检出率均高于正常者.(3)协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的腰围指标都随着MS其他组分聚集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均P<0.001).(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是MS其他组分聚集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正常BMI人群的腰围水平对于MS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年农村居民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关系,为MS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9月山东省自然人群队列中济南市平阴县39个村3 997名握力指标和MS相关指标信息完整的18~80岁成年居民相关数据,分析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MS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平阴县成年农村居民的MS患病率为18.71%,其中男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15%,女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97%。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8.53±8.32)kg]高于非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6.67±9.16)kg],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4.28±5.38)kg]低于非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5.07±5.40)kg](均P 0.01);MS组总体、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分别为(40.66±11.21)、(50.39±10.86)和(36.45±8.40),均低于非MS组的(46.30±12.36)、(55.74±12.96)和(41.99±9.30)(均P 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绝对握力与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和甘油三酯(TG)均呈正相关(均P 0.001),与收缩压(SB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负相关(均P 0.05),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0.20,P 0.001),与BMI、SBP、TG和空腹血糖(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01);女性居民绝对握力与BMI呈正相关(r=0.13,P 0.001),与SBP、HDL-C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1),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0.15,P 0.001),与BMI、SBP、DBP、TG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01)。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绝对握力的增加,男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血脂紊乱患病率均随之上升,高血压患病率随之下降(均P 0.05);女性居民超重和/或肥胖患病率随之上升,MS、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0.01);随着握力体重指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居民绝对握力最高四分位数组患超重和/或肥胖的风险分别为绝对握力最低四分位数组的2.34和1.90倍(均P 0.001);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最高四分位数组患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的风险分别为握力体重指数最低四分位数组的0.16和0.19倍、0.12和0.09倍、0.51和0.42倍、0.25和0.48倍、0.36和0.55倍(均P 0.001)。结论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发生风险均呈负相关,可作为MS的筛查指标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调查人群的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102人,平均年龄(68.24±6.46)岁,高血压患病率为44.28%,女性患病率(48.56%)显著高于男性(39.93%,P<0.05),乡村患病率(47.34%)高于城市(39.93%,P<0.05),超重或肥胖率为4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村(OR=1.553,95%CI:1.204~2.005,P=0.001)、超重或肥胖(OR=1.957,95%CI:1.616~2.371,P=0.000)、女性(OR=1.313,95%CI:1.024~1.684,P=0.044)、高血压家族史(OR=2.452,95%CI:1.752~3.431,P=0.000)和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2.474,95%CI:1.207~5.071,P=0.013)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乡村地区、超重或肥胖人群是防治重点,应针对城乡居民开展易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