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符合疼痛评定标准Ⅱ~Ⅲ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基础治疗:根据三阶梯止痛药选择方法给予两组骨转移疼痛患者止痛药治疗。对照组每4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次,每次4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骨痛灵方,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疼痛有效率(64.71%)及生活质量有效率(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36.36%及3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纯使用唑来膦酸相比较,镇痛效果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经确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痛缓解评分(VAS)和生活质量PROSQOL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治疗前(P 0. 05),而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痛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痛缓解所需时间及疗效的维持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可有效缓解骨转移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疗效及对尿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瘤康颗粒治疗,观察2组盐酸羟考酮日用量,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卡洛夫斯基(KPS)评分、疼痛影响评估量表评分及NTx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28 d盐酸羟考酮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尿NTx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KPS评分、日常活动、情绪、步行能力、与他人关系及睡眠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可有效减少止痛药物用量,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下调尿NTx水平,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唑来磷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4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1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唑来磷酸治疗,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配合唑来磷酸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评分(VAS)、卡氏评分(KPS)、血清ALP、PS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为57.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ALP、PS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唑来磷酸可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双模拟法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用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患者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疼痛总缓解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肾壮阳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唑来膦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肾壮阳活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生活质量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NRS评分、卡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壮阳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效果优于单用唑来膦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不同部位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通络止痛外敷散超微颗粒外敷,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改善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疗效更优(P0.05);在降低血清ALP水平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隔蟾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改良隔蟾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VAS加权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蟾灸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镇痛疗效和吗啡缓释片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肿瘤科治疗的108例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局部放疗+唑来膦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辨证论治、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VAS疼痛评分、KPS评分、血清BSP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88.89%(4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40/5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血清BSP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筋骨痿软、纳差消瘦、五心烦热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物理症状、社会功能等EORTCQLQ-SF-36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癌痛,降低血清BSP指数,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缩小骨转移灶,缓解中医证候,提...  相似文献   

10.
观察针刺攒竹、太溪穴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活动能力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配合针刺攒竹、太溪穴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β-EP含量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分别在治疗24 h、2个月后的VAS评分、ECOG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18 min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β-E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8 min、24 hβ-EP水平出现显著降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可显著提高唑来膦酸注射液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可抑制因乳腺癌骨转移疼痛被激活的β-EP,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和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唑来膦酸,观察组患者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个组的疼痛缓解率、镇痛效果、镇痛药量、疼痛强度(NRS评分)、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5项生活质量、碱性磷酸酶、血钙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药量明显减少(P <0. 05),观察组治疗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5),NR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 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患者睡眠、社交、正常工作、行走能力和情绪5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血钙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但血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痛是有效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肿瘤骨破坏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结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 年1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结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7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结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唑来膦酸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通络方对骨转移癌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证的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最终治疗组完成31例,对照组完成32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络方,同时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照组单纯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骨转移灶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症状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总体健康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P0.05)。在骨代谢生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2组患者骨转移灶恢复情况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唑来膦酸基础上加用补肾通络方治疗骨转移癌可有效控制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在降低骨代谢生化指标尿NTx水平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结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冻干粉针)结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结果:两组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分比较,生活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结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治疗。观察2组的癌痛疗效、生活质量、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指标[血钙、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N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骨转移癌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4%(22/30),对照组为60.0%(18/30);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组ALP、NTX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血钙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可以作为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白术附子汤加味和唑来膦酸干预4疗程,观察给药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评分变化、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在近期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疼痛VAS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OG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安全性方面,唑来膦酸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中药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术附子汤加味可用于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且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陆佳薇  陈鹏 《环球中医药》2020,13(3):439-441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汤对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状态、生存质量、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给予培美曲塞和卡铂的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解毒汤治疗。运用实体瘤评估患者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运用卡氏评分(Karnofsky,KPS)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度(carboydrate antigen,CA)125、CA199和CYFRA21-1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KPS评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KP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CA199、CYFRA21-1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125、CA199、CYFRA21-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汤可减轻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程度,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加片剂模拟药治疗;对照组30例予安慰剂注射液加曲马多片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 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 0. 05),QOL评分、KPS评分均升高(P 0. 05),且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QOL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确切,并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骨散加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癌痛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骨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各项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骨散加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癌痛程度、改善中医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骨消积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与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将48例既往未接受过唑来膦酸治疗的新发骨转移癌痛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方法采集中医证候信息,按肾虚诊断标准判断有无肾虚证候,并检测患者血清NTx水平,统计分析NTx水平与中医肾虚证候的关联性。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患者中,轻度疼痛18例,中重度疼痛1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中药组给予护骨消积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中重度疼痛者加服吗啡,治疗2月后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生存质量KPS评分的改善。结果:31例肾虚证型的骨转移患者中,血清NTx(17.39±9.31)nmol BCE/L,17例非肾虚证型患者血清NTx(12.93±1.83)nmol BC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患者中,2组疼痛疗效比较,中药组患者止痛总有效率81.3%,高于对照组5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癌痛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肾虚多见,且肾虚证型与NTx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护骨消积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