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外缓释和酶降解释药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新型阿仑膦酸钠制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及体外缓释能力,建立酶降解释药曲线,测定其降解性。结果载药明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载药率为2.14%,包封率为56.73%;在生理盐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为36.75min;胰蛋白酶对纳米微粒的降解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00min),并能够完全降解纳米微粒。结论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具有大小适中、缓释效果好和易降解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载多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DOX/DEX-PLA)联合YH-16(重组内皮抑素)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内外的杀伤作用。方法以双乳化剂蒸发法制备DOX/DEX-PLA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纳米粒对DOX的缓释作用。MTT法观察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结果DOX/DEX-g-PLA纳米微粒呈球形,粒径约83nm,药物包封率约67.1%。体外释放实验提示,纳米制剂中约50%的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可持续达7d;体内抑瘤实验显示,纳米缓释制剂联合YH-16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结论DOX/DEX-PLA纳米粒联合YH-16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马钱子碱纳米微粒的抗肝细胞癌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研制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马钱子碱纳米微粒,体外观察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FQ-PCR检测药物作用72 h对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平均粒径(146±96) nm,载药率:4.2%,包封率:67%.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呈现剂量依赖性.5-FU、马钱子碱和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生长的IC50分别为16.7 μg/ml、90.3 μg/ml和164.9 μg/ml,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纳米微粒相比,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显著诱导肝癌细胞Fas蛋白和mRNA表达,且320 μg/ml剂量诱导表达显著高于160 μg/ml (P<0.05).结论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是一种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肝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氟尿嘧啶免疫聚乳酸纳米微粒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载氟尿嘧啶(5-FU)免疫聚乳酸(PEA)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鼠人胃癌移植模型的治疗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合成的载5-FU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建立SCID鼠人胃癌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药物对高表达VEGF胃癌移植肿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结果空白对照组、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5-FU组(20mg/kg)、抗VEGF单克隆抗体-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载5-FU纳米微粒组、5-FU(20mg/kg)加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20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0、6.61%、24.26%、27.94%、35.29%、37.50%、39.71%和52.21%,且载5-FU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组和未载药纳米微粒组的血白细胞数量及肝肾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5-FU原药组血白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下降34.43%和37.38%(P〈0.05):而肝转氨酶升高93.17%和66.56%。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细胞凋亡指数相比,以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抗VEGF抗体的实验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含5-FU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可提高5-FU的抑瘤率,并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疗效,有效降低5-FU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级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对肝癌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将含HCVc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pEGFP-N3-HCVc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c、总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及EMT指标蛋白E-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表达,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 结果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HCVc可增强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处理可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HCVc后,HepG2细胞中p-stat3、Vimentin及Snail在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降;AG490处理可下调p-stat3、Vimentin及Snail表达,增强E-cadherin表达。 结论HCVc可活化stat3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硬脂酸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抗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硬脂酸聚乙二醇阿霉素纳米微粒(doxorubic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polyethylene glycol, DOX SLNs PEG)并检测其相关参数,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方法 以“乳化蒸发 低温固化”法合成 DOX SLNs PEG 纳米粒,透射电镜计算粒径,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MTT法观察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DOX SLNs PEG 纳米粒平均粒径( 120±4 84) mm,包封率68 6%,体外释放实验提示,7 d可释放所载60%左右的药物;体内抑瘤实验表明:控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已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明显。结论 DOX SLNs PEG纳米粒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硬脂酸聚乙二醇阿霉素纳米微粒(DOX鄄SLNs鄄PEG)并检测其相关参数,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方法以“乳化蒸发鄄低温固化”法合成DOX鄄SLNs鄄PEG纳米粒。透射电镜计算粒径,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噻唑蓝法(MTT法)观察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及观察体内抑瘤效应。结果DOX鄄SLNs鄄PEG纳米粒平均粒径120±4.84mm,包封率68.6%,体外释放实验提示,7d可释放所载60%左右的药物。体内抑瘤实验表明:控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已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明显。结论DOX鄄SLNs鄄PEG纳米粒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课题组制备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大小均匀,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4.3mV,包封率(94.12±5.20)%,载药量(2.05±0.12)%。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释放速度明显减慢,在120h累积释放量为72.59%。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与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制备成纳米制剂后,多级靶向载药纳米粒能随着时间的延长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α-龙葵碱对曲古抑菌素A-耐药胰腺癌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究α-龙葵碱对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α-龙葵碱(0 μg/mL,2 μg/mL,4 μg/mL和6 μg/mL)处理曲古抑菌素A-耐药胰腺癌细胞,使用Transwell和划痕试验来检测曲古抑菌素A-耐药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然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的EMT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β-连环蛋白(β-catenin)、p-β-连环蛋白(p-β-catenin)、Frizzled家族蛋白7(Frizzled7)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无α-龙葵碱处理)相比,实验组中无毒性剂量下的α-龙葵碱处理后,划痕试验中曲古抑菌素A-耐药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EMT相关蛋白中,E-钙黏蛋白α表达水平增加(P<0.05),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MMP-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此外,实验组中,经α-龙葵碱处理后,曲古抑菌素A-耐药胰腺癌细胞的β-连环蛋白上游基因Fizzled7和GSK3β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α-龙葵碱可能通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来调节曲古抑菌素A-耐药胰腺癌细胞的EMT进程,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掺杂铕(Eu)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载药平台,并观察其特性。方法 采用水热法制备掺杂Eu的SiO2空心微球,在其表面修饰靶向物质透明质酸(HA),以浸润法将紫杉醇(PTX)负载于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中,得到HA-Eu-hMSNs-PTX,观察其形态、荧光特性等性状,以及载药量、生物安全性及细胞毒性。结果 所获HA-Eu-hMSNs直径(61.33±8.94)nm;以PTX修饰后成功制备HA-Eu-hMSNs-PTX,其PTX负载量为52.33 µg/mg。加入Eu-hMSNs和HA-Eu-hMSNs后,SW1990细胞的细胞核均被DAPI染为蓝色并可见红色荧光信号,但加入Eu-hMSNs后该信号较弱。加入HA-Eu-hMSNs 24 h后,最高浓度(200 μg/ml)组SW1990细胞存活率仍在90%以上。PTX、Eu-hMSNs-PTX和HA-Eu-hMSNs-PTX均对SW1990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相同PTX浓度下,HA-Eu-hMSNs-PTX的细胞毒性高于游离PTX和Eu-hMSNs-PTX。结论 所制备HA-Eu-hMSNs-PTX粒径均匀、生物安全性佳,靶向能力和肿瘤细胞杀伤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HSA)改良载紫杉醇纳米微泡的制备,并观察其性能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及机械振荡法制备HSA改良的载紫杉醇微泡,观察其外观、形态,检测其粒径大小、分布、Zeta电位及包封率;行CEUS观察兔髂动脉的显影情况。结果HSA改良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光镜下其分布均匀,呈圆球状,平均粒径为(772.9土6.2)nm,表面电位(一13.2士0.3)mV,浓度为(8.64士1.38)×10。/ml;其包封率为(93.51±2.07)%,高于未加入HSA的载紫杉醇纳米微泡[(84.88士4.14)%,P<0.05]。经外周静脉注射HSA改良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后,兔髂动脉超声增强显影。结论HSA改良载紫杉醇纳米微泡理化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高,可达到动脉增强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粒(阿霉素纳米粒)对多药耐受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方法:MTT法观察MDR的逆转,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Dox)浓度。结果:阿霉素纳米对敏感株的细胞毒作用与阿霉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耐药株对阿霉素纳米较对Dox敏感4.5倍(P<0.05),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显著增高为其机制。结论:阿霉素纳米可有效逆转P-gp介导的MD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RNAⅢ抑制肽(RIP)缓释微球的合理制备方法,测定其载药率和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RIP缓释微球,观察其表征,测定缓释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点PLGA/RIP的释放速度,观察PLGA/RIP微球的体外释药特点。结果采用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LGA/RIP缓释微球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包封率约为(68.22±6.20)%,载药率为(15.35±3.26)%。PLGA/RIP释药动力学方程为y=31.016x+59.611,符合Huguchi方程。结论采用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LGA/RIP缓释微球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包封率和载药率较高,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是理想的缓释载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制备一种新型载基因纳米微粒作为基因转移系统,表征其理化性质,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体外转染软骨细胞的性能。方法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或β-半乳糖酐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载基因纳米壳聚糖微粒。以透射电镜观察微粒的形态,以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表面的Zeta电位,行DNaseⅠ酶切保护实验研究壳聚糖对质粒DNA的保护作用,行噻唑兰试验研究纳米微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于体外行转染试验观察其对软骨细胞的转染活性。结果壳聚糖可以和目的基因质粒相互作用形成带有表面正电荷的纳米微粒,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质粒DNA不受DNaseⅠ的降解,对细胞毒性小,转染软骨细胞后基因能够有效表达。结论载基因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微粒能够有效地转染软骨细胞,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纳米局部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雷帕霉素(RAP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体系以检测微球中雷帕霉素含量,检测微球性状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雷帕霉素缓释微球,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HPLC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微球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21.18±27.83)μm,载药率:(14.39±1.32)%,包封率:(72.92±4.29)%,体外释放实验显示1~4天有突释,随后平稳释药至第10天累积释药率达80%。结论:采用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形态完整,大小均一,体外释药较为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基于苯丙氨酸的聚酯酰胺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及其对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 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聚酯酰胺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电位仪测量纳米粒的形貌和大小分布,利用破碎沉淀法与荧光磷光光谱仪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载药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抑制效果,采用膜联蛋白V-APC/7AAD双染法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结果采用纳米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空白及包载多柔吡星(DOX)的载药聚酯酰胺纳米粒,粒径约为90~110 nm,大小分布较为均匀。空白纳米粒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浓度100 μg/ml的材料作用下,LNCaP的细胞活力仍保持在(95.32±3.97)%。与DOX组的IC50 (3.29±0.63)μg/ml相比,载药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活性抑制明显,IC50为(1.21±0.43)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93,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载药纳米粒能有效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进入中晚期凋亡,对照组、DOX组与DOX@8p6组凋亡率分别为2.32%、29.16%和61.62%,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7,P<0.001),且DOX@8p6组凋亡情况多于DOX组(t=11.238,P<0.001),显示出载药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更高的促凋亡效率。 结论基于苯丙氨酸的聚酯酰胺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递送抗肿瘤药物多柔吡星的纳米药物载体时能有效地直接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细胞活性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OXC2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参与乳腺癌侵袭及迁移的机制。 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环靶明(Cyclopamine)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Cyclopamine或沉默FOXC2基因表达以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活化;通过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对MDA-MB-231细胞侵袭及迁移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阻断前后Hedgehog/Gli信号通路分子Smoothened(Smo)、Gli1和EMT相关标志物FOXC2,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yclopamine可显著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呈现时效-量效关系,48 h的IC50为25 μmol/L。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均显示,与未转染组及Control-siRNA组相比,FOXC2-siRNA组和Cyclopamine组细胞穿膜数及迁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未转染组及Control-siRNA组相比较,FOXC2-siRNA组及Cyclopamine组Smo、Gli1及FOXC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沉默FOXC2表达可显著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及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OXC2通过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从而调控EMT促进乳腺癌侵袭及迁移,提示阻断该信号通路有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毒副作用。方法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硅纳米颗粒(MSN),负载抗癌药物氟尿嘧啶(5-FU),得到MSN@5-FU载药纳米材料。首先对MSN@5FU的物理特性进行表征,接下来考察MSN@5FU的载药量,生物相容性以及药物释放情况,最后研究体外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结果 电镜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合成的MSN是纳米级尺寸,大小均一,孔径分布明显。同时,合成的MSN具有很强的负载5-FU的能力。此外,该载药系统在溶液中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重要的是,在微酸环境下可以大量释放5-FU。活死细胞实验结果说明该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杀死肿瘤细胞能力。结论 MSN@5FU纳米载药系统在肝癌和乳腺癌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ACC)在肝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 (1)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0例肝癌患者癌与癌周组织中的ACC表达,明确ACC在肝癌中表达是否发生异常改变。(2)siRNA干涉肝癌细胞中ACC表达后,用Transwell法检测肝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3)siRNA干涉肝癌细胞中ACC表达后,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E-cadherin、ZO-1、N-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证实,AC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染色阳性率为93.3%(28/30),癌周组织中染色阳性率为40%(12/30)。(2)干预ACC表达后,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3)干涉ACC表达后,肝癌细胞中由Snail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抑制,具体表现为:干涉ACC表达后,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和ZO-1表达上调,而间质细胞标志分子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 ACC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参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肝癌转移。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多单链抗体修饰氧化铁纳米微粒的方法。方法 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及羧基(COOH group)修饰的氧化铁纳米微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ONPs),以及抗MUC4、抗CEACAM6及抗CD44v6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ies, scAbs),通过EDC/Sulfo?NHS交联剂将IONPs?PEG与3种scAbs进行交联,构建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再利用zeta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IONPs?multi scAbs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在IONPs?PEG表面偶联荧光抗体,通过荧光强度测定其偶联效率;再鉴定复合物的抗原识别特异性及在放置1个月、6个月后评估复合物水溶液稳定性。结果 偶联3种scAbs后,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23.6±0.5) nm,粒径分布集中,zeta电位约(?17.3±06) mV;TEM显示粒径约10 nm,荧光强度测定结果提示抗体偶联效率约为7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提示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对高表达MUC4、CEACAM6及CD44v6分子的胰腺癌细胞BxPC?3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证实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原识别特异性;在放置1个月、6个月后,偶联复合物的溶液分散性良好,放置6个月后平均粒径约(23.9±0.8) nm,zeta电位约(?17.6±0.4) mV,TEM拍照提示粒径约10 nm,细胞免疫荧光提示复合物抗原识别特异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利用EDC/Sulfo?NHS交联剂组合,将3种单链抗体交联到PEG和羧基修饰的IONPs表面,构建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该方法偶联效率高,且复合物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抗原识别特异性及水溶液稳定性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