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包括经血管介入治疗和影像导向经皮穿刺病灶消融。血管介入治疗即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1975年,Goldstain首先创立了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随后,在Wallace,VP Chuang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创立并发展了TACE,它已经成为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最为经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TACE联合其他手段治疗肝癌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其中最为经典的治疗方式。当时除外科手术切除外,肝癌治疗缺乏其他有效手段,然而以TACE为代表的经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因此在短时间内发展迅猛,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技术、  相似文献   

3.
至今,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局围肝组织是治疗肝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我国肝癌80%匕上上合并肝硬变,且多于就诊时已发展到不能进行根治性切除,因此,能够行手术切除者只有5%左右。尽管诊查手段的不断提高、健康体检日益普及,而临床所见的肝癌病人仍以中晚期肝癌为多,故此非切除治疗肝癌的方法也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及可能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急诊手术组、联合组、介入组。比较3组病人止血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1、2、3年生存率。行介入治疗的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检查结果。结果急诊手术组的病人术后住院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远期生存率较其他2组病人明显偏低;行介入治疗的2组术后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急诊行介入治疗是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首选治疗,再配合外科手术既可达到快速止血,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状,又可能根治病灶,延长病人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其疗效已得到临床肯定.TACE是利用肝癌供血以动脉为主,将化疗药物和碘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肿瘤化疗栓塞,该治疗方法的特点是微创相对安全和治疗效果较好被广泛运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由于肝动脉供血量突然减少,加上化疗药物的作用,可产生栓塞综合征,即腹痛,发热,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发症,直接影响肝癌病人的整体治疗及预后.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精心周到的护理措施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治疗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以下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对肝癌TACE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流监测经皮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肿瘤血流指导经皮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26例,与同期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30例相比较,结果TACE+PVCE治疗组病人肿瘤缩小明显,AFP下降率高,生存期长。认为彩超监测肿瘤血流,根据肿瘤主要的营养血管选择介入治疗途径和时机,能更加发挥介入治疗的优势,避免以往介入治疗的废止性及过多介入次数所带来的危害,使介入治疗更合理。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许多原发性肝癌病人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介入治疗技术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无水乙醇是一种良好的血管栓塞剂和人体组织消融剂,应用无水乙醇的血管内外介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肿瘤局部的生长,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安全、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肝脏外科临床,具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讨论近年来无水乙醇在肝癌介入治疗和消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再次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全身化疗等,但由于复发性肝癌病情复杂,单一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其必然选择,目前比较常用的联合治疗方式主要有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外科治疗、TACE+局部治疗、TACE+全身治疗等。临床上应以延长生存和保证生存质量为目的,针对不同病人的肝脏情况、全身状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选择不同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ԭ���Ըΰ��ĸ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用于临床以来,肝癌的介入治疗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已经被国内外公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国内学者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入诊治的途径和操作技巧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局部介入治疗是非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存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地评价局部介入治疗的疗效是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评价其术后疗效主要基于CT和MR解剖形态学成像,但肿瘤功能生物学特性改变常早于单纯形态学改变。近年来,随着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不断被挖掘,越来越多地用于定量评价肿瘤组织内水分子扩散和血流微循环灌注,且在评价肿瘤疗效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主要就目前DWI在肝癌局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根治性切除是肝癌病人得以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我国肝癌诊断时大部分为中晚期,可行根治性切除者<30%.众多学者尝试利用多种方式对初始不可切除肝癌进行转化治疗,力争缩小肿瘤或使肝癌降期,以创造更多手术切除机会.近年来,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病人中呈现出明显优...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44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由于其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手术切除仅占20%左右,自然病程约3月。介入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微创等特点,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我院采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4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对防治肝癌复发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发展,肝癌检出率较前增高。肝癌病人术后的高复发率是严重影响其生存期的重要原因。如何早期发现和防治肝癌复发已成为肝癌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1990年1月起开展肝切除同时置皮下泵行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的瞻前性临床研究。旨在探索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31I标记物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131I标记物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131I碘化油(^131I-LPD)及^131I免疫生物制剂均能较好地聚集于肝癌组织,适应证较广,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近期疗效肯定,部分临床试验证实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有提高。结论 运用^131I标记物介入治疗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奥曲肽经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癌病人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两组肝癌病人,实验组50例,以超液化碘油(10~20 m l)和奥曲肽0.5 mg进行栓塞化疗;对照组50例,以超液化碘油(10~20 m l)和5-氟尿嘧啶(500~1000 mg)、丝裂霉素(10~20 mg)、卡铂(200~400 mg)进行栓塞化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测量肿瘤大小,随访生存期。结果实验组1年累积生存率87.56%,对照组为72.3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二组病人介入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板层素(LN)、甲胎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奥曲肽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及胃肠道系统无明显影响。结论以奥曲肽作为灌注药物,对肝癌病人进行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相比,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栓塞,而毒副作用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肝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在第二位。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合并严重的肝硬化,手术切除率在20%左右,介入治疗已成为对手术不可切除的肝癌、中晚期肝癌患者及转移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广义上的肝癌介入治疗包括:经血管介入治疗和局部消融治疗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治疗方面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临床上确诊的肝癌病人多属中晚期,目前肝癌的切除率低,一般不超过20%,相当一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近几年,由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问世,肝癌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本文简要综述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作用机理、病理变化及与手术的关系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中>90%病人是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其中66%的病人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中晚期肝癌的防治及转化治疗尤为重要。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以其为核心的转化治疗展现出较好的肿瘤反应率及手术转化率。笔者深入分析国内外HAIC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其发展历史及以HAIC为核心的转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供血变化,用以改进和完善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126例进行过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分析其血管变化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供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更加复杂,肝动脉狭窄闭塞率分别为0.8%(第1次)、11.9%(第2次)、18.4%(第3次)、35.3%(第4次)、60.0%(>4次);肝外侧支循环发生率分别为9.4%(第1次)、14.9%(第2次)、21.1%(第3次)4、1.2%(第4次)8、0.0%(>4次);肝外侧支循环形成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有着一定的联系,发生率高的是肝脏的7、8段,再者分别为5、6段和肝左叶。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供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更加复杂,应积极对肿瘤供血动脉充分找寻和完全栓塞,以求最大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肝内胆管癌(IC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起病隐匿,多数病人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的首选方案,但仅有30%~40%的ICC病人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后的5年存活率仅22%~44%。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及个体化差异,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策略或者联合治疗方法,可以优化肿瘤治疗效果,为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带来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