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寐,即失眠,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其核心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导致这种结果的诱发因素既多且繁,涉及情志、饮食、劳累、久病等诸多方面,在临床辨证治疗中涉及的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在《伤寒论》的相关记载中,涉及了诸多有关不寐表现的条文论述,几乎贯彻六经始终。文章则以少阴病为切入点,重点把握"阳气"在少阴病过程中的不同状态,总结出以"阳衰""阴虚""阳郁"为主要病机,并以此深入探讨不寐的主要证候及相关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历代可见不得(能)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得(能)眠、不寐等名称.临床常见饮食伤胃、心脾两虚、痰热扰心、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阴阳不和五种病机,因此遣方用药多从消食和胃养心、健脾养心安神、清热化痰镇心安神、滋阴降火安神养心、调阴和阳交通阴阳大法进行治疗.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发现阳虚导致的失眠患者亦不在少数,"阳虚内寒也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2].  相似文献   

4.
正不寐症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又名不眠、不得卧,即指失眠。本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心脾两虚或多痰、停水等原因而致。不寐症的病因,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  相似文献   

5.
刁雅静  杨婧 《中医学报》2020,35(8):1631-1634
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分属"阳证"与"阴证"。肝气郁结是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共同病机,痰浊、瘀血是二者的共同病理产物,气血、阴阳两虚是二者共同的病机转归。二者亦有不同的病机演变过程。焦虑障碍的病机演变以"火热"为主;抑郁障碍的病机演变以"阳郁""阳虚"为主。治疗上,疏肝解郁、化痰活血、气血阴阳双补是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共同治法。同时,根据二者不同的病机阶段,焦虑障碍常采用清肝泻火、滋阴清热之法;抑郁障碍常采用辛散发阳、温补阳气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张永华教授应用半夏类方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提高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跟师学习,记录和整理张永华教授运用半夏类方治疗不寐的医案,结合相关古籍资料及现代文献研究,研究半夏类方所主不寐的病机、半夏体质的主要特征以及半夏类方的应用,最终分析总结张永华教授运用半夏类方辨证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并通过验案佐证。[结果]张永华教授认为,不寐的病机与中焦不畅、阳不入阴有关,而半夏具有化痰降逆、通利中焦等功效。通过配伍,半夏秫米汤、半夏枯草煎、半夏厚朴汤、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等半夏类方可通过化痰降逆、通利中焦、调和阴阳,发挥治疗不寐的效果。所举医案,患者为胆胃不和、痰热中阻之不寐,治以理气化痰、清热安神之法,依次以半夏类方黄连温胆汤及黄连温胆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效果明确。[结论]张永华教授运用半夏类方药辨治属半夏体质的不寐疗效显著,经验值得临床传承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7.
赵婧玮  王莹  赵文芳  纪晓丹 《中医学报》2019,34(6):1209-1213
蒋健教授提出心悸有非郁证与郁证性之分,并有其四诊特点及临床特征:①心悸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情志病因所引起,或由情志变化所诱发、加重;②多伴随纷繁复杂的多脏腑、多系统躯体症状;③多有不寐。蒋健教授认为对于郁证性心悸的治疗应从整体辨证,标本同治,在解郁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解郁定悸"的同时采用补心疏肝、利胆益脾等治疗方式。郁证性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三脏密切相关,常伴有气血阴阳失调,蒋教授治疗郁证性心悸病强调"溯本求源",以"从郁论治"为基本法则,调和五脏气血阴阳,共奏解郁定悸之功。  相似文献   

8.
失眠的根本原因是阴阳不交,在治疗上多注重交通阴阳、调和营卫。张仲景集前人之大成,创辛开苦降法,将辛温与苦寒两种性味截然不同的药物共同配伍使用,以燮理阴阳、调畅气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处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失眠:邪气未解而入里化热、上扰心神而致烦躁不得眠,方选栀子豉汤以清宣郁热;肝血亏虚、心神失养,且血虚生热、上扰心神而见虚烦不得眠,方选酸枣仁汤以养阴清热、安神助眠;湿热内壅、热毒炽盛、烦扰心神而不得眠,方选甘草泻心汤以清热解毒、和中祛湿;胸阳不振、痰浊壅塞胸中、闭阻心脉,以致胸痛喘息不得卧眠,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以通阳散结、豁痰行气宽胸。辛开苦降法寒温并用、升降同施,能使气机复常、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阳不入阴"之失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失眠在现代社会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姚乃礼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及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认为失眠总的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多归于火热、痰浊、瘀血与食积4类病邪,病邪阻滞体内,阴阳交通受阻,发为失眠。姚乃礼教授主张用“通其道”的方法治疗失眠,临证时常从清热泻火、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消食导滞辨治,以祛除病邪,畅通阴阳之道路。文章归纳总结了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给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困扰,也会导致进一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发生.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独特的优势,探讨失眠的中医证治具很大的临床价值.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中称为"不寐".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失眠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主要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发病病因为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等.如<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现行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将失眠归纳为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相似文献   

11.
失眠中医学又名"不寐",其病机主要为阴阳不和,阳不入阴。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的越来越多,阮继源教授主要采用温灸夹脊穴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不寐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其发生的基本原因系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我们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该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眠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呈渐增趋势。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多因火、热、郁、瘀、痰、湿、食等实邪内扰,或脏腑气血虚损,如肝郁化火、心脾两虚等,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笔者以酸枣仁汤和天王补心丹为基础方加以化裁治  相似文献   

14.
黄玉玲 《中外医疗》2010,29(1):117-117
不寐亦称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辨证虚实皆有,但以虚证居多。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立法,虚者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泻其有余,消导和中,清火化痰。运用针刺中药相结合治疗,以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神安则寐。  相似文献   

15.
从顽固性失眠概述、病因病机、顽固性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和验案举隅四个方面,对黄明安教授辨证论治顽固性失眠经验进行总结。黄教授认为不寐多为阳不入阴所致,而情志失常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故在治疗上重在平调阴阳,疏肝理气,又据病症之不同随证加减,以期从整体上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16.
古代医家认为,失眠病因复杂,外邪、情志、病后、劳逸、饮食等均可致不寐。病机多样,不外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脏腑损伤、气血失调及痰火、瘀血致病。在寒热辨证上,大多认为不寐以热证居多,或为实热,或为虚热,或为肝火,或为痰热,宜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周次清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次清教授治疗冠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病因病机上认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病之本,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为病之标;在辨证上强调明甄虚实分清标本,着眼整体重视局部;在治疗上主张心绞痛以祛邪为主,心肌梗塞以扶正为要。  相似文献   

18.
赵建军教授认为,情志因素应是失眠首先考虑的主要病因,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从心肝调治失眠,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使脏腑阴阳归于平衡.并自拟解郁安神方,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临证常随证加减,使心神得养,肝脾肾得调,失眠改善.  相似文献   

19.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之基本方。在以寒邪伤阳为基本特征的伤寒病过程中,四逆汤及以四逆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来的四逆汤类方,在温阳散寒、防止少阴阳亡而绝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吕同杰主任医师行医50余载,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到、丰富的临床经验.失眠即祖国医学的不寐证,吕老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不得安寐.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在治疗方面,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依临床见证之不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