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P7、VP4与轮状病毒装配及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轮状病毒是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外壳蛋白VP7和VP4在病毒黏附、穿入细胞、血凝及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还分别决定血清型G型和P型,VP4又以基因序列不同而分型,称为P[]基因型,而且由其决定的分子病学流行特点不断发生变化。文中对A组轮状病毒VP7和VP4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收集、分离、鉴定来自我省临床患者的 51株O1 39霍乱弧菌 ,用埃尔托霍乱弧菌的分型噬菌体VP1 ~VP5对它们进行裂解实验 ,它们被分成 1 1个类别 ,其噬菌体裂解谱相同于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 1、2、1 2、1 1、2 0、2 5、31、5、7、1 9、32型的裂解谱 ,显示O1 39霍乱弧菌可以进一步区分。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 1~ 6型是流行株 ,是使人致病的主要菌型 ;而本文中O1 39霍乱弧菌不论被VP1 ~VP5裂解得如何 ,都是使人致病的菌体。作为霍乱致病菌的埃尔托型和O1 39型菌株 ,O1 39霍乱弧菌使人感染的类别更多 ,传染性更强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2007-2008年检测到的G9型A组人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和VP4的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经过轮状病毒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为G9型轮状病毒的12份儿童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应用针对VP7全长基因的特异引物对进行RT-PCR扩增,对所获得的VP7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G9型原型病毒株和近期流行株的VP7基因进行序列和种系进化分析;经巢式PCR对G9型的VP4进行P基因分型.结果 12株G9型轮状病毒经VP7基因的序列比较分析得到确认.P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近年来存在G9P[8]和G9P[6]型两种组合的轮状病毒感染.序列和种系进化分析发现北京G9型株VP7基因与世界范围内近期流行的G9型株一样都属于进化分支Ⅲ,彼此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而与国内最早报道的G9型T203进化关系较远,且北京G9P[8]和G9P[6]型株分别与国内近期报道的新疆G9P[8]和G9P[6]型株及相应的武汉G9型株VP7基因,在氨基酸位点上存在一些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取代.结论 北京地区近年存在G9P[8]和G9P[6]两种不同基因组合的G9型轮状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加强对G9型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轮状病毒VP7基因型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6年间由河南五市县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患儿获得的188份轮状病毒RNA电泳阳性粪便标本,经G血清型(VP7)特异1、2、3和4型寡核苷酸探针枪查,132份(70%)与1、2或3型探针杂交,其中60%为G血清1型,27%为G血清2型,11%为G血清3型,有3份标本为G_1+G_3混合型(2%),未检测到G血清4型。同时发现2株电泳短型,1株电泳长型,分别与G1型和G2型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与培养婴幼儿轮状病毒,并克隆婴幼儿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导入pMD18-T载体,成功构建VP7基因cDNA文库,为构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方法]提取婴幼儿轮状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VP7,进行分离纯化与回收,最后纯化的VP7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 [结果]提取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总RNA比较完整,28S、18S,5S条带清晰可见,成功扩增VP7基固,连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DNA阳性重组子(载体+VP7基因片段).[结论]通过对婴幼儿轮状病毒培养、VP7基因扩增、基因片段回收、连接、转化、鉴定等一系列技术,初步确定婴幼儿轮状病毒外过壳蛋白VP7基因已导入pMD18-T载体,成功构建VP7基因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制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新生儿轮状病毒流行株VP7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新生儿病毒性腹泻便样中的轮状病毒核酸;选择特殊电泳带型样品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VP7全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和Blast软件进行比对。结果通过PAGE发现11份样品中有9份阳性样品,其中带型为4-2-3-2的有7份,带型为3-2-2-2和4-2-1-2的各1份。3种带型各选一株进行VP7基因的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经分析发现,06NB3和06NB9与G1型标准株W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4%和91.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4%和94.8%,06NB2与G3型标准株YO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6%。结论宁波地区在新生儿中有A组轮状病毒流行,其电泳带型以典型的4-2-3-2为主,也可见特殊带型。06NB3和06NB9的VP7基因片段属G1型,06NB2则属于G3型。06NB3与国内外近几年流行的G1型毒株基因序列有较大差异,06NB9和06NB2则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输液泵的组成,针对医务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迪普美输液泵时常见的几种故障,分析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阐述了加强输液泵质量控制的部分举措。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引起安徽省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采集HFMD暴发初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上述培养物。扩增病毒株及核酸样本的VP1编码区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暴发初期分离出3份病毒株,经中和试验及RT-PCR证实为EV71。根据VP1全基因序列与EV71基因型、亚型参考株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份测序结果与C4亚型聚为一簇,与A、B、C1、C2、C3、C4基因型别(亚型)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0%-83.0%、84.3%-85.4%、89.7%-91.1%、89.1%-90.7%、88.3%-89.8%、93.0%-94.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3.9%-95.2%、96.6%-97.6%、97.9%-98.6%、98.6%-99.3%、98.3%-98.9%、98.6%-99.6%;簇内比较显示,1株2006年的EV71毒株与另16份2008年样本在C4亚型内又分属两个亚簇,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2%-96.9%、98.3%-99.3%。结论引起安徽省2008年HFMD的EV71为C4亚型,与2006年分离的1份毒株有差异,提示安徽省存在C4亚型的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从手足口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经RT-PCR扩增VP1全长,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4株EV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4株EV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大连市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1属C4亚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瑞士μVP5005自动输液泵内采用的三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维修。  相似文献   

11.
侵袭细菌的噬菌体可以被该菌株的细胞壁提取物所抑制,既细菌的提取物与噬菌体颗粒混合培育后,如果噬菌体与有受体活性的细菌提取物发生不可逆作用,就不能再感染细菌。本项研究选育鞭毛发育良好的霍乱弧菌菌株,利用有鞭毛的细菌在含有0.1%石炭酸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以失去鞭毛的特性,选育鞭毛发育不良的菌株。提取上述两种菌株的脂多糖和外膜蛋白,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1998-200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1062bp),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t-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在1998-1999年度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50例(38.46%),其中G1型占88%(44/50),G3型占8%(4/50),混合型占4%(2/50),均为G1+G3型,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112 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38例(33.93%),其中G3型占78.95%(30/38),G1型占13.16%(5/38),混合型占7.89%(3/38),均为G1+G3型,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重庆地区 1998-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在连续两年的监测中出现轮状病毒血清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在临床上EV71与CoxA16感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患儿柯萨奇病毒A4(CoxA4)5’UTR-VP4-VP2区进化特征,探讨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CoxA4分离株的关系。方法提取病毒RNA,进行半巢式RT-PCR扩增肠道病毒(EV)5’UTR-VP4-VP2区。通过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EV型别;并对其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共鉴定出两株CoxA4,Genbank登录号为JQ429434和JQ429435。进化分析表明,CoxA4包括3个进化树分支:原型株AY421762位于独立的分支,其余CoxA4构成两个基因型(I型和II型),每个基因型包括两个亚型(A和B)。在5’UTR-VP4-VP2区.两株CoxA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0%;它们与原型株、基因Ⅰ型及Ⅱ型毒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00%~88.00%,85.00%~87.00%,92.00%~98.OO%。两株CoxA4与其他中国株均位于基因Ⅱ型分支上。结论北京市西城区CoxA4株与我国近年CoxA4流行株在5’UTR—VP4一VP2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进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室在2007-2008年收集的临床标本中再次发现北京地区儿童中有G9型轮状病毒的感染,并已对其进行了VP7基因分析和VP4基因巢式PCR分型~([1,2]).为进一步了解北京G9型轮状病毒的重要蛋白基因的进化,本研究室对2例从社区感染患儿中发现的北京G9型VP4、VP6、NSP4和NSP5基因进行测序及进化分析,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儿童医院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VP4型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腹泻门诊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检测出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利用多重RT-PCR技术对VP4基因进行分型研究. 结果武汉地区793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经检测轮状病毒阳性257例,阳性率为32.4%.其中P [8]型232例(90.3%),P [4]型3例(1.2%),P [8]与P [4]混合感染15例(5.8%),尚有7例(2.7%)未能分出型别.对检测结果按采样时间、年龄和性别分布分别进行了分析. 结论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以P[8]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患儿以6月至1岁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分型研究将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2009年龙岩市EV71病毒VP4基因序列,进一步掌握EV71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离监测标本的EV71病毒,选择4份阳性标本进行EV71病毒VP4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相关软件对所测结果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4份标本EV71病毒VP4基因同源性较近,最大的差异性为3.3%,最小差异性只有0.5%。与阜阳、安徽流行株的差异性也较小,平均1.7%和2.4%;与台湾流行株同源性差异性较大。讨论龙岩市EV71流行株与阜阳、安徽流行株同源性相近,同属一个传播链,但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河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监测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及VP1基因测序,了解分离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2010年收集的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和肛拭子标本840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34株病毒分离株测定肠道病毒71型VP1全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分析,构建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测序获得34株来自河南省11个地市的VP1全长序列,分离株间的VP1区核苷酸相似性为96.3%~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群,所有分离株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轻重症间无明显差别。在2003~2009年的河南省和其他7省亦发现有C4a亚群存在。结论 2010年河南EV71分离株为C4基因型的C4a亚群,河南省2008年以来的分离株与2004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优势株流行趋势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扩增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构建pEDM27/5-VP7重组质粒,转化乳酸杆菌并分析VP7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目的 基因VP7,纯化后与pEDM27/5载体进行连接,转化乳酸杆菌,乳糖进行诱导表达,分别于4,8,12 h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A组轮状病毒经RT-PCR扩增后,1%琼脂糖电泳检测可见一条约1.0 kb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目的 基因(VP7基因)大小相符;SDS-PAGE和Western-blot杂交分析发现,经乳糖诱导4,8,12 h后分别可见一条分子量约为28 kD蛋白带表达,经扫描分析,诱导后表达蛋白分别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0%,5.12%,5.38%,且随着时间变化而持续表达增加,并能与抗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特异结合.结论 重组乳酸杆菌持续表达免疫活性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乳酸杆菌作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表达载体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