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干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染是宫颈癌重要致病因素。研究HPV病毒的致癌机制,筛查、监测并干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利于预防及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宋继芳  李爱英 《吉林医学》2011,(5):1015-1016
<正>宫颈糜烂是困扰许多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宫颈癌高危因素之一。多见于分娩、流产,是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表现为宫颈外口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红色区,引起白带增多,腰腹痛,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目前该病有多种治疗方法。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宫颈糜烂的患者335例,通过用红外光物理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3.
<正>宫颈癌是指原发于子宫颈部上皮的鳞癌或腺癌,是临床妇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治疗早期宫颈癌仍以手术为首选方法,其中,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较常用的术式[1]。本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我科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04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接触性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痛等,均经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  相似文献   

4.
KS-5A治疗仪联合妇良片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积极治疗宫颈炎对预防宫颈癌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宫颈糜烂的疗法颇多,物理疗法治疗宫颈糜烂虽疗效确切,但有治疗后阴道排液多、脱痂出血等反应。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阴道超声检查表现。结果 70例超声检查中,声像图表现宫颈正常14例,声像图表现宫颈异常56例:26例声像表现宫颈外口低回声或等回声区;15例声像表现宫颈管点状、短线状强回声加杂小液暗区;12例声像表现宫颈黏膜线中断或消失;3例声像表现宫颈单层黏膜厚≥4mm。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0.00%。结论阴道超声可作为诊断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超声引导和监测临床取材活检更有利于提高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赵玉萍 《西部医学》2011,23(5):908-908,911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联合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58例合并高危因素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米索联合阴道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对照组只采用阴道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结果研究组不需要扩张宫颈的占95%,对照组占6.4%;研究组未发现宫颈裂伤和宫颈粘连,对照组分别占2.56%和10.2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索联合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有助于宫颈扩张及减少术中阴道流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和宫颈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有宫颈癌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宫颈炎37例、宫颈内瘤变39例和宫颈癌24例)抽取静脉血同时行阴道镜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镜检宫颈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宫颈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血清及镜检组织中NF-κB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宫颈炎患者(P<0.01),宫颈癌患者其含量明显高于宫颈内瘤变患者(P<0.01);宫颈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NF-κB和TNF-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炎患者(P<0.01),且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内瘤变患者(P<0.01)。宫颈炎、宫颈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NF-κB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69,P<0.05)。结论:NF-κB和TNF-α均可独立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二者的正相关性使得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为其癌前病变,目前研究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影响因素,但除了HPV持续感染外,阴道菌群失衡、PH值变化、清洁度等因素在宫颈病变过程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改变引起的疾病发展机制和结局,寻找临床预警指标,为宫颈癌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韦敏  林晓琰  黄宁  韦妙成  梁雯  赖丽珍 《重庆医学》2015,(25):3558-3561
目的:调查南宁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自愿参加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及问卷调查的妇女431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她们的人口学信息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并行常规妇科检查、生殖道微生物检测、宫颈细胞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细胞学检查。对可疑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31名调查对象中,高危型 HPV 感染54例,感染率12.53%。在宫颈病变组与宫颈正常组中,高危型 HPV 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研究分析,多个性伴侣(≥2个)和病原菌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炎)是高危型 HPV 感染的高危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原菌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病变组中 HPV 感染率高于宫颈正常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早、多个性伴侣、病原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然而,许多HR-HPV感染者并没有发展为宫颈癌,甚至得以转归,这提示有其他相关因素参与疾病的发展。大量研究证实,阴道微生态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目前研究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但并非必要条件,除了HPV持续感染外,局部免疫微环境异常也可导致宫颈癌变风险增加,阴道微生态系统、局部微环境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均影响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且这些协同因素间也相互影响,均有可能改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自然演变。有关局部免疫微环境异常导致宫颈癌变风险增加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进行HR-HPV的测定,证实有下生殖道HPV感染402例及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病变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与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多产等因素关系密切,年龄在31岁~40岁为发病高峰期;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是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因素,HPV低危型以6,11型为最常见类型,一般只引起一些良性病变。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育龄妇女宫颈糜烂是诱发宫颈癌症的高危因素,治疗方法很多,其中高频电波电圈切除术(LEEP)效果较好,但存在创面大、阴道排液多、创面愈合慢和痂皮脱落等。现将我院应用LEEP刀联合保妇康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总结经验。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重度宫颈糜烂已婚妇女325例,年龄20~55岁,均先行阴道清洁度、宫颈细胞学检查或/和阴道镜检,排除阴道、宫颈急性期炎症、宫颈癌和凝血功能障碍患  相似文献   

14.
宋芳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2):1127-1130
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一种少见的阴道癌前病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病史及既往放射治疗史。VaIN多无明显症状,诊断方法为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指导下活检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VaIN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CO2激光汽化治疗、超声抽吸治疗、手术切除和腔内放射治疗。由于VaIN具有易复发的特征,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为加强宫颈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市开州区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对33000名已婚妇女实施免费阴道检查、宫颈分泌物检查、阴道镜检查、盆前检查等,其中提取15000例对检查结果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受检者共15000例,异常率是40.95%;其中,宫颈病变检出率是15.63%;阴道疾病检出率是15.31%;盆腔疾病发生率是3.83%;外阴疾病发生率是3.17%;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率是1.28%;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率是1.22%;宫颈癌发生率是0.06%。结论:宫颈癌筛查作为早期发现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主要手段,要求整合整个区域的医疗资源,建立全社会支持并参加的宫颈癌筛查机制,同时增强健康教育力度,促进妇女自觉参与宫颈癌筛查,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生率,改善妇女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阴道彩超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经阴道彩超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阴道彩超声像图特异性少,有时仅见宫颈管内强光斑,血流信号增多;而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图像多有明显表现,为宫颈肥大、肿块、边界呈虫蚀状、有外浸肿块、宫颈处血流信号丰富,呈"火球样"改变等。结论:经阴道彩超对宫颈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方面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宫颈癌是妇科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自身免疫情况、病毒感染、和阴道局部微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原因~([2-3])。目前阴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性尚  相似文献   

18.
杨秀芳 《吉林医学》2010,31(8):1136-1136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宫颈癌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8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宫颈良性病变中HPV感染率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及癌变高峰年龄为31~49岁。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者是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结论:认真对待宫颈炎性病变,在癌前病变阶段早期发现和诊治,是宫颈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连接阴道上段和子宫部位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宫颈癌的死亡是完全能避免的。关键还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3年7月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采取宫颈刷和宫颈刮板两种方法取标本作涂片,阳性检出率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景:宫颈切除术是一种与高危早产相关的保守但又是基本的局部治疗方法。病例:1例28岁患有宫颈癌(FIGO为Ib1期)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切除宫颈。3年后,这例患者自然妊娠。考虑到之前的手术是早产的高危因素,经阴道超声对宫颈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妊娠16周时,观察到环扎术的缝合线恰当的位于在宫颈内口水平位置,而“新宫颈”长约1.5cm。此后,应用连续超生波检查对宫颈功能进行评估。患者安全妊娠至37周时行择期剖宫产术。结论:经阴道超声扫描评估“新宫颈”的功能,有利于宫颈切除术后病人的处理和咨询。早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