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变化,从而研究血象变化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联。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变化,以治疗疗效情况分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0%(27/4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93.3%(42/45)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93.3%(42/45)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77.8%(3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64.4%(29/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86.7%(39/45)升高。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后血象中淋巴细胞绝对值55.6%(2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55.6%(25/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57.8%(26/45)升高。采用χ2检验比较: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多正常区间变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期多升高,治疗后多在恢复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前期下降,治疗后多恢复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全程C反应蛋白多升高。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转归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了解炎症细胞在狭窄瘢痕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正常声带比较,固有层炎症细胞大量聚集,主要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狭窄瘢痕肉芽组织中存在明显炎症反应,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喉狭窄瘢痕肉芽增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结直肠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患者以及行胃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人群,最终纳入337例人群资料,包括正常人群75例,腺癌患者78例,腺瘤患者184例(管状腺瘤患者134例,绒毛管状腺瘤50例),分析NLR与PLR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腺癌组NLR、PLR水平显著高于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NLR诊断腺癌与腺瘤最佳取值为2.29,NLR曲线下面积为0.743(0.679~0.807),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73.4%。绒毛管状腺瘤的NLR水平高于管状腺瘤组(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预测结直肠肿瘤良恶性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韩娟子  赵青 《医学综述》2022,(4):828-83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 291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健康儿童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参考值65%~79%分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和未下降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79%),记录患儿的性别、发病-就诊时间间隔、血液化验指标、病情程度、肠道病毒分型,分析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 291例HFMD患儿中,细胞免疫功能低下836例,未下降455例。两组发病-就诊时间间隔、病情程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肠道病毒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P、LDH、病情程度、肠道病毒分型是HFMD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OR=1.821,95%CI 1.280~2.591,P=0.005;OR=1.903,95%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规律,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1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中、小面积3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分别统计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重型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SARS患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趋势与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对其在“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淋巴细胞降低幅度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降低幅度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非重症组患者相比,重症组的“最低淋巴细胞数目”更低,“最大淋巴细胞降幅”更大,更多出现“淋巴和中性粒细胞分离”现象,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改变幅度是预测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淋巴细胞数量过低或降幅过大都提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而其数目回升则提示着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受体(VDR)rs222857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73例临床确诊的房颤患者和17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PCR测序法检测VDR rs2228570位点SNP,同时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等实验室指标,分析其差异。结果: ①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百分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② VDR基因 rs2228570的SNP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组VDR基因的CC型占20.2%(35/173)、TC型占68.8%(119/173)、TT型占11.0%(19/173),与对照组 \[CC型31.2%(54/173)、TC型43.4%(75/173)、TT型25.4%(44/17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956,P<0.01)。③ VDR基因rs2228570的TC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CC型和TT型(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CC型和TT型(P<0.05)。 结论: VDR基因rs2228570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病风险和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关联,rs2228570位点的TC型是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12-1314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668例AP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AP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生了动态规律性变化。AP初期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从对照组到轻度AP、中度AP和重度AP(SAP)逐渐变化(P<0.05)。AP病情、型别越重,淋巴细胞降低幅度越大,中性粒细胞升高幅度越大。结论:AP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生了动态规律性变化,其变化程度与AP病情的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提示有免疫功能的变化。动态检测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助于AP的临床分型、预后判断和病程进展分期,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8例已行脾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水平均在正常范围;42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经脐血干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术后第16周白细胞总数为(4.01±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8.7±7.2)%,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8±6.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了解炎症细胞在狭窄瘢痕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正常声带比较,固有层炎症细胞大量聚集,主要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狭窄瘢痕肉芽组织中存在明显炎症反应,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喉狭窄瘢痕肉芽增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溃疡病穿孔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溃疡病穿孔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中脘穴治疗,采用疏密波刺激,每次持续30 min,每2 h治疗1次,共治疗4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PCT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中脘穴,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清VIP水平,从而促进患者胃肠黏膜的修复、加快胃肠穿孔的愈合,并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及其诱导痰中细胞成分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11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A1组)62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48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其中AECOPD组在治疗1周后(A2组)再次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140例受试者中有21例因不能耐受痰诱导过程或痰标本不合格而退出研究,最终有119例受试者完成本研究(A。2组48例,B组43例,C组28例)。A,组、A2组、B组、C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106/mL)分别为(8.8±3.7)、(6.5±2.6)、(5.0±2.8)、(2.8±1.3),细胞分类中A。组、A2组、B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66%’15%、60%±10%、55%±11%,而在C组中则以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37%±10%、32%±8%;AECOPD患者(A1组、A2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VC、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0、-0.682、-0.662、-0.300,P〈0.001);稳定期组(B组)中性粒细胞与FEV1、FEV1%pre负相关(r分别为-0.346、-0.421,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肺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缓解期、稳定期患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各期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收集44例SARS-CoV-2感染者(SARS-CoV-2组)以及49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Omicro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 Omicron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SARS-CoV-2组(P<0.05或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球蛋白水平以及钾离子、钠离子的异常率低于SARS-CoV-2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尿素、肌酐、总胆红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cron感染者早期炎症和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较SARS-CoV-2患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及其诱导痰中细胞成分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11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A1组)62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48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其中AECOPD组在治疗1周后(A2组)再次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140例受试者中有21例因不能耐受痰诱导过程或痰标本不合格而退出研究,最终有119例受试者完成本研究(A。2组48例,B组43例,C组28例)。A,组、A2组、B组、C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106/mL)分别为(8.8±3.7)、(6.5±2.6)、(5.0±2.8)、(2.8±1.3),细胞分类中A。组、A2组、B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66%’15%、60%±10%、55%±11%,而在C组中则以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37%±10%、32%±8%;AECOPD患者(A1组、A2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VC、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0、-0.682、-0.662、-0.300,P〈0.001);稳定期组(B组)中性粒细胞与FEV1、FEV1%pre负相关(r分别为-0.346、-0.421,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肺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缓解期、稳定期患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各期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血运重建前后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值)的变化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以期寻找预测AIS患者血运重建后出血转化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AIS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同时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61例,其中出血转化组46例,非出血转化组115例,通过比较血运重建后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的一般信息、血运重建前后NLR值及MMP-9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除C反应蛋白存在差异外(P <0.001),余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转化组在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MMP-9较非出血转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运重建后血常规各项指标、MMP-9较血运重建前明显升高,出血转化组较非出血转化组升高更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中的变化,并分析PLR对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155例OSAH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新发脑梗死分为单纯OSAHS组(A组93例)和OSAHS合并脑梗死组(B组62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B组患者分为轻、中、重3级;收集两组的临床数据并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PLR预测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的效能。结果:(1)两组之间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PLR、AHI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2)B组患者PLR与AHI呈正相关(P<0.001);(3)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介入术后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脑梗死(ACI)]血管内介入术后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中风介入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I)评分及凝血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4%(38/45),对照组为66.7%(30/45);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试验组对NIHSS评分的降低作用和对BI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9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219例正常志愿者,分为六个年龄组,采用VCS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标记法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和TNFOt分泌能力,并分析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均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l~2倍是白细胞升高的主要原因,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该类患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随着增龄而升高,增幅也随之升高;而淋巴细胞随着增龄而明显降低。女性在更年期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明显低于男性和其他组患者(P〈0.05)。另外,随着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4/CD8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分泌TNFOt能力在30~40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衰老和激素水平可以影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这一结果可为临床病情判断及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防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