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中风病"毒损脑络"的表征,探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分析中风病毒损脑络的症状特征.方法 结合中风病发病前后的临床特点,参照风邪致病的临床特征表达,分析中风病发病前后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变化.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毒损脑络的关联关系.结果 在症状层面,困倦感、头昏沉、反应迟钝、面色晦暗,食欲、睡眠、情绪的变化,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需要关注的临床表征.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有迹可寻.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可能是相关症状、体征、症状的变化和理化指标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是对中风病传统病因病机认识的提升。毒有外内之别,毒损脑络之毒多为内毒,且内毒为病,易损络脉,并可进一步败坏脏腑,使病情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络脉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着眼于气络与血络,则可从功能与结构上对络脉进行整体概括并开展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立足于络脉功能障碍与结构损伤,围绕邪蕴成毒,毒成络损来论述病气络、病血络的动态病理过程,并结合急性脑梗死缺血级联反应,试从急性脑梗死病理损害过程阐述毒损脑络机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4.
从毒损脑络理论假说出发认识出血性中风(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微血管破坏受损是ICH的核心病变和基本动因,也是探求ICH后"病络"的生物学基础的一个切入点。络脉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结构功能统一体,与微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存在密切联系。在ICH中,毒损脑络、络脉瘀阻、饮停络阻是ICH发病的关键病机,在现代生物学中它们与微循环调控、血管调节功能、血脑屏障等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这种探讨将我们对ICH"病络"的认识带入了微观的层次,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过程存在毒损脑络进而损及心络的机制,为内毒损伤络脉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检测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电图及心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放免法检测心肌组织内皮素(ET)变化,生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变化。结果脑梗死大鼠血清CK-MB活性增高(P<0.01),心电图出现ST段下降,或T波低平、倒置等心肌缺血性改变;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的早期病变;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肌原纤维横纹和线粒体嵴模糊不清、细胞间质水肿等。ET/NO、MDA、SOD等指标发生了异常改变(P<0.01)。结论急性脑缺血伴发有心肌细胞损害;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等毒性效应导致了心肌组织损害过程,体现出内毒损伤脑络进而损及心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被历代医家视为风、劳、臌、膈四大难证之首,也是现代人类三大主要病死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中医传统认为,风、火、痰、气、血、虚六端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随着现代对中风病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医"毒"的理论,逐渐认识到毒邪与中风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毒损脑络"学说的症状学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在“毒损脑络”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临床角度初步探讨“毒损脑络”的症状表现,并探讨其症状学研究的初步思路。方法汇总并初步总结“毒损脑络”发病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学特点,表达其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特点,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生时点和位点,并以此为依据,推导“毒损脑络”病机的临床症状特征。结果在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症状的突然波动、持续加重和病情的复发,是“毒损脑络”的体现过程,在疾病状态下局灶症状的弥散化,是“毒损脑络”可能的症状特征。结论“毒损脑络”作为发病和病理的机制在中风病中存在,其特征性的症状表现存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疾病转归,结合病机特点和中医理论,在临床过程中寻找症状,是“毒损脑络”症状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毒损肝络”假说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损肝络”假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博士生盂捷最先提出来的”。。他在“药物性肝病与毒损肝络辨识”(《中医药学刊)2005年第2期)一文中阐述了该假说的5个要素:①药毒侵入是直接致病因素;②病变部位在肝之络脉;③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因素;④毒损肝络是病机关键;⑤解毒通络是重要治则。随后,姚乃礼教授发表了“慢性乙型肝炎毒损肝络病机探讨”,结合古今文献论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毒损脑络与糖尿病性脑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病的认识,传统观点以阴虚燥热、痰瘀阻滞立论,且以阴虚为本,痰瘀为变。而近来的研究成果表明,糖尿病性脑病病机远不止阴虚燥热、痰瘀阻滞二端。王永炎院士在总结历代中医药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深入系统的观察研究,根据糖尿病性脑病的证候特点,提出了"毒损脑络"是糖尿病性脑病的关键病机,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是治疗糖尿病性脑病的根本大法,其立论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体温联动变化与中医四诊信息变化规律,借助四诊信息组合规律发现其证候特点.方法 动态采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体温、血压、中医四诊信息及NIHSS评分.对采集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Logsitic回归方程、主成分分析,并根据其分值,计算综合评价分数,进行动态比较.结果 体温升高、血压骤变的...  相似文献   

11.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44,自引:10,他引:134  
脑络瘀阻导致营卫失和 ,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进一步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康复困难的病机关键。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中风发病过程中的缺血级连反应 ,即自由基、代谢毒性物质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治疗上宜解毒通络、调和营卫。解毒以祛除损害因素 ,通络以畅通气血的渗灌 ,是中风病治疗的核心环节。从而阻抑脑缺血级连反应的损伤 ,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作用于中风病的早期和恢复期的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由于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病情迁延,阴损及阳,渐致痰、郁、湿、热等病理产物瘀阻血脉,津血交换受阻,废物积聚日久成毒,毒(糖毒、脂毒)随邪生入络,伏藏不去。病变涉及全身脏腑和经络,故毒邪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尤以”毒损肾络”为病机核心。现代医学认为,DN发病的过程中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继而加重肾脏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也出现临床水肿、蛋白尿、血栓等表现。这与中医消渴病的“毒损肾络”病理变化相似。瘀阻血脉实质上就是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本表现,也就是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消渴日久,脏腑耗损,气阴两虚,精微化生过剩,津液输布失常,内生糖毒、浊毒、热毒,"毒"淫机体,挟糖毒耗损气血,挟浊毒黏滞缠绵,挟热毒灼营伤阴,致使血行不畅,"瘀"从"毒"化,共损目络,而成消渴目病。"毒瘀损络"为消渴目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解毒通络使水谷精微得以运化,津液输布恢复正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其濡养,从而改善消渴目病诸症。针对毒之成因和毒之特性,在解毒通络的同时,结合益气、养阴、化痰、清热等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使脾气强健,气血化生源源不息;养阴生津使阴精充足,肝肾之精源源不绝;祛除痰浊、清热解毒,使营阴充足不黏稠、血行流利不成瘀。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本病的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4.
肺结节归属于中医学“肺积”“积聚”范畴,病机为肺络气郁痰瘀。基于中医学对肺结节的认识,深入探析毒邪与肺络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结癌转化”是一个不断蓄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由气络病变向血络病变转化的过程。“结癌转化”以肺络气滞为先,痰、湿、瘀蓄积肺络,发为肺积,病久入血络,酿生癌毒,相互胶结,阻络损络。其中,邪气蓄积是毒邪内生的前提,毒邪是始动因素,毒损是关键环节,毒损肺络是“结癌转化”的病理状态,“气郁痰瘀互结,酿生癌毒”是“结癌转化”的核心病机。治疗上未病先防:形神相俱则结无以成;已病防传:解毒通络则结无以传,并佐以消痰解毒、化湿解毒、祛瘀解毒。为中医药防治肺结节以及有效延缓甚至阻断肺“结癌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秦敏俭 《大家健康》2016,(6):133-134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该院神经外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脑心综合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本研究中的3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指标,进而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发病率为15%;3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22例,缺血性脑卒患者中8例,经统计分析得知出血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严重的加重了患者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可以早期、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脑心综合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洱市脑囊虫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8年11月资料完整的135例脑囊虫病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5例脑囊病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的60岁,男女比为1.7:1,以癫痫大发作首发症状95例,头痛为首发症状的2O例,半身麻木为首发症状20例。结论普洱市脑囊虫病临床特点为儿童、中青年起病,发病率较国内其它地区高,且男、女性差异不大,临床上以癫痫发作首发症状多见。  相似文献   

17.
<正>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交界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的复数(2条或2条以上)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注压同时降低,使灌注交界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总数的10%。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及临床特点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络瘀阻证)的临床疗效。结论:灯盏细辛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脑脉通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脑脉通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9例,设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脑脉通组治愈显效率67.8%,对照组治愈显效率43.18%。脑脉通组疗效及改善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本方可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脑缺血兔血浆TXB_2浓度,提高PGI_2水平,调整两者平衡。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24小时内先兆期症状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2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前24 小时内的133 个相关症状进行配对条件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偏身麻木是缺血性中风发病前24 小时内的主要首发症状;其他重要先兆期症状包括:颈项强急,嗜睡;而急躁,瞬间眩晕,反应迟钝,构音不清,持续眩晕,手麻,头昏沉,步履不正,心烦易怒,头晕为次要先兆期症状。并认为反应迟钝与嗜睡是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之神志障碍方面的先兆症状,颈项强急是闭证的先兆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