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行心房 肺和 /或上腔静脉 (大静脉 )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作频繁、症状明显 ,药物治疗无效的 10 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性 72例、女性 2 8例 ,年龄 2 7~ 75(54± 10 )岁 ,均无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 (Lasso导管 )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心房 靶大静脉 (指术中标测证实为房颤相关的肺静脉或上腔静脉 )电隔离和 /或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 (指术中无心律失常发作而不能明确房颤相关大静脉 ,主要对双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进行电隔离 )。结果  10 0例患者共接受电隔离治疗 12 0次。行单纯心房 靶大静脉电隔离 2 2例 ,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 78例 ,共电隔离大静脉 2 68根 ,其中肺静脉 2 44根 ,上腔静脉 2 4根。即刻电隔离成功 2 57根 (96% )。平均随访 (2 2 9± 177)d ,随访期内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部分患者服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 ,无房颤发作 65例 (65%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 12例 (2例服用胺碘酮后 ,12 % ) ,总有效率 77%。并发症包括脑卒中 2例 ;肺静脉狭窄 9例 ,其中单支轻度狭窄 7例 ,2支重度狭窄 1例(均为 2次消融 ) ,左上肺静脉完全闭塞 1例 ;术后心包积液 2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结论 (1)使用Lasso导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PAF患者103例,依据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结果分为:单纯CPVI组和CPVI+SVCI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AF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103例患者共消融120人次,其中11例消融2次,3例消融3次。综合电生理检查及RFCA结果进行分组:单纯CPVI组88例、CPVI+SVCI组15例。随访期间,共计81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8.6%;CPVI+SVCI组13例成功,累积成功率86.7%;单纯CPVI组68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7.3%。CPVI+SVCI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未恢复。结论 SVC是常见的AF触发灶之一,SVCI有助提高行CPVI的PAF患者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Lesh等报道了用经球囊超声消融 (through the balloonul trasoundablation ,TTB USA)犬和猪的肺静脉开口的试验结果。本实验用经球囊超声能量消融腔静脉 ,观察是否造成腔静脉的电隔离作用以及是否引起腔静脉的狭窄 ,并寻找 1种研究大静脉电隔离作用及狭窄的模型。  资料和方法 成年杂种犬 2条 ,雌雄各 1,体重分别为13kg和 18kg。用硫喷妥钠 2 5~ 30mg/kg腹腔注射麻醉。(1)以 12ml/s的速度注射 6 0 %泛影葡胺 2 0ml行上腔或下腔静脉造影 ;(2 )电生理检查 ;(3)消融隔离上腔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的具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消融前进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解剖关系,并在CARTO系统运用PentaRay电极导管进行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三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 三维电生理方法确定功能性窦房结、右侧膈神经及上腔静脉-右心房肌束的分布,探讨房颤节段性射频消融隔离上腔静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并且接受上腔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腔静脉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36例,年龄(42.5±13.2)岁。经1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导管)和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sso导管的指导下,采用全肺静脉或上腔静脉与靶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相结合的方法对肺静脉和腔静脉行标测和电隔离治疗。窦性心律时最早激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位处和/或心房起搏时最短的心房和静脉电位间期处为靶点行消融。结果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接受一次电隔离治疗,共电隔离大静脉115根,其中左上肺静脉34根,左下肺静脉22根,右上肺静脉30根,右下肺静脉17根,上腔静脉12根,即刻电隔离成功率为95.6%,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78%。随访3~22个月,成功率(无房颤发作或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为75.0%。结论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腔静脉与心房间的电活动连接,可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治疗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上腔静脉肌袖与心房的电学连接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 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上腔静脉 (SVC)肌袖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的结果 ,评价SVC肌袖和心房电连接的类型和特点。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 ,对 16根SVC肌袖进行电位的记录、分析以及开口部的点或段的消融电隔离治疗。根据窦性心律和心房起搏下的肌袖内环形电极标测的袖电位激动顺序 ,即电突破点的数目和位置 ,以及有效放电对袖电位及其电突破点的影响 ,总结和分析袖房之间的电连接类型和特点。结果 :共标测和电隔离SVC肌袖 16根。其中呈单束状电连接 8根 (5 0 % ) ,双束状电连接 7根 (43.7% ) ,多束状电连接 1根 (6 .3% )。 16根SVC平均每根电连接束为 1.6± 0 .6根 ,共消融 2 .1± 0 .6个节段和部位 ,每个部位进行了2 .3± 0 .7次的放电。所有病例均达到完全电隔离的标准。结论 :SVC袖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 ,在袖房连接处行点或节段性消融即可达到完全袖房电隔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射频导管消融肺静脉或肺静脉前庭治疗心房颤动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合称为大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高功率射频消融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的目标量化消融参数(AI)值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临床心电图与心内电生理考虑上腔静脉触发房颤的90例房颤患者。其中2021年8月之前44例患者为探索组患者,之后的46例患者为验证组患者。首先在探索组房颤患者中以右心房-上腔静脉电传导突破点为指导进行高功率(40 W)射频消融完成SVCI。随后通过离线分析在上腔静脉不同节段的AI值并确定目标AI值范围。最后在验证组房颤患者中以该目标AI值为指导进行SVCI并辅以腺苷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90例患者纳入研究(探索组44例,验证组46例)。65例(72.2%)患者采用节段性消融策略,两组患者在消融节段数量与比例上没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探索组AI值离线分析结果拟定目标AI值范围为350~400。在验证组中采用该目标AI值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完成SVCI的即刻成功率明显高于探索组(100%比90.9%,P=0.0364),且无并发症发生。验证组的AI值明显高于探索组[(378±44)比(31...  相似文献   

10.
探讨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进行心房颤动(AF)肺静脉电隔离术的临床效果。对1例持续性AF、2例阵发性AF在肺静脉开口处进行冷冻肺静脉电隔离,温度-79℃,每次240~300s(4~5min)。3例共隔离10根肺静脉,消融4.9±2.8(4~10)次。手术时间为205±72(190~265)min。1例持续性AF患者消融后给予300J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半月后复发,再次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术后一周内仍有阵发性AF。结论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过去2年来我中心经电生理证实的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颤病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及心腔内电生理特点。结果期间共16例患者(男/女=12例/4例,平均年龄53·4±10·6岁,阵发性/持续性房颤=11例/5例)经电生理证实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占同期接受导管消融病例的2·9%(16/545)。16例患者中,仅2例可以根据体表心电图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起源,此2例在上腔静脉隔离后房颤终止。另外14例体表心电图不典型者,先行左心房消融后,继续右心房标测过程中见上腔静脉驱动,隔离上腔静脉后房颤终止、不被诱发。隔离上腔静脉的平均放电次数6±2次,平均操作时间10±3min。上腔静脉-右心房之间肌束连接平均为3±1束。随访期间仅1例于术后3个月时出现心房扑动样发作。术后除1例出现右侧股静脉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上腔静脉可为肺静脉、左心房之外重要的房颤起源部位。对于心电图不典型者,完成左心房消融后如房颤不终止或易被诱发,则应考虑到上腔静脉起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就成为临床心电生理学研究的持续热点,目前在国外部分医疗中心,单中心房颤导管消融的治疗例数已逾千例。近2年多来,随着治疗主要技术的日臻完善,不仅其成功率再创新高,适应证扩展至几乎整个房颤临床谱,而且临床研究的结果还对房颤机制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即所谓“learningbyburning”)。因此可以说,晚近有关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实践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对这项治疗本身乃至房颤机制的若干认识,并很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肺静脉电隔离术  肺静脉电隔离术是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8岁。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发作时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2∶1心房扑动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电图独特的P波表现提示心房激动顺序从上至下、从右至左。在上腔静脉口部记录到高频腔静脉电位,其异常电活动频率快而不规则,在上腔静脉口部行节段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与右房达到双相阻滞。结论:上腔静脉电隔离可治疗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以左心房-肺静脉电联系双向阻滞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终点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达到左心房-肺静脉传入阻滞后,分别于每根肺静脉内起搏评价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情况.据此分为双向阻滞组(传入与传出均阻滞)和传入阻滞组,随访观察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结果 76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306根肺静脉(2例患者存在右中肺静脉)均达到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入阻滞之传统终点.18例消融术后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呈双向阻滞,58例仅传入阻滞.平均随访(6.85±1.08)个月,1次消融成功率为77.63%.其中,双向阻滞组为83.33%,传入阻滞组为75.8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26%(4/76),无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结论 以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双向阻滞为房颤导管消融终点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策略似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消融肺静脉-70℃8min,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为消融成功。结果13根肺静脉均隔离成功,多数肺静脉3~6次即可完成隔离,平均(4.3±2.1)次,只有例4患者左肺静脉共干消融8次才成功完成隔离。消融温度近端(-85.2±-2.9)℃,远端温度(-75.4±-3.6)℃。消融时间(255±17)min,X线曝光时间(35.3±7.5)min。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左心房后壁隔离是目前持续心房颤动消融的常见术式之一,临床实践中发现顶部线和底部线消融达到后壁隔离存在一定难度.我们探索消融指数(AI)指导下的左心房后壁隔离电生理特点和方法.方法:我们连续入选20例在我中心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I指导下行常规双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后壁顶部线和底部线消融...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尤以慢性房颤多见,且其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而对于慢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以往采取的单纯隔离肺静脉却始终无法达到与阵发性房颤相近的成功率,新的针对慢性房颤的消融术式有解剖消融和电位指导的分步消融法,虽可提高消融的成功率,但却带来了风险、成本的增高以及相应并发症的增多。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方法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承办的第 3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研讨暨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演示会 ,于 2 0 0 2年 7月 12~ 14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召开。来自内地 2 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约 10 0余名心脏电生理学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心房颤动 (房颤 ) ,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诊治是当今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 ,其发病机制、电生理特点、消融方案以及治疗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仍无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较快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静脉间嵴消融在环肺静脉线性隔离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共1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电解剖标测和CT图像整合技术的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手术的终点为肺静脉隔离。环肺静脉消融线完成后,在原消融线径上寻找可能存在的传导"gap"进行补充消融,如反复消融依然无法达到肺静脉隔离者,根据环状标测电极显示的最早肺静脉电位,在消融环线以内肺静脉口处进行节段性消融以实现肺静脉隔离。结果共41.1%的左侧肺静脉和11.3%的右侧肺静脉需在消融环线以内行节段性消融才达到电学隔离,其中左肺静脉节段隔离部位多见于左侧肺静脉间嵴前部;右侧肺静脉节段隔离部位多见于右侧肺静脉间嵴中后部。结论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患者中,一部分需要在肺静脉间嵴处消融以提高肺静脉隔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与上腔静脉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0例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在术中通过标测导管评估与房颤维持相关的上腔静脉的情况。结果:仅2例(0.95%)患者长程持续性房颤被证实与上腔静脉有关。至术后12个月随访结束时,126例(60.0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112例患者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复发组患者右心房扩大的比例较高(65.48%对48.41%,P=0.02),房颤持续时间更长[(75.12±46.42)个月对(44.30±34.82)个月,P0.05],左心房内径更大[(49.20±5.97)mm对(45.04±5.31) 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和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很少检测到房颤与上腔静脉有关,行射频消融术时没有必要行经验性的上腔静脉电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