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繁杂、辨证标准不统一,临床不易掌握及推广。建立客观的标准化中医辨证体系有利于临床实践及研究,其方法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实现证候的规范化及临床病例采集的规范化,再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前景,其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传统的中医学辨证带有一定主观性,且常常遇到无证可辨或难以辨证的困境。近几年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明:现代医学指标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能使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更趋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意义深远。如何进一步研究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仍是今后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虽然相关学会制定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诊疗实践中执行者不多。通过的对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临床流行病学的指导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以此为依据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判定标准和"证"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4.
谭竞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6-427
我国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由于我国属乙型肝炎感染高度流行区,肝炎后肝硬化又是目前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长,是当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而确定中医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因此对慢乙肝、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诊断思路。方法:选取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病情辨证分型,同时进行临床诊断分度及病理检查,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并分析临床诊断思路。结果:中医辨证诊断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及肝脏病理改变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等类型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然而中医对该病大多以临床症状为辨证分型依据.缺少客观的指标,给研究带来困难。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与多种临床检测指标关系密切。众多专家学者对肝炎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揭示了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生化、病理、病毒学等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了部分依据,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深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证型的规范化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1]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隐匿性、进展性传染病,其病情复杂,预后不佳,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开展了很多研究,包括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病毒等多个方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研究对提升临床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标准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等问题。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干预应着重体现辨证论治的优势,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评价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娅 《山西中医》2005,21(5):1-3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和发生发展过程,结合"正邪进退"理论分析,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转换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关系,对探讨中医证型的细胞免疫学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标准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现代医学概念。传统的中医理论诊断疾病主要运用望、闻、问、切,没有借助客观性实验室指标,致使对疾病的辨证分型也缺乏客观性。近几年不少学者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客观化和规范化的问题,采用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尝试着探寻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性指标之间的联系。现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现状做一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指标研究的文献,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细胞因子、血清生化、肝纤维化、病毒等指标密切相关,对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辨病治疗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和心脉瘀阻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证候归属中常见的3个证候,从临床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前沿探讨3个证候外在表现和内在的物质变化基础及证候本质,实现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循证心血管医学的根本要求和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科研重点。但目前有关研究存在症状缺乏规范、辨证标准不一致的状况,而肝郁脾虚证又为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故文章对近十年来的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为肝郁脾虚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证素辨证学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有利影响,并提出抓住中医药标准化的契机发展证素辨证学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及证素辨证学的发展发挥些微作用。证候的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证素辨证体系是基于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建立的标准、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医的诊断技术和标准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43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eAg、HBVDNA、HBV基因型检测及肝组织活检。结果:①肝组织学检查对于轻度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选择与否具有重要意义。②瘀血阻络证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肝脏疾病。中医药在临床辨证及对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但复杂的病证关系依然制约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本文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证机制出发,分别从基因、蛋白、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水平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病”的分子机制及“证”的生物物质基础,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精确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其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参与研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在5种证型中除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之外其他证型极少,因此不在此次研究范围内。分别对两种证型的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查看患者的血清病毒标志物水平和乙肝病毒DNA(HBV-DNA)。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肝胆湿热证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高于肝郁脾虚证患者(P0.05)。结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以综合考虑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检验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崔淑玫  马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435-1437
中医辨证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给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及实施循证医学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揭示"证"的物质基础,探索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是中医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对近些年中医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加快中医辨证向客观化、标准化、统一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思路。方法:对13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肝功能、血清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其中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ALT、TBil)水平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HBV-DNA在湿热中阻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郁脾虚型次之,在瘀血阻络型中最低;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宜作为划分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水平及HBV-DNA载量正相相关,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为依据,纳入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型32例和肝郁脾虚证型30例作为观察的主要对象。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两种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肝胆湿热证型中的ALT、TBIL、GGT、AST、DBIL指标比较肝郁脾虚证型,明显偏高,上述指标的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胆湿热证型的阳性率为78.13%,肝郁脾虚证型的阳性率为46.67%,阳性率指标的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同中医证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临床诊断和治疗可起到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