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河车大造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云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95-895
更年期是指人生理上的一个特定转变的过渡时期.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下丘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1].  相似文献   

2.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部分妇女在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日益减少,垂体缺乏雌激素的反馈作用而产生大量促性腺激素,引起垂体功能亢进,造成内分泌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诸如月经紊乱,阵发性忽冷忽热,面部潮红,出汗,失眠,头晕,目眩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反馈性抑制减轻,出现继发性垂体功能亢进从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一时性亢进,对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致的一系列症候群。  相似文献   

4.
<正>Kallman综合征也称为单纯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isolated gonadotropin deficiency,IGD),是一种遗传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成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无嗅觉或嗅觉减退,也称为嗅觉缺失-性幼稚综合征。患者一般青春晚期出现促性腺激素(GnRH)缺乏导致的性腺发育障碍和嗅球发育不全导致的嗅觉缺陷为特征。男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导致的无排卵性闭经,长期会影响患者生育功能,导致性腺和乳房萎缩,使性欲减退,同时出现更年期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以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替代疗法为主要手段,临床上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会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副作用~([1])。而中医能够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疗,有补肾促排、调经助孕等优势~([2-3])。笔者临床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替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大多发生于45—55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病理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对丘脑下部和垂体功能反馈性抑制减轻,出现继发性垂体功能亢进,从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一时性亢进,对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称之谓老年脏躁证,也称绝经前后诸症。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复杂的内分泌异常及临床表现: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多囊改变。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中高雄激素血症是其突出的特征与其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Resistant/Insensitive ovariansyndrome,ROS),又称Savage综合征,是指原发性闭经或30岁前继发性闭经,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内存在卵泡,但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者.  相似文献   

9.
Kallmann综合征(Kallmann's syndrome,KS)是一种先天性促性腺功能低下和嗅觉缺失联合出现的病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病,常伴有一些其他神经病学症状及躯体发育缺陷.其最主要的特点为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减退症,嗅觉减退或丧失,身体发育不全,第二性征不明显.临床对其致病基因的了解十分有限,尚无根治措施,主要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和雄性激素治疗.如不规范诊治,甚至误诊误治,造成男性不育.本文对近两年来于我院诊疗的36例KS患者进行总结,研究探讨KS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凤云  张敏  吴先哲 《中医杂志》2004,45(2):143-144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和超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活剂、人绒毛膜促性腺素等)的广泛运用,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至逐渐发展成为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医源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复杂的内分泌异常及临床表现: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多囊改变。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中高雄激素血症是其突出的特征,与其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证候群,同时伴有血压升高的特点,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上主要表现月经周期紊乱,甚或闭经,且伴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失眠、健忘、乍热汗出、激动易怒、焦虑不安、不明原因的水肿等症状。血压的特点表现为起伏波动较大,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对52例男性不育少精症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系统观察,做了放免血清性激素睾酮(Tes)、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测定,及精液分析(SFA)。结果提示:针刺疗法能促进下丘脑—垂体分泌和调节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释放,提高血中睾酮的浓度,降低雌二醇的含量,改善性原轴的功能紊乱,促进精子产生、成熟和提高活动力,从而达到治疗男性少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越林 《天津中医》1997,14(1):21-23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对52例男性不育少精症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系统观察,做了放免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测定,及精液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分阶段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就诊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分阶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促性腺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行气疏肝散寒法配合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激素水平及胰岛素、血糖的影响。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促性腺激素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行气疏肝散寒法配合外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激素及血糖、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激素水平、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疗效显著(P0.05)。结论:中药内服与外熏配合应用促性腺激素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促性腺激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新疆女性更年期高血压证型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年期高血压又称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妇女在绝经年龄由于雌性激素逐渐衰退,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症候群,同时伴随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8.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身体和精神心理症状。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情志不宁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混合出现,中医称其为"经断前后诸证"。  相似文献   

19.
以低血糖症状为主的席汉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又称西蒙-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继发性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呈现的临床症候群。多见于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席汉综合征临床上以低血糖为主要症状较少见,其原因主要是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低血钾协同作用而引起。  相似文献   

20.
总结许小凤从肾论治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致不孕经验。许小凤认为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致不孕关键病机在于先天不足,肾阳亏虚,血海失养,治疗上以补肾为核心论治,强调孕前调经、促排助孕、孕后安胎三步疗法,配合西药促排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