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动脉异常改变产生的脑动脉瘤样突起,多呈囊状,少数呈梭状或蛇状盘曲,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主要见于成年人(30岁~60岁),青年人较少[1];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由于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恢复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临床。我科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2例,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114例痊愈,4例死亡,治愈率为96.6%。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5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后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肾功能的维护以及出院指导等。认为优质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3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2006年5月,我院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3例,经加强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42例颅内动脉瘤患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全部病人均一次完成栓塞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笔认为熟练掌握各种栓塞材料的治疗作用,了解手术全过程,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病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内部的异常扩张,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半数以上病例是在40~6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0~54岁。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切除动脉瘤,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使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易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易发生痉挛,穿刺部位的渗血,血肿等特点,应做好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简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2)神经系统的观察,警惕头痛、呕吐等颅脑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采取控制性降压等措施,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避免诱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3)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脑血管痉挛避免引起不可逆功能障碍;(4)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防止渗血及反下血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破裂性动脉瘤患者中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破裂性动脉瘤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重点关注Hunt-HessⅢ级以上患者,警惕颅内再出血,加强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因术后并发症死亡6例,病死率7.6%;72例患者获3~96个月随访,8例DIND患者中有5例于术后6个月能生活自理,另3例为永久性偏瘫;栓塞术后动脉瘤均未再破裂。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破裂性动脉瘤患者的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例急症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探讨,术前护理中避免诱发颅内动脉瘤再破裂的各种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以及术中合作,术后的护理,及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及对偏瘫患者在栓塞治疗满意,病情稳定后的早期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围手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脑血管造影证实7例动脉瘤栓塞达100%,其中1例因血管痉挛出现局灶性癫痫小发作,经精心治疗护理,症状消失。结论: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提高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8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过,18例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和预后。结果:12例获痊愈,中度致残1例,轻微神经功能障碍2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的并发症重在预防。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降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侯纪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0):17-1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0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时,实施合理的围术期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如何加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3例,所有患者行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手术,同时在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和完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各种手术并发症,认真落实患者围术期护理配合.结果 33例患者中29例完全治愈,比率为87.9%;3例患者病情好转,比率为9.1%;1例患者放弃治疗,比率为3.0%,所有患者无死亡病历.结论 加强和完善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显著提高了治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围手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脑血管造影证实7例动脉瘤栓塞达100%,其中1例因血管痉挛出现局灶性癫痫小发作,经精心治疗护理,症状消失.结论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围手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脑血管造影证实7例动脉瘤栓塞达100%,其中1例因血管痉挛出现局灶性癫痫小发作,经精心治疗护理,症状消失。结论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 ,如果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则死亡率高达42% [1]。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预后好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采用。但它仍是一种侵袭性的介入性治疗 ,同样会有并发症 ,故需进行周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自2000年1月~2002年8月期间 ,我院共进行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21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 ,男9例 ,女12例 ,年龄38~81岁 ,平均55.6岁 ,均以CT检查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入院 ,并由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全部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