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快速、并行、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能同时对全基因组水平上千种蛋白质进行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蛋白质芯片技术在揭示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上优于DNA芯片,已在研究蛋白质的性质、特征、辩识、功能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搭起快速准确的桥梁,尤其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上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抗体蛋白芯片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后的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崛起的一个领域,蛋白质组学能全面、动态、定量地分析标本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健康和疾病时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蛋白质芯片是继基因芯片之后,作为基因芯片功能的补充发展起来的。Uetz等命名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的蛋白质芯片。首次把蛋白质芯片的概念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蛋白质研究。蛋白芯片技术能有效地运用蛋白组学的有效功能,用于临床、药物学、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结构和神经生物学等广泛领域的研究。本文就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以上各方面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2001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毒理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不同学科与会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揭示和应用表达芯片技术(DNA或蛋白质)的发展催生了毒理基因组学。该书收集有25篇论文,介绍了毒理基因组学及研究策略、DNA芯片和蛋白芯片等相关技术发展及在肿瘤学、  相似文献   

4.
金帆 《浙江医学》2021,43(8):805-807,813
高通量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正在快速推进染色体病诊断的速度和基因病诊断的广度。随着越来越多出生缺陷遗传性病因的明确,出生缺陷精准防控技术的普及性应用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围绕高通量全基因组检测的两大主流技术:染色体芯片和新一代测序,对有关技术在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中的应用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草图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建立为研究蛋白质水平的生命活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提供了新型有效的研究手段.从蛋白质整体水平上研究肿瘤的发生与转移,寻找与肿瘤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新的蛋白质、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及肿瘤药物治疗的靶标,对肿瘤的诊治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检测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排序工作的完成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基因芯片虽可在 m RNA水平上分析整个基因组表达的情况 ,但生命活动的主体是人体内存在的 1 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 ,发展蛋白质芯片这一高新技术已成为生物芯片领域的挑战性课题。本文仅对蛋白质芯片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前景等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启洪 《广西医学》2003,25(1):30-32
生物芯片技术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系统 ,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或蛋白质有序地固定在载体上 ,与标记的核酸分子或与待检的蛋白质进行反应 ,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弱而判断样品中的靶分子数量 ,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物组分进行快速、敏感、高效地处理。其特点为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1〕。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从最初的杂交测序延伸到基因组功能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文着重对生物芯片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介绍。1 生物芯片的分类生物芯片包…  相似文献   

8.
抗体蛋白质芯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由于蛋白质芯片能够在一次实验中时少量样本中的大量目的蛋白质同时进行检测,这一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作为蛋白质芯片的一种,抗体蛋白质芯片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有着很大的潜在价值,本文中作者就抗体蛋白芯片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DNA芯片技术筛选人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肿瘤特异性基因。方法提取正常人白细胞和K562细胞基因组DNA,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其中K562细胞基因组酶切产物经DNA聚合酶Ⅰ补平加A后克隆到T-载体,挑选阳性克隆,用PCR扩增,以纯化的PCR产物做探针,制备K562细胞基因组DNA芯片。正常人白细胞基因组酶切产物加上人工通用接头,用限制性标记技术标记上荧光标记物Cy3,与制备的K562细胞基因组DNA芯片杂交。结果芯片杂交结果经扫描分析,发现42个K562细胞肿瘤特异性基因,进一步用序列分析证实,其中有1个为BCR(breakpoint cluster gene)基因。结论我们自制的K562细胞基因组DNA芯片可以成功地用于筛选肿瘤特异性基因,为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胰腺癌癌变过程中的基因异常,研究胰腺癌基因组的纯合性缺失。方法应用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17种胰腺癌细胞株基因组的纯合性缺失,并利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PCR验证纯合性缺失位点。结果17种胰腺癌细胞基因组中,发现70个区域纯合性缺失,其中28个区域无已知基因,42个区域有基因。35个区域经过PCR验证,29个区域经证实为纯合性缺失,芯片的准确度为82.9%,其中最小缺失区域为6kb。结论应用高解析度的SNP基因芯片可以检测胰腺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精细的纯合性缺失位点。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技术使得从假说驱动的研究方法转变为研究后产生新的假说。再没有必要提前确定将要研究的基因或基因组。取而代之,研究人员可以检验整个基因组成一实际上是几个有机物和全部与某一特殊生物过程有关基因组,可同时被辨认。反过来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做一比较,此改变同时伴随着研究术语的改变。人们不再只是简单的研究基因表达。用基因芯片,笔者现在可进行基因学研究。也就是将大量基因同时表达出来。最初,基因芯片被用于某些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生物过程的研究,如细胞周期调节或疾病的分类,如癌症。然而现在随着基因芯片的普及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致费用减低,使得基因芯片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当今已被用于农业研究,毒素学和食品检疫等研究领域。另外,尽管基因芯片起初是被设计基因表达的检测,现在它们被用于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蛋白质、细胞、组织及小分子芯片相继出现,使基因芯片技术进入更广泛的研究领域。该综述意在一般性回顾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重点描述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同时涉及实验设计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技术在研究中药分子作用机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罗勒多糖抑瘤作用和机制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建立荷NuTu-19卵巢癌大鼠模型及相应对照,观察中药罗勒多糖对荷瘤鼠肿瘤生长及转移行为的影响;同时提取肿瘤组织总RNA,用RT-PCR逆转录合成cDNA,分别用Cy3-dUTP、Cy5-dUTP标记对照组和药物组cDNA,与含有2000点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杂交芯片扫描结果用ImaGene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对照组与药物组之间共有168条差异表达基因,经归类分析,表达差异基因主要为: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②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③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类;④与药物代谢及敏感性有关酶类的基因;⑤与信号转导以及转录过程有关的基因等。结论:罗勒多糖可能通过多种作用途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基因芯片技术可从基因水平解释中药的可能作用机制,并为进一步确切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Microarrays have dozens to millions of probes attached to an inert surface allowing high-throughput analyses of many biologic processes to be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on the same sample. Microarrays with nucleic acid probes are now widely used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DNA re-sequenc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enotyping,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This technology is accelerating research in many fields and now microarrays are moving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how the microarray facility at the new Kaka'ako campus of the 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will impact molecular diagnostics, pathogen detection, oncology, and pharmacogenomics.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医学是一门将科学信息学与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包括3D打印、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等,其在骨科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基于数字骨科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多项优势,有助于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将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可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5.
疟原虫多重耐药性的出现以及日趋扩散的耐药形势成为在疟疾防治工作中的最大挑战。新近发展起来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复杂疾病或性状易感基因分析的工作中。GWAS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的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疟原虫耐药基因的强有力的工具,能够进一步明确耐药机制并指导合理用药。本文对GWAS在疟原虫耐药基因分析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疟原虫耐药性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医学影像分形压缩技术及其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分形和分形压缩的原理,综合分析历史文献。结果医学影像分形压缩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结论医学影像分形压缩技术能够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中。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探讨数据分享与联合分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介绍联盟学习技术原理和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数据类型特点详细阐述当前联盟学习技术在生物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中的应用及其与深度学习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细胞治疗的发展特点及临床热点。方法:以2015-2019年间有关细胞治疗的论文、专利、临床试验与技术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技术,利用统计、科学知识图谱与专利地图分析工具,分析细胞治疗领域的科技产出数量及增长趋势、研究机构地理分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热点主题、重点药物、重大疾病及关键技术。结果:细胞治疗临床热点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细胞移植、混合嵌合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骨髓瘤、血液肿瘤及癌症等主题。结论: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已处于成熟期,应用研究与临床研究还在发展期,尚未进入大规模临床治疗阶段。我国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处于国际前沿,但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临床转化水平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中药指纹图谱针对中药这一复杂体系,同时解决分离与检测两大问题,因而成为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步骤,而最新的色谱分析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最新的色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指纹图谱研究的进展,并对指纹图谱应用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