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其高发病率、高癌变率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现代医学缺乏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多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病理检查结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魏玮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调枢通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为底方,灵活加减,辛开苦降,疏肝活血,配合多种外治法以及心理建设,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对徐景藩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徐景藩教授在临证中执简驭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3型论治,同时兼顾他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互参,并且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涉及他脏。用药时升降润燥相宜,立法遣方精当。列举典型案例,以反映徐景藩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单兆伟教授学习和临证,分析单兆伟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总结单兆伟教授从气、血、瘀、毒四种不同病机角度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病案。[结果]单兆伟教授首重中医四诊,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并辅以内镜检查,单师认为气、血、瘀、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甚至癌变的关键因素,采用斡旋气机、补虚健运、祛瘀护膜、解毒防癌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细腻,用药精准,并时时顾护胃气,随证加减,平淡之法,常获良效。[结论]单兆伟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国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属本虚标实,治宜标本兼顾。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气(阳)虚,阴虚为本,气滞、痰湿、血瘀、食滞为标。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辨病用药的特点,其中包含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阳性两方面的用药特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也进行了介绍,认为舌苔的变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很大的指导价值,通过观察舌苔变化,可以审视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所选病例反映了王国斌教授在临床上诊断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全过程,通过验案较详尽地介绍了其辨证疗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郑亮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分析,结合临床所常见的证型,提出了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治法,及其经验方—加味抑肝散。结果郑亮教授用加味抑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辩证思路、选方用药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结论抑肝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机制,探讨并总结刘华一教授从"痰瘀浊毒"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刘华一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炎癌转化阶段,既有脾胃气阴的亏虚,又有瘀血、痰饮、浊毒等内蕴.刘华一教授在治疗本病时,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防癌治疗三大法则:一当扶正补虚,二当消瘀化痰,三当解毒消癥,予扶正消瘀化浊毒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深为患者所苦。另外,部分浅表性胃炎失于治疗或不注意生活调摄,极易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致胃癌发生,后果严重。现将2004年1月以来我科治疗的7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导致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王灿晖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气滞胃热络瘀为基本病机,以健脾益胃、理气清热通络为基本治疗方法,以健脾益胃汤为治疗基本方剂,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症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所举案例亦获良效。[结论]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了完整的治疗思路,其辨证思路、选方用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毛水泉教授临床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毛水泉教授临诊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践,结合历代中医文献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验案举例等方面总结毛水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非常丰富。结合现代西医诊断技术,毛水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应以脾胃阴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疗上当以重视健脾、理气、养阴、活血为大法。所举案例显示,此经验可得临床佐证。[结论]毛水泉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继承、有创新,病证相合,疗效确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以期更深入的体会肝、脾与胃的关系,从而拓宽思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为理论基础,从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出发,以临床医案为例对谢晶日教授关于从"肝脾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谢晶日教授提出的"肝脾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有据可循。在药物的使用上,以人立法,以法立方,既关注整体,因人、因时、因事,辨证施治,又关注细节,审内、审外、审情志,标本同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治疗之路。[结论]通过阐述谢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用药规律及典型案例,使"肝脾论"治疗胃病的思路更为清晰,以"肝脾论"为理论依据,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率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林慧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方法]跟诊学习,收集相关病案,分析林慧光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林慧光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饮食、情志、外邪等因素引起,导致胃腑失和,脾失健运,气滞血瘀。提出脾胃气虚型、脾失健运型、肝脾不和型、寒热错杂型、胃阴亏虚型等5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型及相应治法方药。所举案例,足以佐证。[结论]林慧光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的认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谢晶日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施治的诊疗及用药规律。,行临床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以"三因制宜"为理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对谢晶日教授关于从时、地、人三因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谢老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其病位在胃,但与季节、气候、地域、环境、年龄、性别等密切相关。治疗时注重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注意辨证与辨病的分析,方可达到临床疗效甚佳的效果。结论:通过阐述谢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用药规律及典型案例,使"三因制宜"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思路更为清晰,临床疗效极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频次分析的方法,对劳绍贤教授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候及方药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劳教授门诊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常见证型;其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基本大法,重视疏肝理气,辅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同时善用岭南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249-1254
总结周福生教授辨治调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周福生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外因,脾气虚弱则是关键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瘀血为标,气机升降失常贯穿病程始终。周福生教授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辨证-辨质"三位一体的辨证思路及治养结合的观点;治疗与调护以扶正祛邪、注重顾护脾胃与调整气机为原则,将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分为脾胃气虚、脾虚肝郁、气阴两虚和脾胃湿热4型,分别采用陈夏六君丸或香砂六君丸、柴芍六君子汤、益胃汤、藿朴夏苓汤进行加减治疗,并根据夹湿、夹瘀、夹肝郁气滞、夹热毒等兼夹证的不同而随证加减。提出"近期治疗-中期治疗-延期随访"的疗程与随访方案,即包括半年内的中医药近期治疗,近期治疗结束至慢性萎缩性胃炎逆转为非萎缩性胃炎后的再巩固治疗半年的中期治疗,以及所有疗程结束后的追踪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者,一般需辨证治疗3~6个月,中度萎缩者,需治疗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经验三个方面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经验,并予病案佐证。[结果]叶丽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络血瘀五种证型。根据临床经验,叶师认为脾气虚、胃阴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湿热蕴结、血瘀胃络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所举病例以热瘀互结、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清热化瘀、健脾益胃为主,兼配伍解毒抗癌之品,8个月后复查胃镜提示转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且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结论]叶丽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虚标实,脾胃虚弱贯穿疾病的始终,湿热、瘀血是本病最多见的病理因素,治疗强调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逆转病理性萎缩,防止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魏睦新教授采用宏观辨证分型治疗和微观辨病分类治疗,使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逆转,疗效显著,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恶变成胃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腹胀消失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痊愈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腹胀消失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痊愈时间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佃贵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对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此病的病因西医尚无完全的认识。甘教授从中医角度辨证论治,认为胃阴虚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此甘爱萍教授在临床研究中从养胃阴角度出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