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车辐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短梭形及卵圆形细胞散在于长梭形细胞之间或弥漫成片排列,其中一些卵圆形细胞富含丰富的嗜伊红胞质、核偏位,似横纹肌母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内无腺性成分。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Myo D1和myogenin散在(+)。结论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更为罕见,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和发生于前列腺的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孤立性纤维瘤、胃肠外间质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神经束膜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正中神经恶性神经束膜瘤(MP),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来自神经束膜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局部可见旋涡状排列方式,在肿瘤周边可见残留的神经轴索;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标记物,CK和EMA均强(+),CD34(+),而S-100(-)。结论恶性神经束膜瘤罕见,预后较差,临床需注意与恶性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上皮样肉瘤、滑膜肉瘤鉴别,可以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及与神经的关系结合免疫组化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Wolffian管来源的女性附件肿瘤(FATW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恶性FATWO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8岁,B超发现左卵巢实性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呈密集拥挤的小管状,部分为管状裂隙、条索状及筛状结构,瘤细胞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少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局部乳头密集、融合成片,瘤细胞异型明显,核空泡状,核分裂象约15个/10HPF,伴较多坏死;肿瘤局灶侵及输卵管外膜。免疫组化:vimentin、CD99(+),CK7、CKpan、EMA、p16部分(+);Ki-67阳性指数50%;ER、PR、inhibin-α、WT-1均(-)。结论FATWO是一种来源于中肾管残留的罕见肿瘤,恶性者更为少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C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卵巢MCST,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分叶、巢状分布,细胞巢之间为玻璃样变的间质,肿瘤细胞巢内见囊性腔隙,少部分区域由实性的细胞巢构成;其中例1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例2细胞异型明显,并见多核肿瘤细胞及瘤巨细胞,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但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2例均为WT-1、CD10、β-catenin、cyclinD1和vimentin(+),其中例2 calretinin部分(+),Ki-67阳性指数5%。结论 MCS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良性肿瘤,诊断需要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8例手术切除的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8例患者中男女各为4例,半数有右上腹痛症状.肿瘤均位于胃窦黏膜下,最大直径1.5~3.5 cm,界限清楚.光镜下表现为大小一致、边界清楚的小圆形肿瘤,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腻.7例无细胞异型,未见核分裂;1例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2个/50 HPF.该例经半年随访未见复发.8例肿瘤细胞vimentin和SMA(+),其中1例Dog-1呈弱(+),2例CD34呈局灶(+);AEl/AE3、NSE、chromogranin A、CD56、synaptophysin和CD117均呈(-).结论 胃血管球瘤是胃少见肿瘤,应注意与胃肠间质肿瘤、胃类癌、胃副节瘤和胃血管外皮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胃血管球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或高风险胃血管球瘤的评估需要综合肿瘤大小、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性和有/无病理性核分裂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LGM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LGMP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ALK基因检测,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女性,58岁,左大腿肿物5个月,直径10 cm。镜下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可见细胞疏松区和致密区。细胞疏松区:细胞梭形,部分细胞呈波浪样,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见,间质黏液变性。细胞致密区:瘤细胞丰富,片状,漩涡状排列,细胞呈胖梭形,上皮样,异型性较大,可见核仁,核分裂象约5个/10HPF,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侵犯横纹肌组织,未见坏死。肿瘤局部见类似神经丛样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57、EMA、CD56、Claudin-1及GLUT-1(+),S-100、CK、Actin(SM)、CD34、h-caldesmon、CD99、NSE、GFAP(-),Ki-67阳性指数为10%,ALK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LGMP是罕见的软组织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必要时电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进行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呈结节状生长,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和S-100弥漫(+),CD56、PGP9.5和bcl-2部分(+),个别细胞CD34和HMB45(+),CK(-)。结论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需要与乳腺其他间叶性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心房二尖瓣前瓣神经鞘瘤局部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对1例发生于左房二尖瓣前瓣的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肿瘤呈典型的神经鞘瘤形态,局部区域细胞密集,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增大,有明显的大红核仁,核分裂象活跃;免疫组化示S-100和vimentin(+),EMA局灶(+),Ki-67为10%~25%。结论原发于心脏的神经鞘瘤罕见,且伴局部恶性变者更少见,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丛状纤维黏液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患者多因上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就诊。组织形态学上,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呈特征性的丛状、结节状在肌层中生长,肿瘤细胞常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稍嗜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富含薄壁血管的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中。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caldesmon和calponin(+),CD34、ALK、S-100、desmin、CD117和Dog-1均(-)。结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是发生于胃的一种极为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因其具有独特的丛状生长方式,故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丛状纤维黏液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患者多因上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就诊。组织形态学上,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呈特征性的丛状、结节状在肌层中生长,肿瘤细胞常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稍嗜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富含薄壁血管的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中。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caldesmon和calponin(+),CD34、ALK、S-100、desmin、CD117和Dog-1均(-)。结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是发生于胃的一种极为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因其具有独特的丛状生长方式,故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