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特点.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73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头痛头晕为本组突出的躯体症状,成为第一主诉者占43.8%.患者均肯定有抑郁表现,各种抑郁症状出现率为67.1%~97.3%,且以兴趣减退者居多.SDS平均总粗分为(5038±8.50)分,HAMD平均(19.50±7.43)分.医院焦虑情绪自评量表(HAD-A)≥9分者明显多于<9分者,前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患者以头痛头晕为第一主诉最多.抑郁常见症状以兴趣减退为常见.多为轻度抑郁,常伴焦虑,伴焦虑者的抑郁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继发癫痫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1999年4月~2002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59例,就其发病、诊断、病因及治疗做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统计脑卒中后癫痫总发病率为11.01%.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占45.76%,发作时间以卒中发生2周内为主,占71.19%.大脑皮层区病灶和脑叶病灶癫痫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急性期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7.12%.结论 脑卒中是老年人继发性癫痫的最常见原因,癫痫发作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很大,应积极控制癫痫发作,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青年脑梗死130例与108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中青年脑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炎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6.9%、21.5%、20.8%;中青年脑出血以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2.4%、24.1%、16.7%.(2)2组病人的病变部位均以基底节区和脑叶最常见,其次为脑干、丘脑.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差异显著;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危险因素相同;中青年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后较脑出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共654例进行筛查,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78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结果:神经内科门诊初诊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1.9%。抑郁障碍患者以头晕、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85.9%。在患者的前3个主诉中出现频率高的症状依次为失眠、头晕、乏力。样本HAMD总分平均(16.9±4.0)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入睡困难、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全身症状较重。抑郁障碍患者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占76.9%;心理归因模式者占23.1%。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颇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头晕、眩晕在各科室门诊、病房甚至普通人群中都很常见,有研究[1]表明普通老年人中头晕的发病率可高达45%。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头晕和眩晕的概念有时被混为一谈,随着对二者不断关注人们认识到,二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等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从概念上讲,头晕包括眩晕、晕厥前、失衡和(或)不稳及非特异的头重脚轻感,而眩晕是指有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2]。头晕眩晕的病因繁杂,对以头晕为主诉的急诊患者病因分析发  相似文献   

6.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脑供血不足、网状结构抑制而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患者肌紧张消失,倒地或不能维持正常姿势,可于短时康复.意识丧失若超过10~20s,可发生抽搐.它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约占急诊患者的3%~5%,住院患者的1%[1].晕厥的病因不尽相同,寻找病因对晕厥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的总结了我科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2 189例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头痛专病门诊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89例头痛专病门诊且资料完整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了解不同头痛诊断所占的构成比.结果 2 189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04),平均年龄(45.87±15.92)岁.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依次是偏头痛(28.2%)、紧张型头痛(22.6%)和与精神障碍有关的头痛(20.6%),慢性每日头痛的比例达到11.1%.结论 头痛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头痛类型存在相关性,需特别关注头痛患者的精神障碍因素和发作性头痛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起病状态、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静态起病65例(60.2%),DSA 检查56例,发现颅内动脉瘤50例(89.2%).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75例,占69.4%)、头晕(18例,占16.7%)、呕吐(93例,占86.1%)常见.介入治疗22例,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57例,再出血死亡13例. 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选择合理、恰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动脉炎的病因、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37例不同病因脑动脉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脑动脉炎患者青中年占91%.病因包括螺旋体、结核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病.95.4%患者为脑卒中样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一侧肢体无力(占40%).责任血管位于前循环者占79%,后循环者占18.5%,前后循环均受累的占2.5%.TCD检查77%提示有血管狭窄,MRA检查66%提示有血管闭塞和狭窄.结论 本组脑动脉炎的主要特点是常见于青壮年、多种病因、绝大多数为卒中样起病形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存在多样性、弥散性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并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因、危险因素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为提高青年卒中病因诊治水平提供一定支持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连续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年龄18~5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人口学、危险因素、临床、影像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应用规范化筛查流程根据TOAST分型进行病因诊断,比较上述变量间的性别差异。结果共入组青年卒中236例(男性69.1%),平均年龄37.4±8.10岁。男女患者在发病年龄,入院NIHSS和出院mRS评分无显著差异。67.4%的患者具有至少一种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最常见(43.6%),其次为吸烟(33.5%)和高脂血症(31.4%)。男女患者合并常见卒中危险因素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78.5%vs 42.5%,P=0.000)。病因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0),其中男性更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50.3%),女性其它病因更常见(50.7%)。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危险因素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较于女性,男性更多合并常见卒中危险因素,病因更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青年卒中病因诊断和危险因素筛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因素,有助于优化诊断流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