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结果反映,CABG手术1年后,用桡动脉作移植血管,通畅率与大隐静脉相近。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隐静脉是CABG中最常使用的桥血管。但是在临床中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却不尽人意,超过50%的大隐静脉在移植后10年内闭塞。提高大隐静脉通畅率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新型的“No-Touch”技术被报道可以大大提高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在获取大隐静脉时保留外膜以及血管外周组织,减少器械对静脉的接触,避免高压扩张。尽管目前已有多项“No-Touch”技术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之中,但No-Touch技术提高大隐静脉通畅率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移植解除心绞痛的效果和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有关。十年来曾用各种方法以提高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其中最显著的技术进展是用乳内动脉或膝以下比较小的隐静脉,两者均针对消除移植血管和冠状动脉之间的大小差异,从而增加移植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根以上的冠状动脉分支吻合于一根移植静脉上也可取得很高的通畅率,估计是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左前降支作为冠状动脉三大分支之一,其再血管化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缺血症状非常重要,尤其是内乳动脉到左前降支的吻合至今仍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金标准”。对左前降支进行旁路移植术,可选择的桥血管材料包括游离或原位左右乳内动脉,游离或原位胃网膜右动脉,游离桡动脉、大隐静脉等。但是不同桥血管到左前降支的吻合策略和通畅率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近30年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不同桥血管选择策略及左前降支旁路移植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经静脉取得肝组织标本1,000次的经验。方法患者肌注度冷丁50mg,局麻后,用有聚丙烯套的血管扩张器经皮插入右(或左)颈内静脉。在荧光屏下用一9F 导管引入右肝静脉。如颈内静脉穿刺失败,可隔天用1,000ml 明胶液灌注后再行穿刺。弯曲的静脉肝活检针连接于盛满造影剂的注射器,送入  相似文献   

7.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仍是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率。由于获取方便、长度足够、管径大等优势,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仍是目前全球各大中心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偏低一直是妨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术中获取的牵拉损伤、静脉保存液的选择、手术方法等都会影响其近期和远期的通畅率。研究进展近5年,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GSV的近期或远期通畅率,给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及线索。内容本文将综述影响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近期及远期通畅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冠脉搭桥术的远期效果取决于术后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法观察用抗血小板治疗对维持冠脉搭桥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2家协作医院自1983年6月~1986年7月的772例做过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五组,各组的治疗是:1)阿司匹林325mg 1次/日;2)阿司匹林325mg 3次/日;3)阿司匹林325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旁路移植方式,探索影响右冠状动脉桥血管术中流量和术后早期通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并筛选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完成患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且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其中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的患者241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63例,包含262支右冠状动脉区域桥血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统计不同旁路移植方式下右冠状动脉的特点,以及术中桥血管流量和术后早期桥血管通畅率的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均干预右冠状动脉系统,241例患者以老年[(62.5±8.8)岁]、男性[178例(73.9%)]为主,其中合并高血压151例(62.7%)、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55例(22.8%)。接受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153例(63.5%),平均靶血管数3.2个。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部位选择的方式包括:单纯右冠状动脉主干旁路移植76例(31.5%),单纯后降支(PDA)旁路移植81例(33.6%),单纯左心室后支(PL)旁路移植15例(6.2%),PDA+PL旁路移植54例(22.4%),右冠状动脉主干+PDA旁路移植12例(5.0%),右冠状动脉主干+PL旁路移植3例(1.2%)。术后总体桥血管通畅率为96.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靶血管吻合于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桥血管流量预测值差于吻合于右冠状动脉主干(B=-11.126,P0.001),序贯吻合与非序贯吻合相比其桥血管流量显著提高(B=19.954,P0.001),而桡动脉桥是预测术后早期桥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73,95%CI:4.657~103.687,P0.001)。结论:移植于右冠状动脉主干和序贯吻合桥可能是提高桥血管流量的独立因素;而桡动脉桥是术后早期桥血管显影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序贯和单一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分别行序贯和单一大隐静脉CABG术;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须满足非随机研究方法组制定的队列研究特征;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或超高速CT检查旁路移植术至少1个月以后桥血管通畅情况。文献纳入、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定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运用Rev Man5.0和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合并相对危险度(RR)作为分析统计量,95%可信区间(CI)为判断结果标准。结果:1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序贯桥梗阻风险低于单一桥(13.56%vs.19.18%,RR=0.67,95%CI:0.60~0.74);序贯桥中侧侧吻合梗阻风险低于端侧吻合(9.58%vs.14.07%,RR=0.52,95%CI:0.34~0.80);序贯桥和单一桥中端侧吻合梗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7%vs.13.61%,RR=0.85,95%CI:0.68~1.06)。结论:CABG后大隐静脉序贯桥中长期通畅率优于单一桥,序贯桥中侧侧吻合口通畅率优于端侧吻合口,序贯桥和单一桥端侧吻合口通畅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01至2009-12的31例TRI(桡动脉组)和115例TFI(股动脉组)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RI和TFI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间临床疗效.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15.6±3.7)分比(14.5±3.4)分]、操作时间[(34.6±15.2)分比(37.4±18.8)分]、造影剂用量[ (225±120) ml比(263±13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操作成功率(93.5%比9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股动脉组血管径路并发症较桡动脉组显著增加(3.2%比15.7%,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0%比2.0%)、死亡(0%比0%)、心肌梗死(0%比0.9%)、靶病变血运重建(0%比0.9%)发生率均类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FI相比,TRI静脉桥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且血管径路并发症明显减少,但造影与介入同期完成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3.
张卫达  朱海龙 《心脏杂志》2001,13(5):388-390
目的 :研究胶原和弹性纤维分布及量的变化 ,探讨其在移植静脉桥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 30只兔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测定胶原和弹性纤维 ,计算机图像分析 ,量化胶原和弹性纤维与桥壁及桥腔的关系。结果 :静脉桥于术后 15 d至 6月 ,胶原和弹性纤维积聚进行性增加 ,增加程度与静脉桥管壁增厚和管腔缩小密切正相关。结论 :胶原大量积聚可能对静脉桥狭窄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隐静脉一直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血管材料之一,但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是目前CABG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就CABG后静脉桥血管可能的堵塞机制及提高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几种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已广泛推广,仍有15%至20%的患者不能满意地解除症状.导致心绞痛持续或复发的因素主要是心肌血管重建不足、冠状动脉本身病变的进展、以及移植血管的闭塞.移植血管闭塞的原因颇多,早期发生的是因手术技术不当,较迟发生的原因则包括受移植血管的被压迫和吻合口的血栓形成.本文旨在比较由术前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受移植血管的状况和心室壁局部异常活动的分布范围,以及术中测定受移植血管的内径和移植血管的血流量两者对预测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静脉"桥"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含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保存液对静脉桥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大隐静脉(GSV),分别保存在常规罂粟碱林格液(Pap组)和含组胺H1受体拮抗剂--酮替芬的罂粟碱林格液(Ket组)中1小时.采用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C)黏附分子(AM)的表达(IOD值),包括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②硝酸还原酶法比较单位面积VEC一氧化氮(NO)的合成释放量;③每例各取两段GSV分别置于30%的小牛血清培养液(A组)和含酮替芬(100μg/ml)的同样小牛血清培养液(B组)中,体外培养14天后,采用抗5-Brdu免疫组化染色法计算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Ket组VCAM-1和I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Pap组(P<0.01)而P-selectin和E-selectin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③单位面积VEC的NO合成释放量则明显高于Pap组(P<0.01).结论含酮替芬的新型保存液能有效降低VEC表面VCAM-1、ICAM-1的表达,抑制内膜增生并且增加NO的合成释放,理论上提示了H1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静脉"桥"发生粥样硬化,延缓其再狭窄进而提高"桥"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7.
于1963~1972年期间169例病人植入378次永久性起搏器,其中173次采用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4例曾经用过心外膜起搏)。用以植入起搏电极的静脉为颈外、颈内或头静脉,无关电极和脉冲发生器主要埋在下腹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病窦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预计属可逆性并有昏厥症状者采用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安装上海医电厂产AXO-2型按需心脏临时起搏器5例,起搏阈值1.5~4V,起搏频率70次/分。对上述病症属不可逆者采用经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Medtronic ⅤⅥ永久起搏器共4例,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20只Atg5^+/-小鼠分为WT假手术组(10只),WT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Atg5^+/-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复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管腔面积,Real-time PCR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 mRNA表达;Westem-Blot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明确平滑肌细胞中LC3表达。结果WT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出现管腔狭窄[(4.21±0.32)×10^4μm^2比(1.63±0.15)×10^4μum^2,P<0.05],Atg5[(0.51±0.17)×10^-3比(1.49±0.08)×10^-3]、LC3[(1.9±0.4)×10^-2比(3.8±0.9)×10^-2]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WT小鼠相比,Atg5^+/-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Atg5[(0.39±0.05)比(0.16±0.08)]、LC3[(2.17±0.46)比(0.78±0.19)]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平滑肌细胞中LC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管腔狭窄明显减轻[(1.63±0.15)×10^4μm^2比(2.96±0.12)×10^4μm^2,P<0.05]。结论Atg5下调抑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20.
心肌血管重建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末期,心肌血管重建术获得成功。手术通过重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为缺血的心肌提供氧合血,从而缓解症状恢复因缺血而受损的心功能。目前临床最多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主动脉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及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术。虽然冠状动脉旁路术已广泛推广,但术后仍有15~20%的患者不能满意地解除症状,导致心绞痛的持续发作或复发。其常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