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经络实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络实质的理论探讨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蒋正生214002苏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陈尔齐我国对经络研究的最大进展之一是证实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存在。尽管应用声、光、电等手段对经络进行这样那样的研究但始终未能证实“经络物质”的存在,而经络现象的循经感...  相似文献   

2.
动态信息对经络研究及临床诊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孺  刘颂豪 《新中医》2004,36(12):57-58
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经络循行线路及穴位的物理特性是经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研究发现了经络循行线的低阻抗、低流阻、高导声等特性,并有不少经穴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异常反应的报道。钟新淮发现了疾病状态下的“经络口”处(即经穴开口于皮肤表面的孙络、浮络)出现“变阻”现象,在该点施以电脉冲则对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张栋等观察到在低电压下某些穴位可以产生电振荡现象,该现象与疾病和症  相似文献   

3.
也谈经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 ,探讨经络的实质意义。循经感传是生理副现象对于一个没有特定生理功能 ,却又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这里解释为一种正常生理活动时伴随的副现象。要真正解释循经感传现象 ,还要搞清楚它是在什么生理活动中产生的 ,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在许多人看来好象不太现实 ,这么多年的研究不就在追求这个吗 ?但是可以肯定 ,在以后的研究中 ,除了发现循经感传可能存在的更多证据外 ,如离子分布的细微差异 ,细胞活动性的差异等 ,在经络线上找到有特…  相似文献   

4.
<正> 以前工作已经证明人类皮肤普遍存在的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上有较其两侧皮肤的阻抗为低的特性。最近又发现这条循经的低阻抗线不仅在正常人而且在患者已经截下的肢体仍然存在。这个现象启示循经低阻现象不一定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而很可能是来自皮肤本身物质结构的特殊性。深入研究这条低阻线的原因,可能有助于探讨经络的实质。本工作利用抽空减压,使皮肤起水泡的方法,初步证明LPSC在表皮层也具有低阻抗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循经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循经性等特点。但经络现象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从《内经》中记载来看,经络的形态结构与神经、血液、淋巴管、肌肉和皮肤等密切有关。从现代大量的经络现象观察也表明:经络现象似与神经、血管、淋巴管  相似文献   

6.
激发经络感传 提高针刺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达甫 《中国针灸》1996,16(6):43-44
激发经络感传提高针刺疗效任达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1)主题词循经感传.激发;得气针感,即得气,是针刺疗效的保证。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关系到疗效的提高、针刺麻醉的成功率以及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的研究。经络循行的路线在《灵枢》中早有详载,后世...  相似文献   

7.
已经证明人体普遍存在的隐性循经感传线具有低阻抗特性。动物体表是否也有类似的循经低阻线?这个问题对阐明经络的存在及其实质将有重要意义。实验在10只大白鼠和3只家兔相当于人体胃经的部位进行。皮肤电阻的测定用 CDM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电场理论的经络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 CY 《中国针灸》2010,30(10):835-839
在探讨感传经络的循经性带电小分子富集、低电阻、同位素迁移、肌电现象、导声性、热辐射、磁现象、光电特征等物理性生理病理现象基础上,提出循经感传作为生理感觉,只能是神经兴奋反射活动的结果,产生形成经络感传性神经电活动的直接刺激因子是机体感传相应部位带电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富集。导致循经性带电生物小分子物质富集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神经纤维因为其独特的电生理学机制及其分布走行规律,形成了能够促使带电小分子物质循经性富集的生物性电源电场。循经性电场是由经络临近部位不同空间多条神经生物电活动所形成的一条等电势平衡线。  相似文献   

9.
经络实质的模型遐想——关于“波粒”二象性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梦玄 《中医药学报》2010,38(5):148-150
本文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类推到经络实质上,提出了经络的波粒二象性特征,粒子性即细胞舒缩功能,波动性即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协同性,电磁波是启动波,机械波是功能波,它们之间相互协同;经络是多波源的自组织系统,组成经络的每个组织细胞既是波源,又是传导媒介;经络生物电传导的开环单向性,可以在非闭合回路中传导的观点;机体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传导是经络现象的基础;并提出了经络低阻抗现象,即经刺激穴位后细胞的舒缩功能,组织的机械振动强弱是形成经络传导难易程度的原因。从以上观点出发,就可以很好解释经络传导现象形成的原因,表明了经络实质的整体性与复杂性,它与神经,血管,淋巴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1979—1987经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九年来在1911篇国内国际交流的针灸研究论文中,经络俞穴方面有282篇,占14·76%,基本上反应了经络领域的概况①②③④⑤⑥。肯定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掌握了循经感传基本规律;应用经络理论提高了针灸临床疗效;逐步阐明了经络调整人体机能代谢平衡之原理。归纳、分析了在人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中医经络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促进对经络实质的统一认识,加速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化。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有关论述,用多种科学实验方法对血脉、经气、间隙进行验证研究,以是否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做为判断经络实际的是非标准。结果:古代有经络血脉论,现代有经络神经论,当代有经络气道论。结论:经络血脉论不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经络神经论不符合经气运行的经络实际,经络气道论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  相似文献   

12.
经络腧穴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JJ  Shen XY  Zhao Y 《中国针灸》2010,30(10):831-834
对近年来经络和腧穴的红外辐射温度及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可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轨迹多表现为经络线下表皮层的高温线带,可在腧穴的各种刺激下诱发产生,其中温灸是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最佳方式。经穴区具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穴区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代谢高于非穴区,提示穴位红外辐射温度和光谱均承载着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笔者认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还远不够揭示经穴的实质,加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经穴的形态结构及经穴的伏安特性等基础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Shang ZD 《中国针灸》2011,31(3):277-280
利用人体细胞膜电学特性,解释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并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机制、感传循经停顿现象、感传性质及感传宽度等经络现象进行解释,认为经络就是独立于已知九大系统之外的另一个系统--人体生物电循环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经络气道的验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2,22(9):8-16
目的:验证经络气道,阐明经络实质。方法:根据古典经络文献的有关论述,用多种实验研究验证络气道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功能和特征,结果:经络气道,有多种物质,宏观形态,经络路线,外部框架的间隙结构;有卫气运行,循经感传,血管变化,淋巴免疫的间隙功能,有低阻良导、双向运行,阻滞疏通,气道相通的间隙特征,结论: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是广义经络,循环感传的卫气通道是狭义经络,经络实质是液气运动的间隙通道。  相似文献   

15.
“经络三论”的验证研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浩然 《中医药学刊》2003,21(3):333-334
目的:为中医经络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促进对经络实质的统一认识,加速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化。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有关论述,用多种科学实验方法对血脉、经气、间隙进行验证研究,以是否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做为判断经络实际的是非标准。结果:古代有经络血脉论,现代有经络神经论,当代有经络气道论。结论:经络血脉论不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经络神经论不符合经气运行的经络实际,经络气道论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络科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50-70年代)是经络现象的再度发现,是以日本的经络敏感人的研究和法国、日本的穴位低电阻现象开始,继之我国大规模经络感传的研究,揭开了经络现象研究的新篇章。第2阶段(80年代)是以经络感传这一主观感觉的研究到经络客观定位和经络的证实,包括大量的经络生物物理,即:声、光、热、电和核素等对经络的检测和3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感传、低阻抗、高振声)对14经脉的严格定位,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并有形态学根据。第3阶段(90年代)研究重点进入古典经络学说关于经脉的血气运行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浅谈循经辨证在中医临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韶冰  刘懿 《中国针灸》1999,19(10):609-611
经络学说,其实用价值不仅仅是指导循经取穴治疗,还有用于诊断的重要作用。但对循经辨证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往往易被忽视,从而影响辨证论治的准确性。1 循经辨证依据1.1 沟通维系周身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外、左右、上下、表里之间的沟通和维系者。脏腑通过它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和濡养周身各部,从而发挥营内卫外的重要生理功能。正如经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2,外络于肢节”,“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1.2 病邪传注途径《灵枢》曰:“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相似文献   

18.
应用隐性循经感传、低阻抗和高振动声三种方法,采取体表厘定标准点、标准线,对30例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受试者手少阳三焦经体表循行进行精确定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测三种实验经脉线相互重合,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其主线与古典经脉线相吻合。在手臂部循主线内外各1厘米左右处,测出两条在手背部从主线分出至肩部又并入主线的支线。支线的出现与古典论述及经络图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经络循行生化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脉线上的化学物质与经络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众多学者试图从生化的角度来阐释各种经络现象。本文从离子、氧分压、神经递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四个方面总结了近30年来经脉循经的生化研究近况,以期对此领域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经络科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50~70年代)是经络现象的再度发现,是以日本的经络敏感人的研究和法国、日本的穴位低电阻现象开始,继之我国大规模经络感传的研究,揭开了经络现象研究的新篇章。第2阶段(80年代)是以经络感传这一主观感觉的研究到经络客观定位和经络的证实,包括大量的经络生物物理,即:声、光、热、电和核素等对经络的检测和3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感传、低阻抗、高振声)对14经脉的严格定位,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并有形态学根据。第3阶段(90年代)研究重点进入古典经络学说关于经脉的血气运行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