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紧张性头痛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规治疗是药物对症疗法,但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患者,长期服药引起副作用。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微循环障碍改善机制。 设计:病例一对照观察。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对象:于2001-12/2002—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紧张性头痛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28岁,平均23.4岁;病程1-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lO例。 方法:应用口腔负压仪,将负压施加器放入口腔的最适位置,调节负压维持在(0.05&;#177;0.01)MPa。治疗时间10min/次(首次应用治疗5min),1次/d,时间固定,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10min/次,但不给负压。①疗效判断标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进行疼痛量化评估,显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降〉70%,有效:下降30%~70%,无效:下降〈30%。②甲襞微循环观察与评价:应用XTL-Ⅱ型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放大260倍,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记录微血管形态、微血流状态和袢周状态,按田牛等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 结果:纳入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效果:目测类比评分下降〉70%治疗组7例(70%).对照组0例;目测类比评分下降30%~70%治疗组2例(20%),对照组1例(10%);目测类比评分下降〈30%治疗组1例(10%),对照组9例(90%)。②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观察表明.负压使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18&;#177;0、68降低至1.97&;#177;0.41(P〈0.01)。 结论: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及调整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咽部的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促使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一个发病学基础,而负压治疗能通过生物力学的变化,改善炎症靶器官的微循环。目的:观察口腔负压对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善效果。设计:随机单盲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对象:2002-01/09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慢性咽炎患者65例;病程1~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0)。其中,慢性单纯性咽炎36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慢性肥厚性咽炎29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12例)。方法:应用Hices口腔负压仪,将负压施加器放入口腔的最适位置,调节负压维持在(0.05±0.01)MPa。治疗时间10min/次(首次5min),1次/d,时间固定,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10min/次,但不给负压。主要观察指标:①甲襞微循环观察与评价:应用XTL-Ⅱ型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记录微血管形态、微血流状态和袢周状态,按田牛等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积分值低说明微循环状态良好。②治疗3个疗程后的咽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负压治疗1个疗程后,1/3患者症状显著改善;3个疗程结束后,除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及咽侧索增厚等增生性形态学变化未见显著改善外,症状及咽部黏膜充血体征的出现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总有效率为89%。②负压使治疗组慢性咽炎患者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836±0.242降低至1.941±0.165(P<0.01)。结论:口腔负压能明显缓解或消除慢性咽炎的症状和体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咽部的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促使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一个发病学基础,而负压治疗能通过生物力学的变化,改善炎症靶器官的微循环。目的:观察口腔负压对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善效果。设计:随机单盲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对象:2002—01/09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慢性咽炎患者65例;病程1-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0)。其中,慢性单纯性咽炎36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慢性肥厚性咽炎29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12例)。方法:应用Hices口腔负压仪,将负压施加器放人口腔的最适位置,调节负压维持在(0.05&;#177;0.01)MPa。治疗时间10min/次(首次5min),1次/d,时间固定,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10min/次.但不给负压。主要观察指标:①甲襞微循环观察与评价:应用XTL-Ⅱ型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记录微血管形态、微血流状态和袢周状态,按田牛等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积分值低说明微循环状态良好。②治疗3个疗程后的咽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负压治疗1个疗程后,1/3患者症状显著改善;3个疗程结束后,除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及咽侧索增厚等增生性形态学变化未见显著改善外,症状及咽部黏膜充血体征的出现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总有效率为89%。②负压使治疗组慢性咽炎患者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836&;#177;0.242降低至1.941&;#177;0.165(P〈0.01)。结论:口腔负压能明显缓解或消除慢性咽炎的症状和体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火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例46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一疗程(10次)后,微循环有显著改善,管袢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6%。提示火针治疗可改善类风湿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药薰蒸法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患者46例,采用中药薰蒸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做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1疗程后,微循环有显著的改善,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畸形管袢数下降,甲襞微血管渗出减轻。其总积分与分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01)。结论中药薰蒸治疗AS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中药薰蒸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新  包力  韩明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91-7191
目的 通过中药薰蒸法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AS患者46例,采用中药薰蒸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做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治疗1疗程后,微循环有显著的改善,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畸形管袢数下降,甲襞微血管渗出减轻。其总积分与分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lt;0.01-0.001)。结论 中药薰蒸治疗AS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药熏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m症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9例腰椎间盘突出疗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动态观察,取无重要脏器疾病的健康成年人40名作为检测对照。中药熏蒸治疗以10d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甲襞微循环存在明显异常,其总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主要表现为畸形管袢增多、管径异常、血流速缓慢和红细胞聚集。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显著下降(P〈0.01).其中以血流速和红细胞聚集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中药熏蒸治疗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棓丙酯注射液联合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于2005-10/2006-08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校医院、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为治疗组。应用注射用棓丙酯治疗,棓丙酯180mg/次,1次/d,连用2周;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循环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左手第4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判断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同时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甲襞微循环由治疗前的中、重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治疗后总积分值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52±0.69,4.52±0.82,t=3.96,P<0.05)。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表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等各指标经棓丙酯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棓丙酯联合降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异常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7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肺心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观察组:慢支组40例(女8、男32);支气管哮喘组14例(女4、男10),肺心组19例(女6、男13)。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26例(女7、男19)。采用徐州产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放大100倍,检查指标共16项,观察左手无名指甲襞远心端第一排管袢。以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分析的加权积分法积分。数据处理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表明,形态改变主要是管袢管径的收缩变细,尤以输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与甲襞微循环变化之间的关系,评价甲襞微循环检测对判定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轻重及治疗转归的作用。方法本院急性胰腺炎患者69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甲襞微循环形态、微血流动态、袢周状态3个方面共16项指标,并应用微循环图像处理软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占66.7%,其中重度异常占17.40%,中度异常占23.91%,轻度异常占58.7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病程及进展有关,提示临床早期改善微循环,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仪检测患者左手无名批甲襞微循环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偏头痛组患者TCD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头痛组甲襞微循环也呈相应的微血管狭窄,张力增加,加权积分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甲襞微循环的异常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采用简便、无创的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获得人体微循环信息,间接反映颅内血流动力状态,动态地监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路路通注射液改善烧伤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88例符合轻度烧伤诊断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伤后1d开始静脉使用路路通注射液500mg,加入到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脉仅使用5%的葡葡糖溶液;两组患者因轻度烧伤无休克均未进行补液疗法,均以克林霉素0.6g抗感染。观察烧伤3、7和14d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管襻形态、襻周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凝血功能状态改变,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微血管动脉扩张明显,血流加快,末梢循环的流态积分值明显降低,襻周状态明显改变,总积分值下降较快,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白细胞黏着数无明显改变,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头晕。结论:路路通注射液能改善烧伤患者的微循环,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三七总皂甙具有活血化瘀,增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应用中医药方法和采用易化技术进行早期康复是否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目的观察中药三七提取物血塞通并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按入院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给予血塞通每次200mg加50 g/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静脉滴注,1次/d,当生命体征稳定后采用易化技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100例,按传统方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Brunstrom分级评定偏瘫恢复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ADL恢复情况.②两组患者偏瘫恢复程度.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④两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⑤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ADL能力的恢复、偏瘫的功能恢复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其有效率为93%,显效率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9.46,P<0.005),通过对实验室各项观察指标结果的对比分析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微循环、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中药三七提取物血塞通并早期康复是通过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等机制,而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亚甲蓝帽状腱膜下注射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治疗组)先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再于患者枕外隆凸处、双侧耳颞区、前额区亚甲蓝帽状腱膜下注射。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B组(对照组),盐酸氟西汀和盐酸乙哌立松及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用药,连续服药4周。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并对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都有缓解,A组优于B组。A组治疗后优良率(86.7%)高于B组(53.3%)。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亚甲蓝帽状腱膜下注射是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Some patients with headache report that they have frequently used physical therapies such as application of cold to relieve their headache. There are only a few reported studies related to cold therapies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ld application on migraine patients. Twenty-eight migrain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Cold 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to them by gel cap. Patients used this cap during their two migraine attack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ld therapy, headache severity was recorded by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atients used this cap for 25 min in each application. They recorded their VAS score just after the therapy and 25 min, 1 h, 2 h and 3 h later. Two patients could not use this therapy due to side effects (one due to cold intolerance and one due to vertigo) in both applications. Therefor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 in 26 patients. Twenty-five minut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first attack, VAS score was decreased from 7.89 +/- 1.93 to 5.54 +/- 2.96 (P < 0.01). Twenty-five minut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second attack, VAS score was decreased from 7.7 +/- 1.8 to 5.4 +/- 3.55 (P < 0.01). Cold application alone may be effective in som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igraine attacks. Its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