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女性,81岁,左鼻孔下方反复溃疡5 a,加重1 a。皮肤科情况:左鼻孔下方可见约3.0 cm×2.5 cm×0.6 cm的不规则溃疡,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皮损组织病理诊断:真皮中上部可见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癌巢,基底样癌巢中央及周边可见鳞状细胞癌成分,癌巢中央可见角珠及鳞状涡。诊断:皮肤基底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在我区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皮肤SCC和BCC 26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发生于头面部195例(73.9%),躯干11例(4.2%),四肢20例(7.6%),外生殖器部位38例(14.4%)。SCC多为溃疡型、菜花样或结节肿物,BCC多为结节溃疡型皮损。SCC误诊为孢子丝菌病3例、皮肤结核2例、疣4例、瘢痕1例等。BCC误诊为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5例,黑色素瘤2例,鳞癌5例。100余例BCC和SCC患者,按部位和面积大小分别采取了扩切病变部位后植皮术或临位皮瓣进行BCC根治术,均达到即彻底治疗又保持美观的满意效果。手术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病理诊断的支持,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现状。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累及深度、有无转移有关。结论:早期发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与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人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意义及对PC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改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2 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 ,瘤巢间质肥大细胞数及两者相关性 .结果 :发现本组病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增殖指数增高 ,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均呈脱颗粒状态 ,其密度占 15 80±7 2 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相关分析表明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数与肿瘤PCNA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内肥大细胞增多可以是机体局部抗肿瘤反应形式 ,但其确切机制不清楚 ,且与瘤细胞PCNA表达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直肠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10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 ),8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2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8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4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2例BSCC阳性,10例SCCKer(AE1、AE3)均阳性,6例Ker14弱阳性,4例Ker19弱阳性。10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王永成  高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92-1093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8例头面部皮肤磷癌和基底细胞癌患者,运用局部皮瓣、植皮等技术对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对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治愈,局部转移皮瓣14例,植皮4例,皮肤缺损完全修复,疗程最长3个月。结论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植皮等技术,对修复头面部肿瘤术后皮肤缺损、恢复外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作者制定了一个应用软X线治疗表皮恶性肿瘤的计划,该计划虑及临床已诊断的肿瘤在治疗下的退化现象。目标:根据治愈率和后期溃疡形成来评价本计划的有效性。方法:对1988-1992年间接受连续照射的1267例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77个月)。结果:肿瘤复发率5.1%,与其大小、厚度及时间-剂量分次因子有关。溃疡形成率6.3%,取决于照射野大小、X线的硬度,在一个较小照射野(直径≤4cm)内则与总的照射剂量和时间-剂量分次因子有关。82.5%的溃疡能适当治愈。局限性:尚无证据表明本方案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方案。结论:软X线对表皮恶性肿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10.
黄照权 《右江医学》1992,20(3):117-118
<正> 皮肤基底细胞癌亦称基底上皮细胞癌,临床上不多见,和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一样,其临床表现也是多样的,故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们所遇到的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异常表达与皮肤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皮肤鳞癌标本中P53PCNA的表达。用已知乳腺癌阳性切片及PBS代替-抗和阳性、阴性对照。经χ^2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P53一率为43.1%,其中高度分化鳞癌与中等分化、差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皮肤鳞癌中存在P53的异常表达,P53的表达与鳞癌的分化有一定的关系,P53表达与PCNA的表达相近,提示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肠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并观察 6 4例大肠癌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中 p53阳性率为 57.8% ;p53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大肠癌中PCNA阳性率为 85.9% ;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结论 :p53和PCNA过表达在大肠癌浸润转移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 p53和PCNA对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冬寒  张学娟  吴冬冰 《重庆医学》2013,(26):3105-3106,310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上皮化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p53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设正常胃黏膜为对照组,观察p53和PCNA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CNA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逐渐递增,PCN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53蛋白表达与PCNA标记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p53和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呈异常表达,检测p53和PCNA对判断胃癌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p5 3蛋白、p16蛋白和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0例口腔扁平苔藓、2 0例口腔白斑、2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 p5 3蛋白阳性率为 90 .0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 (1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0 .0 %) (P <0 .0 0 5 )。(2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为 35 .0 %,明显低于口腔白斑 (7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90 .0 %) (P <0 .0 0 5 )。 (3) PCNA的阳性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 90 .0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0 .0 %) (P <0 .0 0 5 )。 结论:p5 3基因突变使 p5 3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表达缺失和PCNA的过度表达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bcl-2, p53,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to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the patterns of cell growth and turnover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blocks from 34 patients with RCC were examined. Cell proliferation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PCNA immunostaining and the proliferation index (PI) wa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CNA-positive cells in the tumor cells.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 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d the apoptotic index (AI) wa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TUNEL-positive cells in the tumor cells. Expressions of bcl-2 and pS3 were assess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I ranged from 6.0 % to 24.0 % (median 12.3 %) and the AI from 2.0 % to 8.0 % (median 5.4 ~) in RCC. The expression of the bcl-2 protein was demonstrated in 15 cases (44. 1%); the expression of the p53 protein, however, was seen in only 3 case. bcl-2 positivit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PI or AI or any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There were close associations between PI and tumor grade and stage, a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I and the tumor grade of RCC.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bcl-2 positivit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PI or AI or any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There are close associations between PI and AI and tumor grade and stage of RCC. Active cell proliferation may be accompanied by frequent apoptosis in RCC.  相似文献   

17.
星形细胞瘤的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3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按照Daumas Duport方法,本组病例Ⅱ级星形细胞瘤14例,Ⅲ级14例,Ⅳ级25例;它们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分别为2.99%,9.73%和38.06%。结果表明:PCNA标记指数随着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大,而且小细胞增殖区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瘤细胞区。PCNA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此项研究可用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判断病人的预后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PCNA,mdr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程度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份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结果 86份结直肠癌组织中p53基因表达阳性的40份,阳性检出率为46.51%(40/86),PCNA表达(+++~++++)标本为63份,高表达率为73.26%(63/86),mdr1基因表达阳性18份,阳性检出率20.93%(18/86)。结直肠癌p53,PCNA,MDr1的表达与患者病灶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p53,PCNA,mdr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及预测化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9.
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余春艳  魏峰  顾群  刘娟 《医学争鸣》2000,21(4):462-463
目的 研究 p5 3蛋白对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 ABC免疫组化法 ,对 10 2例外阴白斑和鳞癌患者进行 p5 3蛋白检测 .结果 各组与鳞癌组相比 ,经 χ2检验 ,有非常显著差别 (P<0 .0 1) .正常组 2 1例 χ2 =2 4.0 2 ,增生组 2 0例χ2 =9.2 3,硬化萎缩组 2 8例χ2 =5 3.2 3,混合组 2 3例 χ2 =138.39,不典型增生组 8例 χ2 =13.5 3.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与鳞癌有密切关系 ,为肿瘤的恶性标志 ,说明 p5 3蛋白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