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途径。方法125例行呼吸机治疗的患儿,其中将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54例设为对照组,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71例设为研究组,分析其危险因素与预防途径。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6.80%,两组孕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其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高危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机械通气(MV)的86例早产儿完整临床资料.分为两组VAP组和对照组非VAP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胃管时间、性别和存在窒息史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胃管时间、在性别、存在窒息史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量、长时间机械通气和长时间留置胃管、多次气管插管可明显增加早产儿VAP发生率为危险因素.改进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及开放式吸痰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吸痰次数多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患者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主,存在较严重的耐药情况。结论重症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严格呼吸机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特点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生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治愈25例,治愈率78.12%,死亡7例,病死率21.87%。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根据病情进行积极防治,并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机撤机困难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应用呼吸机治疗的180例新生儿,按是否撤机困难分为撤机困难组30例和撤机成功组1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出生时体重、生后1min Apgar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营养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结果撤机困难组孕龄小、生后1min Apgar评分低、机械通气时间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生时体重两组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撤机困难的原因,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撤机时先撤呼吸机,保留气管插管,带管吸氧1h,确认病情平稳后方可拔出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属难治性肺炎,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呼吸机机械通气为呼吸衰竭新生儿提供了生命支持,争取了治疗时机,但其危重的低抵抗力和呼吸机相关感染,又将其推向新的危机,VAP已成为导致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以患者为核心、减少患者痛苦、细致的护理操作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对新生儿VAP致病菌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气管插管前做好气道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掌握吸痰时机和技巧,持续气道湿化,配合肺部体疗.结果机械通气47例,机械通气时间<3 d 18例,>3 d 29例,最短2 h,最长186 h,平均92 h;均无堵管、脱管现象,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成活37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规范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院内感染常见菌群及寻求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1月新生儿监护室中呼吸机通气的68例新生儿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中痰培养阳性24例,发现阳性菌株47株,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黄假单孢菌,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口腔链球菌。结论呼吸机通气引至肺部感染治疗困难,必须加强通气期间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儿V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发生VAP的早产儿(61例)归为VAP组,未发生VAP的早产儿(28例)归为对照组。分析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细菌感染情况等因素对发生VAP的影响。结果 2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细菌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感染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结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多次气管插管、长时间机械通气、细菌感染等是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魏君 《哈尔滨医药》2012,32(1):23-24
目的 比较不同口腔护理法对在ICU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 将42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口腔刷洗法+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2周后VAP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2周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与患儿机械通气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160例新生儿行机械通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后,根据患儿是否出现VAP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造成患儿VAP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以Logistic分析机械通气与VA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析患儿资料A组与B组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患儿性别、是否机械排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项,患儿VAP发生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胎龄有关。结论新生儿VAP发生与患儿机械通气有明显相关性,患儿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同时新生儿VAP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和2组,对比两组呼吸机肺炎诱发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1组新生儿在呼吸机肺炎诱发单因素对比中对比结果要显著好于2组,且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为主,对1组和2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肺炎诱发的多因素对比作出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胎龄、通气时间、气管内呼吸和再插管等因素对比中,1组新生儿的呼吸机肺炎诱发危险系数要低于2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管中,诱发新生儿呼吸机肺炎的高危因素较多,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单因素上主要表现为胎龄、性别、体重、通气时间、先天缺陷、气管内呼吸、合并败血症和再插管等,而诱发新生儿呼吸机肺炎的多因素则主要表现在胎龄、通气时间、气管内呼吸和再插管等因素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特点,以此为根据减少发病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实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联系,检测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对比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结果发现,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1周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只有9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1周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有25例,即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更高;同时研究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共有29例实行气管插管,43例采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20例,气管切开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14例,也就表明气管插管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所有患者共检测出72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死率为37.9%;且单一的病原菌感染者病死率低于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结论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应尽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采取人工气道治疗方法的同时,科学选择抗菌药物,对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138-14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儿童软毛牙刷刷牙+口腔冲洗行口腔护理,观察组患者62例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行口腔护理,于护理干预前后行菌斑评定和CP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状况、症状出现时间、呛咳情况、口腔护理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评分、CPI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评分、CPIS评分、口臭发生率、黏膜充血发生率、黏膜溃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臭出现时间、黏膜充血出现时间、黏膜溃疡出现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用物准备时间、护理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行口腔护理,可改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症状状况,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体会。方法经过对46例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儿落实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呼吸机气道护理,严格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措施。结果有35例病儿治愈出院。结论提高机械通气的护理,提高病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对策,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172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从下呼吸道抽吸出分泌物和气管插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机械通气后定期拍摄胸片。结果172例中有37例新生儿发生VAP,发病率21.5%。G-菌25株(67.6%),G 菌12株(32.4%),革兰氏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结论VAP的危险因素甚多,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而长时间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可以导致继发性肺内感染,即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是新生儿监护中心常见的院内感染,轻者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影响呼吸机的撤离,重者可加重原发疾病,导致呼吸机治疗失败,严重威胁患儿生命[1,2],因此,预防VAP的发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许多文献报道[1]证实,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主要感染途径是吸入传播,其中就包括吸人含病原菌的口腔分泌物,因此,为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应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原有疾病、机械通气时间等的关系;并研究其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结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超过65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机会增加;切开气管并未使VAP发生的危险增加。结论高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时间机械通气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纠正心功能、防治感染、有效排痰、充分的口腔及胃肠道护理是预防VAP的重要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4月在本院急症监护室内应用机械通气的2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9年3月~2012年4月的126例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具体包括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呼吸机管理,加强人工气道管理以及加强基础护理等。另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126例给予常规干预的患者做为对照组:传统方法湿化气管,每日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3~5mL;常规口腔护理,2次/d;开放式吸痰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8.5%,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机械通气天数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