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三荣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24(3):118-1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发现已10余年,与其相关疾病谱不断扩大,对其认识也不断深入。本文就近年对抗中性细胞胞浆内体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血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血管炎陈燕,何晓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aantibodies,ANCA)因其抗中性细胞的胞浆成份而使命名,此种抗体存在于一些不同种类的血管炎病人血清中,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血管炎...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广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3(3):216-219
讨论Hilbert空间上标型谱算子的基本性质。推广关于次正规算子不变子空间存在性的Brown定理以及关于本质正规算子本质本等价的Brown-Douglas-Fillmore定理。 相似文献
4.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临床研究张兴民王慧珍蒋明崔京涛马骥良韦格纳肉芽肿(WG)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浸润性病变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但由于病初以非特异性的上呼吸道症状为常见,一次活检常不能确诊,除少数病人有循环免疫复合物或类风湿因子阳性外,... 相似文献
5.
本文目的在于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和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32例UC病人中9例阳性,阳性率28.1%,全部呈核周型(pANCA);15例肠易激综合征、4例克隆病、10例其他原因引起腹泻的病人,以及49例健康对照全部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ANCA阳性者粘膜血管炎发生率为88.9%(8/9),ANCA阴性者为44.4%(8/18),结果显示:ANCA对鉴别UC与其他腹泻性疾病有意义;ANCA可能通过介导肠粘膜血管炎参与UC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力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3):96-98,10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自身抗体,其免疫荧光形式有P-ANCA及C-ANCA两种类型。怕为 粒细胞胞人的髓经的酶(MPO)、弹性蛋白酶、蛋白酶3(Pro-3)组织蛋白酶G、乳铁蛋白等。C-ANCA在Wegener肉牙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中有重要意义;P-ANCA除存在于相关的血管炎性疾病外,带存在于非血管炎性疾病中,尤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意义更引起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4,10(3):169-17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cyto plasmicantibodies ,ANCA )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1982年 ,Davies首次在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描述 ,并认为ANCA与罗斯河病毒感染有关。直到 1985年 ,VanderWoude才将ANCA和韦格纳肉芽肿 (WG)联系起来 ,以后Savage等发现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中也存在ANCA ,且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在当今血管炎的诊断和分类中ANCA的作用与地位已愈来愈重要。血管炎患者体内 ,存在两种靶抗原即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酶 (MPO)。他们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嗜天青… 相似文献
8.
肾脏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26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肾脏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了ANCA在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ANCA阳性不仅可见于结节性多动脉炎(4例)、紫癜性肾炎(8例),还可见于Ⅲ型新月体肾炎(2例)及IgA肾病(12例).ANCA阳性的肾脏病例具有某些共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示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病机理。ANCA阳性的IgA肾病及Ⅲ型新月体肾炎可能是特殊类型的血管炎。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马洪升欧阳钦牟家婉李明远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ies,ANCA)是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最初在肾小球肾炎和系统...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血管炎(AAV)至今仍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它可以导致器官衰竭而使患者死亡: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这对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人、肾存活率大有裨益。现阶段治疗主要目标已向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远期器官功能保护转移。本文主要介绍AAV的诱导和维持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李鸿斌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4):288-29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多器官系统受累,临床表
现高度异质性,未早期有效治疗患者近期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可选择治疗药物和治疗
策略也在不断发展。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病理分型、受累器官、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评价、ANCA血清型进行多维度
评价,并依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颗粒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胞浆型和核旁型。前者主要是PR_3的抗体,是结节性内芽肿的血清学标志物;后者与某些类型的血管炎和炎症性肠病相关。近几年ANCA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很快,不仅证实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血清ANCA阳性,而且对其靶抗原识别作了大量工作。本文对ANCA检测方法与分型以及ANCA与炎症性肠病实验和临床的关联作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介绍一典型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结合近年来收治的另外4例病人进行讨论和文献复习,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冰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6,16(3):161-16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颗粒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胞浆型和核旁型,前者主要是PR3的抗体,是结节性肉芽肿的血清学标志物;后者某些类型的血管炎和炎症性肠病相关,近几年ANCA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很快,不仅证实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血清ANCA阳性,而且对其靶抗原识别作了大量工作。本文对ANCA检测方法与分型以及ANCA与炎症性肠病实验和临床的关 相似文献
16.
17.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2年由Davies等[1] 首先报道了在 8例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直接针对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结构成分的自身抗体即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 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 ,AN CA)。后继的一些研究表明 ,ANCA与系统性血管炎有较高的相关性 ,特别是韦格纳肉芽肿 ,显微镜下多动脉炎[2 ] 。近年来有关ANCA与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是风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1 标准或经典的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im munofluore… 相似文献
1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病理学特征为小血管(包括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AAV的共同特征为血清中可检测到ANCA,肺和肾脏累及.根据2012年Chapel Hill会议[1](CHCC)对血管炎分类标准的定义,ANCA相关性血管炎包括以下3类: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原名为韦格纳肉芽肿;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又名为Churg-Strauss综合征.由于AAV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少有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极易被漏诊或误诊,以致延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9.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红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3):235-238
韦格纳氏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微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局限于肾脏的血管炎(renal limited vasculitis,RLV)等患者血液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高达80%以上,临床也将这些疾病称之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AAV至今仍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的严重疾病,它可以导致器官衰竭而使患者死亡。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治疗方法仍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治疗、维持治疗、复发的认识和防治,而治疗主要目标已向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远期器官功能保护转移。本文就AAV近几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