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高HCY血症应用甲钴胺、叶酸药物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其中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0例,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均口服甲钴胺片、叶酸片后1个月复查血浆HCY。结果:正常对照组全组降至正常,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下降幅度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甲钴胺片、叶酸片等药物,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因胸痛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91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支以上主要血管狭窄程度≥50%)和正常对照组。并对血管病变行Gensini积分。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分别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6.4%vs10%,X2=12.1,P<0.01)。不论是单支、双支、还是三支血管病变,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三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或双支病变组(P<0.05)。而单支、双支血管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逐步升高的趋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体内蛋氨酸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自196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McCully 提出 HCY 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关的假说后,HCY 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 HCY 升高除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外,还可引起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talheartd efects)等出生缺陷类疾病,而且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密切相关。一、HCY 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包括三种形式:同型半胱氨酸、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混合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人体内主要以蛋白质结合形式存在,游离的同型半胱氨酸很少。HCY 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蛋氨酸在 ATP 的参  相似文献   

4.
郭媛  陈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47-1749
目的:研究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有下肢动脉病变(A组)32例,未合并下肢动脉病变(B组)38例,和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纳入研究,测定3组血流变学指标、HCY。3组同时测血脂、体重指数、血糖、腰臀比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A、B组同型半胱氨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较C组增高明显(P<0.05),与B组比较,A组同型半胱氨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高粘滞血症,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变化更明显,HCY升高、血流变异常与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以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CY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血清HCY水平高于<60岁年龄组.结论高HCY水平是冠心病的高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einemia HCY)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管损伤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在体内主要参与蛋氨酸的循环,在转甲基过程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高HCY血症应用甲钴胺、叶酸药物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其中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0例,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均口服甲钴胺片、叶酸片后1个月复查血浆HCY。结果:正常对照组全组降至正常,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下降幅度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甲钴胺片、叶酸片等药物,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因素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ia,HCY)血症,高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研究高HCY血症致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一系列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视为早期动脉病变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损伤、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的平衡、以及改变脂质代谢过程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血管类疾病中可干预的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早期控制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水平有助于减少各种严重血管类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治等方面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正常人与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瑛  周培毅  张璧  黄翠瑶  刘泽 《广东医学》2004,25(9):1084-1084
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含硫基氨基酸 ,196 9年McCully首先提出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我院老年人初发、再发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HCY水平的前瞻性观察 ,旨在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血浆HCY变化  相似文献   

1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17,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HCY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56例冠心病患者中有23例患者发生高HCY血症,占41.07%,而对照组中仅有2例发生高HCY血症,占2.86%。冠心病组的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高HCY血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我院于2008年8月~2009年8月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HCY进行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112例冠心病患者中有46例患者发生高HCY血症,占41.07%,而对照组中仅有2例发生高HCY血症,占2.86%.冠心病组的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高HCY血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但DN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认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脑及外周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HCY水平与糖尿病有关[1].本文旨在探讨血浆HCY在DN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腾红梅 《农垦医学》2014,(2):147-14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进行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检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分析冠脉狭窄程度、年龄、性别及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男性高于女性(P〈0.05),冠心病组高于正常组(P〈0.05),冠脉狭窄程度越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越高(P〈0.05)。结论:高HCY 水平是冠心病的高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CY对于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人们对HCY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eysteine,HHcy)的概念、形成原因、代谢及其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其它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了进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术的153例患者,采用高压液相方法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收集冠心病其它危险因素的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脉病变组吸烟年限、患糖尿病的比例、血清ApoA1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CY和糖尿病的优势比(OR)均大于1,并有显著差异.用前进法观察偏回归系数证实这两个因素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回归树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与其它危险因素相比更重要,它与其它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尤其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龄患者可加重冠脉病变的程度.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可能增强糖尿病致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传统危险因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冠心病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22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HCY浓度及多项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HCY和TG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彼此间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冠心病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论是冠心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HCY浓度都与年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性别不相关。结论 HHCY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的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中老年人群应普查HCY浓度,以便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同型半胱氨酸首次在尿中被发现,1969年Kilmer Mecully首次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脑卒中的致病因素中受到了极大关注,现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一种独立风险因子。笔者对HCY的代谢及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高同型半胱酸血症引发脑卒中的机理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HCY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循环酶法测定2012年4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健康人HCY水平进行对比,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高HCY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AMI、SAP、UA患者血清HCY水平及高HCY血症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相关酶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 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浆HCY ,放射免疫法测定维生素B12 和叶酸水平 ,以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MTHFRC677T基因型。结果:冠心病组MTHRR基因TT型、TC型及CC型频率分布及T、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χ2=1.427,P>0.05;χ2=1.257,P>0.05)。冠心病组HCY水平为 (21.58±12.69)u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浓度平均(2.78±1.66)ng/ml,维生素B 12 浓度平均 (231.76±143.78)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组中3种基因型的HCY水平有显著差异 ,TT型HCY明显高于CC型 (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12 的降低有关。MTHFR基因C677T的TT突变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 ,但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