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B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B超对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B超、穿刺细胞学以及术中冷冻检查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准确率。结果B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64.37%,假阳性率为35.63%,假阴性率为27.38%;对于B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的患者,术前穿刺细胞学确诊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47.89%(34/71),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99.16%(235/237)。结论B超显示甲状腺内存在钙化对早期发现乳头状甲状腺癌有帮助,联合术中冷冻检查对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cm~8.5cm,其中2cm-5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对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频超声(10~12MHz)对24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根据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点的形态、大小、回声特征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性质。结果: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4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0例甲状腺癌结节中有钙化灶262例(81.9%)。其中总钙化发生率为82.1%,微钙化发生率为52.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马宏光,贾振庚(普外科)甲状腺疾病常以甲状腺结节为首发或单发症状,通过病史和体检很难对甲状腺结节做出正确诊断,且术中冰冻切片的假阴性率高达29.8%[1,2]。因此术前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可以显著提高甲状结节的正确诊断率。1影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iod microcacinoma,TMC)的超声结构特性,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TMC的超声结构特性.结果 TMC 30例共34个癌结节.位于右叶19个,左叶12个,峡部3个;病灶直径2~10 mm; 32个癌结节(94%)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可见毛刺;26个(76%)内可见“针尖样”微钙化;6例(20%)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淋巴结内出现“针尖样”微钙化.其中微小乳头状癌29例(33个结节),甲状腺微小髓样癌1例(1个结节).结论 TMC的边缘毛刺、“针尖样”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TMC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文 《当代医学》2010,16(21):47-48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8例术前行B超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8例术前经超声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的患者经术中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者有223例,占53.33%(223/418),其中乳头状癌179例,占甲状腺癌的80.27%;微小钙化在418例钙化中占64.59%(270/418),在乳头状癌中占73.74%(132/179);不同年龄组之间(≥45岁和〈45岁)恶性钙化结节比例分别为39.25%、68.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B超检查能早期发现甲状腺钙化,其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联合高分辨率超声( US )检查在肿瘤性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86例肿瘤性甲状腺多发结节住院患者,比较CT、US和两者联合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计算不同方法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联合高分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晕环、包膜侵袭、边界清楚、结节钙化等影像特征显示率明显高于CT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4,14.400,8.235,14.439;P<0.05)。 CT联合高分辨超声诊断多发结节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其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5.11,5.25;P<0.05),其中联合组的符合率(72/86)明显高于超声组(50/86)和CT组(43/8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7,22.067;P<0.01)。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肿瘤性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而CT联合高分辨超声检查可提高肿瘤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微小癌( thyroid microcarcinoma, TMC)是指肿瘤直径≤1.0cm甲状腺癌结节。因无特殊临床表现,多数肿瘤在行甲状腺良性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或术后病例检查才明确诊断,临床上易漏诊。随着免疫学检查及细针穿刺活检技术(FNAC)的发展,TMC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为提高术前确诊率,降低二次手术率,现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例TMC,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曾群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4,(16):85-86,89,F000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钙化和微钙化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121例的病理结果及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钙化和微钙化对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意义。结果检测出钙化的患者32例,其中9例为恶性,占28.1%;无钙化的患者共89例,其中恶性2例,占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钙化共21例,其中8例为恶性,占38.1%,粗钙化共11例,其中1例为恶性,占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期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3例TMC(101个病灶)的超声图像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图像、血流分布特征及颈部淋巴结受累及情况。结果83例TMC(其中PYMC82例,滤泡状TMO1例,共101个病灶)术前超声发现病灶69倒(83个),超声表现为不均低回声81个(97.6%),不规则形72个(86.7%),边缘不整齐72个(86.7%),85个TMC结节A/T平均值为091(0.50~1.50),69个(83.1%)I-MC结节A/T≥1,83个TMC结节均无声晕,病灶内见微钙化42个(50.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I型25个(30.1%)、II型42个(506%)、III型16个(193%);颈部淋巴结转移22例(26.5%)。结论PYMC的超声图像特征为病灶多呈不均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整齐,A/T多≥1,结节内部多见点状或簇状钙化;对于PTMC的超声诊断要依靠以上多个超声图像特征性指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及光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患者以颈部肿物就诊,大体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2例有假包膜,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细胞及棱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一,有多种组织学结构,以巢状和束状为主,少数形成滤泡。3例间质未见淀粉样物,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突触素阳性程度不一。甲状腺球蛋白1例阳性。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形态多样,尤其需要与腺瘤、低分化滤泡癌、未分化癌等鉴别。主要依据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灶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康华医院23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灶癌的MSCT表现,观察病灶分布、周围侵犯、钙化、淋巴结转移及强化特点。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侵及一叶,呈低密度小结节,位于甲状腺包膜下,部分病灶侵犯包膜,合并钙化者7例,表现为点状及沙粒样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条片状及结节样不均匀强化。CT平扫时肿块的CT值多小于56Hu;增强扫描后达峰时间较晚,峰值较低,多数小于100Hu。结论 MSCT有助于甲状腺微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状腺病变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扫描甲状腺病变初诊患者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8岁~78岁。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直接增强扫描,双期管电流分别为60mA,120mA,延迟25s及65s。分析病变在增强扫描双期CT值及其变化,将其强化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应用SPSS 1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组甲状腺病变在动脉期强化程度存在差异(P〈0.05),静脉期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表现为高/低密度区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Ⅰ型)者最多,共6例(46.2%);高密度区强化程度降低,低密度区强化程度增高(Ⅳ型)者5例(38.5%)。甲状腺腺瘤9例(100%)表现为高/低密度区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Ⅱ型)。甲状腺炎5例(100%)表现为Ⅰ型强化。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表现为Ⅱ型者最多,共16例(80%)。甲状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静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Ⅰ型,5/5)。甲状腺恶性病变淋巴结形态多规则(9/12),边缘多清楚(10/12),密度多不均匀(8/12),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Ⅱ型,11/12)者居多。结论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Ⅱ型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表现为Ⅰ型和Ⅳ型强化,甲状腺炎多表现为Ⅰ型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6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9.2%(28/96);通过诊断试验ROC分析发现肿瘤直径0.6cm为其最佳临界值,肿瘤直径(OR=3.717)和甲状腺被膜侵犯(OR=3.459)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肿瘤最大直径≥0.6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患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55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其中6例有2种病变并存,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评价病灶的部位、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类型、邻近结构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单侧叶、单发多见,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呈稍低密度100%(20/20)及伴钙化75%(15/20),分别高于甲状腺腺瘤64%(14/22)、23%(5/22)及结节性甲状腺肿47%(7/15)、4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多数边界清晰91%(20/22),与甲状腺癌35%(7/20)及结节性甲状腺肿6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16/20)甲状腺癌呈轻度不均匀强化,64%(14/22)甲状腺腺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皆可引起邻近结构受压及移位改变,35%(7/20)甲状腺癌可侵犯邻近结构,70%(14/20)甲状腺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不同,C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36例均行平扫,26例加作增强.结果:36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10例,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6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20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宫.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注意肿瘤的钙化、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下一步研究碘营养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144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记录甲状腺癌年发病例数、年龄、性别、户籍、术前彩超结果、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其他良性疾病及淋巴转移情况等方面内容。结果2006年一2012年甲状腺癌病例依次为8、10、10、13、23、32、48例,其中男32例,女112例。男性平均发病年龄(37.1±8.2)岁,发病高峰(30~50)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7.0±12.3)岁,发病高峰(25~55)岁。北仑籍120例(83.3%),外省籍24例(16.7%),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前彩超提示甲状腺癌钙化120例(83.3%),其中微小沙粒钙化76例(52.8%)。乳头状癌134例(93.1%),滤泡状癌15例(10.4%),髓样癌1例(0.7%),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共存6例。右叶单发80例(55.6%),左叶单发36例(25.0%),双侧28例(19.4%)。淋巴转移72例,其中男20例(62.5%),女52例(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5岁淋巴转移46例(59.0%),≥45岁淋巴转移26例(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合并其他良性疾病70例,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0例,腺瘤6例,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3例,非特异性甲状腺炎1例。结论近7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逐年增多,防治过程中要根据发病特点制订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宋秀莲 《当代医学》2011,17(35):111-112
目的 探究应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析价值.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病 理诊断的甲状腺癌患者35例的高频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病变为低回声35例(85.71%),病变边界不清或欠规整、无声晕25例(71.43%),病灶内可见微小钙化灶18例(51.43%),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血供以高阻力为特征,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多数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表现,彩超检查有助于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后的10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106例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4.5%(52/212),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以肿瘤最大直径≥0.7 cm和甲状腺被膜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分类分期及治疗原则尚未达成一致,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7 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等高危因素患者,术中的细致探查及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对TMC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良恶性的MD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患者的临床及MD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病变16例,良性病变20例。二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者多表现为单发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甲状腺包膜不完整,邻近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的增大,与良性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钙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钙化的形态及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甲状腺包膜不完整、病灶内细颗粒状钙化、邻近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增大对恶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8%、70.6%、75.0%、77.8%、100.0%、76.9%,敏感性分别为68.8%、75.0%、75.0%、43.8%、56.3%、62.5%,特异性分别为75.0%、75.0%、80.0%、90.0%、100.0%、85.0%。结论 MDCT能全面观察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大小、形态、数量、边缘、强化、钙化、有无囊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颈部淋巴结情等况,对这些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对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