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54岁。主因头痛、头晕1年,加重2 d于2013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体检:神志清楚,左侧指鼻试验(+),双侧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头部MRI:左侧小脑半球见大小约2.5 cm×2.0 cm×2.0 cm边缘清晰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可见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术前诊断: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SF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1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例(4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单发病灶,均宽基底与脑膜相连,2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凸面,1例跨右侧小脑幕上下生长,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最大径范围约4.1~5.2 cm,5例边界均清楚,4例呈浅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肿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3例T2WI病灶内见片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内见囊变,2例病灶内见迂曲血管,4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脑脊液环绕征象。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幕下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幕下肿块呈浅分叶状并具有脑外肿瘤的征象,CT上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明显强化,T2WI病灶内见低信号区及迂曲血管影时,可考虑诊断该病,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2岁.上腹部胀满20年,因加重并伴有疼痛3个月于2006年4月入院治疗,无发热及黄疸.体检:剑突下可扪及肿物,质较硬,轻压痛.实验室检查:CA125 66.91U/mL,CA199 90.36 U/mL,CEA 4.16 μg/L,AFP 1.69 μg/L.MR检查:肝左叶不规则形囊实性肿物,囊壁薄厚不均,囊内见多发不完整分隔,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相邻左肝管扩张,并与肿物囊腔相通,于扩张胆管腔内可见一不规则形低信号影,边界清楚,约1 cm×1 cm×2 cm.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6岁,左腰部疼痛2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3天入院。入院后尿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B超示:左肾肿大约20 cm×8 cm×5 cm,实质内见5 cm×4 cm实性占位性病变,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胸片示:双肺纹理稍粗,肺门淋巴结不肿大。CT示:左肾上极5·5 cm×4 cm实性占位性病变。术后送检标本约19 cm×8 cm×5 cm肾脏1个,附2 cm长输尿管,肾被膜完整,肾门附少量脂肪组织。沿肾门切开,肾上极距肾被膜0·5 cm处肾实质内见约5 cm×5 cm肿物一个,无包膜,与周围肾组织分界不清,切面实性、灰面、质细软。镜下:肿瘤挤压、破坏肾实质,瘤细胞弥漫散在,中等…  相似文献   

5.
小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发病率仅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15%。1995年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女,50岁。因左侧肢体无力,运动不协调,头晕失眠1月就诊。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佳,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步态欠稳。头颅MR扫描发现在T_1加权图上,左侧小脑半球可见略低信号灶,信号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大小2×3.1cm~2,T_2加权图上病灶为稍高信号,注射Gd-DTPA后病灶可见均匀增强,边缘清楚,呈分叶状或带有切迹。初诊为:左小脑占位病变,胶质瘤。1995年11月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小脑蚓部,桥脑左侧1.5cm实质性肿块,呈鱼肉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故行姑息性切除。病理诊断:小脑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左)。术后即行头颅病变处放疗,直线加速器外照射19次,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0岁,反复头昏、健忘伴失眠一年。入院当日晨,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远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略差及双眼右侧偏盲。头颅CT示左侧枕叶颞叶巨大占位,左侧侧脑室后角受压;MRI显示:左侧顶枕部见大小约7cm×4cm类椭圆形肿块、边缘尚清晰,呈低T1WI高T2WI信号影,内见小结节样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增强后内见斑片状强化。  相似文献   

7.
胡康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8):468-468
患者男,36岁,主因左侧颈部肿块10天于2012年2月8日入院。查体:左侧颈部有一肿块,约核桃大小,无发热、疼痛,无咳嗽、盗汗,无胸闷、咳血,无黑便、消瘦;肿块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体检示:颈软,气管居中,左侧锁骨上窝明显见一肿块,约60 cm×50 cm×40 cm大小,肿块下缘延伸至左锁骨下,质韧偏软,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彩超示:左颈部一66 mm×17 mm大小实性包块(似两部分相互融合),内部回声不均,间见少许液状暗区,边界尚清;CDFI检测见实性不均质包块,内见条状血流信号。颈部CT示:左侧下颈部(胸锁乳突肌内缘)-锁骨上窝软组织内见大小约70 mm×63 mm×35 mm稍低密度肿块,似两个不同大小肿物融合。病灶边界较清,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有多发增粗、迂曲血管。颈内静脉轮廓不清,增强未见强化。全麻下手术,术中见:左锁骨上肿块共4枚,直径分别为6.0 mm、4.5 mm、3.0 mm、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43岁,因"左鼻塞伴回缩性血涕5个月余,左侧头痛1个月"于2011年3月1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鼻塞、回缩性涕中带血,伴有左侧耳鸣及听力下降.入院前1个月出现左侧头痛,呈钝痛,以左颞部及左顶部明显,无放射痛,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视物不清及复视,无面麻,无张口受限,无咳嗽、咳痰,无吞咽困难.入院后查体:KPS评分70分,神志清、精神可,左颈部Ⅱ、Ⅲ区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大者长径约4.0cm,左耳前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长径约1.0cm,均质中偏硬,活动不佳,无触压痛.右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双眼球外展无受限,双视力粗测佳,左耳听力粗测下降,额面部感觉无减退,伸舌无偏斜.颅神经阴性.入院后2011年3月19日行MRI检查(图1)可见鼻咽顶后壁、左侧鼻腔深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境界模糊不清,范围约4.6cm×3.2cm×4.2cm,境界模糊不清,病灶向左咽旁间隙延伸,与腮腺深叶相比邻,向上累及左侧海绵窦,内部信号欠均匀,与肌肉相比,呈T1W1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显示更为清晰,左侧咽隐高以及咽鼓管咽口消失,枕骨斜坡T2WI信号减低,左侧腮腺深叶形态、信号无殊.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0岁,体检发现左乳肿物1年余。查体:左乳内下象限可触及1个肿物,约2.0 cm×1.0 cm大小,质中,边界清楚,移动度稍欠佳,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未触及肿物。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1年前乳腺彩超示左侧腺体层内可见1个大小约0.9 cm×0.5 cm的低回声结节,边缘光整,边界清,血流信号(Ⅰ级)。今复查彩超示左乳结节大小约1.7 cm×0.7 cm,边缘光整,界清,血流信号(Ⅰ级)。乳腺X线示左乳内下象限见一不透射线的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影,边缘部分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大小约1.8 cm×1.7 cm。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7岁,复视半月,加重伴头痛5d入我院神经科.患者自幼有癫痫史.于外院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桥脑腔隙性缺血灶,左颞叶异常信号.入我院查体:右眼球运动外展不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黑痣,表面毛发生长,近期无增大、增多、瘙痒或破溃.行胸、腹CT检查未见占位病变.入院诊断:脑梗塞、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头痛加重,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耳鸣.入院第3天行头部MRI检查示:左颞叶见直径0.6 cm异常信号,T1WI、FLARE像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左颞叶病灶稍强化,小脑沟回内见点线状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11.
岳颖  李德昌  任力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415-2416
患者女性,80岁。发现左侧乳腺肿物伴疼痛1周。查体:双侧乳房基本对称,双侧乳头位于同一水平;乳房皮肤未见橘皮样改变及红肿,浅表静脉无扩张;左乳外上象限近乳晕处可扪及大小约为1cm×1 cm的肿物,质地中等,活动欠佳。遂切除全部肿物送病检。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2 5岁。因患脊椎血管瘤 ,于 1993年 5月 11日在我院行 (T12 ~L1)椎体切除术 ;1994年 9月 2 0日因脊椎血管瘤复发并引起左下肢麻木 ,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毛细血管瘤。右下肢完全丧失感觉 ,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 ,生活不能自理 ,发生截瘫。体检 :T10~ 12 、L2~ 4 椎骨明显隆起。MRI检查提示 :椎骨内 10cm× 4cm大小的略低信号影 ,病灶内散在小点状细条状信号 ,肿块压迫椎体 ,引起骨质缺损 ,下胸段脊髓见藕节状虾虫样信号。下腰段椎管内见数条纡曲血管影。临床诊断 :脊椎血管瘤 (T12 ~L2 …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6岁,左侧臀部疼痛2个月,于2016年3月7日就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查体:左臀部可见弥漫性肿胀区域,该区域大小约8 cm×5 cm,触之较硬,边界不清,压痛(+)。实验室:C反应蛋白为17.9 mg/L,血沉为18 mm/h,肿瘤标志物CA125>800 U/mL,余查体未见异常。骨盆MRI示右侧髂骨、双侧髋臼、耻坐骨、左侧股骨头及股骨上段骨质内见多发团片、结节样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左侧骶骨骨质破坏,局部可见混杂信号团块影,臀大肌、臀中肌内见弥漫不规则结节样、团块样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模糊,与左侧髂骨界限不清(图1)。术中见左侧臀大肌、臀中肌内弥漫鱼肉样组织,边界不清楚。术后病理巨检:黄褐色不整形组织1堆,体积13 cm×12 cm×3.5 cm,切面局部呈灰白色、实性、质韧,有光泽,余组织淡黄、实性、质软(图2)。镜下表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以上皮样异型细胞为特征,于胞质内可见空腔,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像。肿瘤组织内可见明显的不规则血管结构,内衬异型性明显的内皮细胞。术后病理诊断:左侧臀部上皮样血管肉瘤(图3)。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D31(+),CD34(+),AE1/AE3(+),EMA(+),Ki-67>50%(+)。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会诊结果:血管肉瘤(部分有上皮样分化)(图4~6)。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11年8月收治了1例纵膈脉管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因“胸痛、发热1天”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胸部CT平扫检查见下后膈食管后方、脊柱及降主动脉左旁见大小约8.1cm×7.2cm不规则团块状低密度影,CT值12-25Hu,边界欠清,左肺下叶及食管受压,上端食管稍扩张,双肺纹理清晰,肺野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气管通畅,左侧胸腔少拭积液,提示纵膈内占位性病变,见图1。遂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5.
左髂骨透明细胞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明  刘少颜  郑秀玲 《癌症》2002,21(10):1168-1168
患者女性,38岁.左髂部疼痛伴髋关节活动受限制3个月余,既往无皮肤色素痣和肿瘤病史.CT检查:示左侧髂骨明显破坏,以溶骨性为主,相应区见一巨大肿块影长入盆腔,密度不均,高、等、低密度混杂,大小约7.6cm×7.5cm,呈不规则强化,诊断为左髂骨软骨肉瘤.手术所见:见左髂骨内有一大小约8cm×8cm大的肿块,破坏髂骨内侧皮质骨,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晰.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因"发现左肘部肿物30年,逐渐长大2年"于2009-01-06入我院.患者缘于30年前摔倒后发现左肘部前外侧拇指大小肿物,按压无疼痛,质韧,推之可移动,局部皮温正常,无破溃、流脓,无畏寒、发热等,无进行性肿大,左肘关节活动良好,患者未重视,未入院诊治.此后肿物持续存在,无特殊改变.2年前左肘部肿物无明显诱因开始逐渐增大,且质地逐渐变硬,无明显压痛,肘关节活动正常,入我院行X线检查示:左肘前外侧缘软组织内可见多发性葡萄串珠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楚,未见与骨干相连,其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所见构成左肘关节诸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行MR检查示:左肘前外侧肌间隙内可见多发结节影,呈短T1长T2异常信号改变,边缘清楚,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与肱骨及尺桡骨信号一致,大小约3.5 cm×4 cm×10 cm,病变未与骨干相连.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25岁,2011年6月体检B超发现左侧肾上腺区肿物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内分泌指标检验正常,CT增强扫描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区两个类圆形肿块影,边缘清楚,大小分别约为5.8 cm×6.8 cm×6.1 cm和6.4 cm×6.6 cm×6.7 cm,病变密度不均匀,增强早期前方病灶强化明显,延迟后两个病灶强化程度减低,病变内密度不均.初步诊断:左肾上腺区肿物性质待查.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表面血供丰富,前方肿物与肾脏间有明显界限,基底与肾上腺关系密切,游离至后方肿物处,两处肿物间有纤维结蒂组织连接,完整切除肿瘤.肉眼标本肿物包膜完整,剖面呈鱼肉状.病理示:腹膜后嗜酸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大小分别为8 cm×5.5 cm×5.5 cm及5.5 cm×4.5 cm×4.5 cm.  相似文献   

18.
病例1家系1先证者,女,38岁,头痛,头晕3年,加重伴恶心15天。患者自幼全身发现散在皮下结节,有色素沉着。查体:头面、四肢、躯干有多处大小不等的硬性皮下结节,直径1~3 cm,可活动,部分呈串珠样改变,全身散在面积不一的牛奶咖啡斑,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双侧视神经乳头明显水肿。CT检查:左侧脑室三角区见一等低混杂密度病灶,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胼胝体发育不良,脑室扩大,左侧枕骨可见一长约3 cm的骨性缺损。头颅磁共振(MR)示:左侧脑室三角区内一约2.5 cm×2.9 cm×4.5 cm肿物,T 1加权扫描信号低于脑白质,T 2加权…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9岁。以右胸、背部钝痛4个月入院。患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心悸、发热和声音嘶哑。查体无阳性体征。CT见右前纵隔一约6.0cm×4.0cm实性类圆形肿物,边缘清、密度不均,提示右前纵隔实质性占位。MRI见右前纵隔异常信号12.5cm×6.0cm×5.5cm大小,T1W1低信号,T2W2不均匀稍高信号,可见小点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提示右前纵隔占位。手术取胸骨正中切口,可见在右前纵隔有一约13.0cm×8.0cm×6.0cm大小囊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形状不整,向右侧胸腔突出,质硬、活动度差、与心包关系密切,且有部分纵隔胸膜受侵,气管周围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3岁。因左侧腰背部无明显诱因进行性疼痛3个月人院。查体:左侧腰背部近肋脊角处及第12肋骨中段有轻度叩痛。胸部x线片示:左侧第12肋骨中段局限性稍膨大,边界清楚,皮质骨完整(图1)。胸部CT示:左侧第12肋骨中段见一大小约1.9cm×1.1cm的小膨胀低密度影,内有多发小囊变区,边缘骨质硬化,界清,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良性骨肿瘤。术后病理巨检:部分肋骨一段,大小6.5cm×2.OcmX1.Ocm,中央段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