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群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几乎均有HBV宫内感染,大部分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探讨母婴传播免疫,提高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对于保护高危易感孕妇,防止所生的新生儿成为慢性携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孕晚期乙肝五项指标测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HBV的携带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长兴地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实施2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佳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60-1061
目的:分析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6月长兴地区4 446例孕妇筛查HBV标志物,对HBsAg阳性孕妇实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注射宫内阻断加婴儿HB IG和乙肝疫苗注射主、被动联合免疫。结果:对本地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确切,有效率达96.8%。结论: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3岁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9.09%[1].宫内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后)感染,但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失败率仍然有20%~30%[2].本研究对近年武汉市江岸区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干预后婴幼儿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a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可靠的措施阻断和预防,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以太原市各省市级医院筛检的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了解该地区HBV宫内传播的频率及其危险因素,为HBV宫内感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实际意义。现行的新生儿免疫治疗与妊娠期免疫治疗有肯定的阻断作用。由于HBV宫内感染或病毒变异可致免疫治疗失败,需进一步研究宫内感染的机制及病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6.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9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于孕28、32、26周肌肉注射HBIG,每次200IU;对照组45例,只随访查体不用药。采集新生儿出生时脐血和12月龄时的静脉血检测血清HBsAg和/或HBeAg和/或HBV-DNA,阳性者判为宫内感染或HBV感染。结果:研究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3例,宫内感染率为5.66%,对照组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期始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有效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实际意义。现行的新生儿免疫治疗与妊娠期免疫治疗有肯定的阻断作用。由于HBV宫内感染或病毒变异可致免疫治疗失败 ,需进一步研究宫内感染的机制及病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阻断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呈阳性的2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分成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与免疫阻断效果、出生及1、3年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b)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的HB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内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的HB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750,P=0.016;χ~2=6.670,P=0.010)。产妇HBs Ag单阳性与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两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HBV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2.390,P=0.000;χ~2=8.126,P=0.004)。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母乳喂养组内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34.640,P=0.000);人工喂养组内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0.500,P=0.000)。产妇HBs Ag单阳性与HBs Ag及HBe Ag双阳性3年后幼儿的HBV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930,P=0.001),两组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56,P=0.610)。结论 HBIG+乙肝疫苗的联合应用对新生儿HBV感染具有良好的阻断疗效。HBV感染率与宫内感染有关,与孕妇HBs Ag和HBe Ag是否双阳性有关,与新生儿的出生方式及喂养方式无关,因此HBs Ag+产妇新生儿采用正规联合免疫后可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并不会增加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乙肝流行高发区,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其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HBV母婴传播途径主要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目前国内外对如何预防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及产后感染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如何预防其宫内感染尚未找到有效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几年来HBV宫内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规律,为预防和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48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PCR法对48对母婴的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48例新生儿中有13例发生HBV宫内感染(27.08%)。结论:孕妇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反映HBV垂直感染的强弱,降低孕妇血HBV-DNA水平,有利于降低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