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178例晚期肺癌进行临床与转移部位分析。转移部位共260例处,其中纵隔与周围淋巴结占多数(43.8%)。常见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率高的是小细胞癌(78.8%)和鳞癌(74.3%);胸膜转移率高的是腺癌(51.9%);脑转移率高的是差分化率和小细胞癌;骨转移率较高的是腺癌和鳞癌,心包转移率较高的是小细胞癌和腺癌。  相似文献   

2.
98例肺癌骨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1993年8月至1994年4月收治的98例肺癌骨转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与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自确诊后至发生骨转移的平均时间为:I期58.2月,Ⅱ期39.4月,Ⅲa期12.8月,Ⅲb期4.6月,Ⅳ期2.3月。骨转移以腺癌发生率最高,为47.96%。其他依次为小细胞未分化癌21.43%,鳞癌15.31%,腺鳞癌6.12%。转移部位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8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HCG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腺鳞癌(100%),腺癌(62.9%),鳞癌(60.7%),小细胞癌(30.0%)。阳性反应强度为腺鳞癌>腺癌>鳞癌>小细胞癌。腺癌和鳞癌各亚型的阳性率及反应强度与其分化程度无关,结果表明:HCG与肺癌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肺癌中nm2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nm23基因产物与肺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9例肺癌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表达。结果表明,nm23在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79.7%(55/69),其中鳞癌100%(31/31),腺癌71.4%(20/28)、小细胞癌40%(4/10)央鳞癌中的表达较腺癌及小细胞癌高(P〈0.05)。nm23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青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978年1月至1996年12月手术切除的92例40岁以下原发性青年肺癌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71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3.38:1。组织学类型中鳞癌34例(37%),腺癌30例(33%),小细胞癌26例(28%),大细胞癌2例(2%)。TNM分期Ⅰ期30例,Ⅱ期30例,Ⅲ期32例。肺叶切除54例(59%),全肺切除36例(39%),肺楔形切除2例(2%)。本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6%(42/92),同期手术切除的40岁以上肺癌组的5年生存率为34%(288/83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68%,30%,38%,0%,其中鳞癌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腺癌(P<0.01)和小细胞癌(P<0.05),腺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Ⅰ期为63%,Ⅱ期为53%,Ⅲ期为22%,Ⅰ期与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Ⅰ期与Ⅲ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Ⅱ期与Ⅲ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肺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组织学类型中鳞癌比例最高,但与腺癌,小细胞癌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性。青年肺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同期手术切除的40岁以上肺癌组。鳞癌预后良好,临床Ⅲ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用广谱角质素(PAN)、细胞角质素17(CK17)、细胞角质素18(CK18)、肺小细胞癌(SCL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种单克隆抗体对30例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各型肺癌中部分病例能同时表达SCLC、NSE和细胞角质素,且在3种角质素表达上具有交叉性,即肺癌具有异质性。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分化)现象不仅见于小细胞癌,亦见于其它各型肺癌中。小细胞癌、鳞癌、大细胞癌、腺癌NE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00%、37.5%、33.3%和22.2%。鳞癌NE标记阳性病例大多为高、中分化型鳞癌,腺癌则相反,NE标记阳性者多为中、低分化型腺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nm23基因产物与肺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9例肺癌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表达。结果表明,nm23在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79.7%(55/69),其中鳞癌100%(31/31),腺癌71.4%(20/28)、小细胞癌40%(4/10),在鳞癌中的表达较腺癌及小细胞癌高(P<0.05)。nm23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肺癌的形成与转移和多基因、多步骤的遗传学改变有关,应同时研究nm23基因与其他因素,以准确反映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60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骨转移单发者点31.50%,多发者68.50%。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0.00%,鳞癌25.00%,小细胞未分化癌16.67%,腺鳞癌8.00%。骨转移部位为肋骨37.00%,胸椎23.00%,骨盆20.00%,腰椎11.00%,其余为肩岬骨、胸骨、四肢等。腺癌以胸椎、骨盆转移为主,小细胞以肋骨、骨盆、胸椎转移为主。在行X线、CT、MRI检查的病人中,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56.42%,在骨性破坏26.28%,混合性避孕药破坏16.30%。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癌骨转移单发者占31.5%,多发者68.5%.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0.00%,鳞癌25.00%,小细胞未分化癌16.67%,腺鳞癌8.00%.骨转移部位为肋骨37.00%,胸椎23.00%,骨盆20.00%,腰椎11.00%,其余为肩岬骨、胸骨、四肢骨等.腺癌以胸椎、骨盆转移为主,小细胞肺癌以肋骨、骨盆、胸椎转移为主.在行X线、CT、MRI检查的病人中,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56.42%,成骨性破坏26.28%,混合性骨破坏16.30%.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CD_(44)在65例肺癌组织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并探讨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1.7%(38/53例),12例小细胞肺癌中仅2例阳性。CD_(44)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6例鳞癌有7例阳性,17例腺癌有15例阳性,15例腺鳞癌有1例阳性,5例大细胞癌均阳性。经卡方检验Fishei精确概率法分析,小细胞癌与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之间和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小细胞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者,CD_(4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鳞癌均阳性,4例大细胞癌中3例阳性,14例腺鳞癌场中6例阳性,10例腺癌中3例阳性。其中鳞癌和大细胞癌与肺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CD_(44)可作为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新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脱氧吡啶啉(urine Deoxypryidinoline,uDPD)在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02例肺癌患者,进行uDPD/尿肌酐(uDPD/Cr)检测,计算其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5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分别采用二磷酸盐制剂博宁、化疗治疗,2周后复查uDPD/Cr,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uDPD/Cr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0.0%.2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博宁治疗前uDPD/Cr为(13.37±2.65) nmol/ mmol,治疗后uDPD/Cr下降为(7.34±2.15)nmol/ 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GP或EP方案化疗,治疗前uDPD/Cr(12.85±2.52)nmol/ mmol,治疗后uDPD/Cr下降为(8.43±2.63)nmol/ 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PD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与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53)Sm-EDTMP与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53Sm-EDTMP内放疗与伊班膦酸钠(艾本)全身用药相结合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153Sm-EDTMP内放疗加伊班膦酸钠静脉滴注48例(治疗组),单用153Sm-EDTMP核素治疗组48例(对照组),比较2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溶骨病灶的修复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3.7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66.67%,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53Sm-EDTMP与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具有止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有效修复溶骨性病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测定在老年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恩  司良毅  孟萍 《重庆医学》2008,37(2):159-160,163
目的 研究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erum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sTRACP5b)在骨代谢紊乱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英国IDS公司的Bone TRACP5b试剂盒,检测79例骨质疏松患者、84例糖尿病患者、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4例肺癌及17例前列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sTRACP5b水平.结果 (1)血清s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糖尿病组、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中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TRACP5b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也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单纯肺癌、前列腺癌未合并有骨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TRACP5b可以作为较好的骨吸收指标,早期发现上述5种疾病引起的骨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同期远处转移的特点。方法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年同期远处转移Ⅳ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远处转移情况。结果青年以腺癌为主,中老年以鳞癌为主;骨转移中腺癌最高,为35.14%(P〈0.05);鳞癌的脑转移率最低,为10.64%(P〈0.05);肝脏转移比较无差别(P〉0.05);胸膜转移中腺鳞癌最高,为80.00%(P〈0.01);对侧肺内转移中鳞癌低于腺癌(P〈0.05);心包转移中腺癌最高,为13.51%(P〈0.05);肾上腺转移中小细胞癌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同期远处转移的特点不同,ECT等检查手段能够及早发现,为肺癌准确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癌骨转移特点,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肺癌骨转移SPECT核素骨显像113例,对骨转移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多发骨转移71例,占骨转移者62.8%。各病理类型中,其中以腺癌多发骨转移最为常见达72.5%。骨转移病灶分布以脊柱最多(38.6%),其次为肋骨、骨盆、四肢骨、颅骨、肩胛骨和锁骨。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病灶较为常见,骨转移部位以脊椎骨、肋骨多发,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骨扫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并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瘤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约占60.8%),其中小细胞淋巴结20例(约占28.9%),腺癌淋巴结16例(约占23.2%),鳞癌淋巴结6例(约占8.7%),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2 7例(约占39.1%),CT增强扫描未检测出病灶的有1例(约占1.5%);周围型肺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的CT净增强程度略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窗与纵隔窗胸部CT图以及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CT增强扫描图,能清楚地显示病灶大小与位置。结论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提高了对病灶的定性能力,为肺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的周围型肺癌淋巴转移瘤,CT增强扫描应用更为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SGL-1与PAR-1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标本系本院48例术后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A组)、50例术后未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B组)和20例乳腺腺病(C组)。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其中的PSGL-1与PAR-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PGSL-1与PAR-1在A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2.5%,高于B组和C组(P〈0.01)。PGSL-1与PAR-1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呈密切相关(P〈0.05)。PGSL-1与PAR-1的阳性表达与A组的年龄、绝经前后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①乳腺癌PSGL-1与PAR-1的阳性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易骨转移、预后差;②PSGL-1与PAR-1是两个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肺癌及25例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及EGFR的检测。结果:P53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50.6%(43/85)。鳞癌及大细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的阳性率(P<0.05)。肺良性疾病标本均阴性。P53蛋白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9.1%,34/43)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者的转移率(57.1%,24/42)(P<0.05)。提示P53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EGFR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2.9%(62/85),而在肺良性病变中为12%(3/25),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EGFR过度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及是否发生转移均无相关性。肺癌癌旁组织EGFR阳性率65.3%(62/95)。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81.0%,47/58)显著高于无增生组阳性率(40.5%,15/37)(P<0.05),无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阳性率(P<0.05)。提示EGFR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的增生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及EGFR共同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85.3%,29/34)显著高于非共同阳性者的转移率(48.8%,21/43)(P<0.01)。因此,P53蛋白及EGFR共同阳性提示肺癌具有高度转移潜能,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肺癌Stat3、bcl-2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晓源  余红  张程  张湘燕 《重庆医学》2008,37(10):1072-1074
目的研究Stat3、bcl-2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8例鳞癌、21例腺癌,4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Stat3、bcl-2表达水平。结果Stat3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高于癌旁组织(40%)和正常组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高于癌旁组织(20%)和正常组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高分化与低分化肺癌Stat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Stat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癌旁组织(0%),正常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高分化与低分化肺癌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男性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1.43%)高于女性(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结论Stat3可作为肺癌组织的标志物;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HSP70在肺癌癌旁组织及转移灶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ⅢA期NSCLC56例、转移灶及其癌旁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HSP7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7.5%(49/56,腺癌21/27,鳞癌28/29),HSP70在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1.1(51/56),而在癌旁的肺组织HSP70的表达阳性率为10.7(6/56),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组织与转移灶的表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70在NSCLC高表达可能通过细胞的生长调控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