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2年的一起乙脑爆发流行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乙脑疫苗应急接种等方法。结果自2002年5月13目至6月25目止云浮市共发生乙脑病例54例。死亡3倒。病例主要分布在罗定市(占74.07%)。男女比例为1.7:1,最小发病年龄为11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2—7岁为多见,占70.37%。免疫史不祥及空白的为48例。占88.89%。结论云浮市乙脑流行季节为5—6月份。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可达到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规律,为疫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监测方案建立乙脑专病监测系统,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既往乙脑高发的东方市作为乙脑宿主、媒介监测点,在全省范围内监测乙脑病例,采集疑似病例和宿主血清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用Excel进行资料分析。结果2006年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83例,确诊16例,发病率为0.19/10万,病死2例,病死率为12.5%,确诊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无临床确诊。全年发病高峰为双峰。病例均为12岁以下儿童,最小2岁,男女之比为4.3:1。病例中有乙脑免疫史仅占6.25%,乙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6.4%,IgM抗体阳性16例,阳性率为21.05%,发病5—8d后阳性率最高,为46.4%,双份血阳性率为显著高于单份标本(X^2=136.9,P〈0.01);捕捉蚊媒,三带喙库蚊占64,62%,平均密度为16.79只/人工小时,宿主猪总感染率为67.95%,人群发病曲线与媒介密度相一致,发病高峰较媒介密度高峰后推半个月。结论海南省存在乙脑高流行的自然环境,乙脑疫苗免疫是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措施,开展监测能及时提出乙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方法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湛汪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申剑波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196-1199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40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72—2011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72—2011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384例,死亡184例,年均发病率为4.8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3/10万,年均病死率为9.25%;1972—2001年的30年间,6~9月为流行季节,发病高峰为8月;2002—2011年的10年间,流行季节为5~8月,发病高峰前移至6月;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2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居多(占73.49%);2007年发生近30来较为严重的一次乙脑暴发疫情,疫情波及全州2县1市,持续70余天,共报告病例75例,死亡6例,发病率为7.13/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为乙脑自然疫源性地和乙脑流行的高发区,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和免疫空白人群,发病季节前移,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梅州市65例乙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梅州市2003年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乙脑疫苗应急接种等方法。结果:发现梅州市五华等5县区在2003年5月27日至7月1日共发生乙脑暴发流行病例65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占87.69%(57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为多见,占67.69%(44例)。发病地区以五华县45例(69.23%)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但具有末稍血白细胞升高的特点。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一周内检出率为35.14%,一周后检出率为69.57%,一周后IgM检出率明显高于一周内。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采血最佳时间为发病后一周。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10~15d后可达到控制乙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3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了解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②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09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我院2009年共报告33例乙脑病例,0~6岁儿童共发病21例,占63.6%,发病均在6~9月,高峰7、8月,有严格的季节性,有免疫史的占21.2%,无免疫史的占78.8%。④结论乙脑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主要原因是乙脑疫苗的接种率低,建议加强常规免疫的规范化接种,加大对特殊人群的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7.
湛江市2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湛江市2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及预防效果,为有效控制乙脑发病及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4~2003年湛江市乙型脑炎疫情资料和预防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1984年至2003年共发病2232例,年平均发病11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3/10万,病死173例,病死率为7.7%;无免疫史1232例,占55.2%;一针免疫史308例,占13.8%,二针免疫194例,占8.7%;三针免疫11例,占0.5%;不详者384例.占17.2%。结论 湛江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突击达不到有效控制乙脑疫情,应改变接种策略,提高接种率。彻底控制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县乙脑流行状况,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2006年乙脑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县37个乡镇有26个乡镇发生乙脑流行,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0.27%。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发病总数的92.60%。发病者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学生较多,占发病总人数的74.07%。结论:个案调查显示,发病者大多数没有疫苗接种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原因和特征,对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情况,结合临床初步诊断和实验室血清学确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确诊病例45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4例,临床确诊1例),发病率为0.63/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4.4%;发病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共发病35例,占77.8%;发病年龄最小5月龄,最大11岁,10岁以下儿童44例,占97.8%;未免疫及免疫史不详者41例,占91.1%.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不全程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没形成可靠的免疫屏障,未能完全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3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35例乙脑病例进行现场或回顾性调查、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IgM抗体、调查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邵阳市2006年乙脑发病率高达1.47/10万,较2005年上升了219.9%;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2-7岁儿童占68.9%,男性发病占73.3%;首发病例5月9日,7月达高峰占88.5%,未发病例8月20日;农村占92.6%,其中以新邵、邵阳两县发病最多占42.0%(57/135);血清学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60%。结论乙脑疫苗接种时间过晚、接种率太低和疫苗贮存、运输达不到规定的条件等是乙脑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其它因素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IgM抗体阳性率高达95.24%,证实临床诊断乙脑准确率较高,提示乙脑诊断不需进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梅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市、区)共发生乙脑流行病例93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3岁,以6~10岁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4例)为主,占68.82%。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乙脑特异性抗体IgM检出率为48.33%。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对≤10周岁的儿童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10~15d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涛  张运阳  周兴洋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66-466,48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琼海市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3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2.39/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82.08%),发病季节高峰在1—5月,5—6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横岗近年麻疹的发病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4年横岗麻疹疫情报告。并进行个案调查分析。结果2000—2004年横岗麻疹报告共368例,其中经实验室检测确诊病例174例,报告与确诊病例比例为2.11:1;10岁以下儿童发病78例(占44.82%),20-30岁年龄发病71例(占40.80%);3.6月份发病94例,占总发病54.02%,免疫空白或免疫史不详162例(占93.10%),男女发病比例1:1.07。结论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准确掌握麻疹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430例,死亡18例,报告发病率为0.11—0.28/10万,死亡率为0.00~0.01/10万,病死率为0.00%~5.88%。每年仍以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0.23%。近5年来广西乙脑主要防控措施:一是2008年乙脑疫苗实施扩大免疫后,广大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每年对预测甄别出的重点地区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为主的防治措施;三是加强乙脑相关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尤其以加强乙脑实验室监测工作为重点。与前5年(2003~2007年)相比发病总数下降了67.77%。结论在加强乙脑常规免疫接种和监测基础上,每年继续对重点地区预测甄别并落实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梅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11年乙脑病例检测和分析.结果 2003~2011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102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59.80%)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8例(66.67%)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结论 梅州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除2003年外),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儿童对乙脑无免疫力是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乙脑疫苗的及时接种是预防乙脑发病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原区麻疹流行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2000-200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79例,确诊病例101例。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散发为主;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3.6月份为发病高峰,占75.25%:0—6岁年龄组以及≥15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分别占55.00%和38.61%:流动人口发病占62.38%。结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针对MV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基础,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是加速麻疹控制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提高流动儿童麻疹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隆阳区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为防治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区2000-2004年收治的2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死亡率逐年降低,在我市呈季节性流行,集中在7、8、9月发病,占92.2%;年龄分布,10岁以下儿童118例,占81.4%;11~20岁29例占12.5%,20岁以上14例,占6.1%,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61岁;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占95.7%;未接受疫苗接种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结论我市隆阳区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发病率、病死率逐年降低。但仍存在薄弱环节,政府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要切实落实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巩固计划免疫成果。采取预防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有效措施控制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18.
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桂锋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078-1078,979
目的分析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资料. 结果 2003~2005年茂名市共发生乙脑病例144例,死亡12例.2003年出现爆发,发现105例,2004及2005年呈散发状况.病例地区分布较为平均,男女比例为1.9:1,最小发病年龄为8个月,最大年龄15岁,以3~6岁为多见,占64.58%.免疫史不祥及空白的为111例,占77.10%.5~6月份发病人数为142例,占98.61%. 结论茂名市乙脑流行季节为5~6月份,以3~6岁儿童为主,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可达到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3年湛江市发生乙型脑炎流行的因素,评价疫情防制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对58例乙脑病例流行病学三间分布进行分析,找出疫情发生原因。结果:流行33d全市共报告发病58例,发病率为0.8/10万,死亡8例,病死率13.79%,病例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29个乡镇(街道办)。5月19日起对有疫情的6个县(市、区)进行6月龄至10周岁儿童乙脑疫苗(灭活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率达96、2%。经过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以及采取防蚊、灭蚊、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应急接种乙脑疫苗,免疫效果显。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东莞市桥头镇阿米巴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东莞市桥头镇2004年阿米巴痢疾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东莞市桥头人民医院住院部内科和儿科报告的263例阿米巴痢疾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该院住院部内科和儿科报告的阿米巴痢疾确诊病例共143例,〈1岁组的婴儿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7.2%,集中于流动人口;全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第三、第四季,发病例数分别占33.6%和46.8%;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为79.7%;实验室共检测住院病人新鲜大便标本789份,找到阿米巴大滋养体106份,找到包囊或小滋养体37份。结论东莞市桥头镇阿米巴痢疾发病呈逐年剧增,出现了明显的流行的趋势,预防和控制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