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省元江县1996~200O年疟疾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元江县1996~2000年的疟疾形势,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1996~200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4085例,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61.48%,平均年发病率43.83/万,比"八五"期间下降36.94%,而恶性疟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214.47%(667/311).全县15个乡镇农场中,发病率前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共发病1 580例,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建议在2001~200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并在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元江县 1996~ 2 0 0 0年的疟疾形势 ,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1996~ 2 0 0 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 40 85例 ,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 61.48% ,平均年发病率 43.83/万 ,比“八五”期间下降 36.94% ,而恶性疟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 2 14 .47% ( 667/ 311)。全县 15个乡镇农场中 ,发病率前 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 ,共发病 15 80例 ,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 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 ,建议在 2 0 0 1~ 2 0 0 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 ,并在 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元江县1996-2000年的疟疾形势,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1996-200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4085例,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61.48%,平均年发病率43.83/万,比“八五”期间下降36.94%,而恶性疟疾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214.47%(667/311)。全县15个乡镇农场中,发病率前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共发病1580例,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建议在2001-200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并在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元江县60年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今后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元江县1953~2012年的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元江县1953~2012年共报告传染病28种357 922例,年均发病率3 946.95/10万.消灭了烈性传染染病天花;消除了白喉、脊髓灰质炎、鼠疫、炭疽、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已基本消除了疟疾、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麻风病;新发现传染病有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发病率顺位居前五位的传染病由1953~1962年的流感、疟疾、痢疾、麻疹、百日咳转变为2002~2013年的手足口、腮腺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肝炎.2002~2013年,呼吸道传染病在总传染病发病中的构成比由1963~1972年75.87%降至31.89%;肠道传染病由1953~1962年的9.87%上升至49.8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由1953~1962年的73.06%降至5.67%;血液性及性传播疾病自1990年后有报道,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淋病是元江县当前流行的主要传染病.结论 元江县60年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传染病谱、发病顺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防控工作必须提高传染病法制化管理水平,针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特征制订综合性防控措施并加以落实,重点抓好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以及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5.
玉溪市50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疫情为更好地控制疟疾。方法:1953~2002年八县一区疟疾疫情和工作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多年的综合防疟措施,使疟疾发病率由50年前的2995.49/10万下降到2002年26.35/10万,其中恶性疟发病率从1990年1.76/10万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47/10万;疟疾发病主要是元江、新平两县的28个乡镇农场,占全市疟疾发病数的97.73%,其中红光农场近9年疟疾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人群在10~40岁,流动人口发病有农年上升趋势。结论:50年后玉溪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员的疟疾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城西北部的东峨乡,境内水源丰富,清泉溪流到处可见,年平均气温15℃,最高时可达40℃,适宜媒介按蚊的孳生与繁殖。该乡属于元江县的高疟区,因此,制定相应疟疾防治措施,强化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我们对疟疾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报告如下:1 加强组织管理1.1 制定文件,筹集资金:该乡根据元江县有关文件,结合乡情,制定下发了《东峨乡疟疾流动人员管理方案》和《关于收取疟防和鼠防费的通知》等文件,对流动人员的疟防工作提出了既具体又明确的要求。按文件要求,当地农户人均收取疟防和鼠防费3元,乡属各单位、驻…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1998年有108个县报告疟疾病例13055例,发病率为3.27%,占全省传染病总数96109例的13.58%。有18个县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4例,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18%。66 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2087例,占疟疾报告总数的15.98%,发病比1997年上升3.75%,死亡比1997年减少17例,死亡下降41.46%,全省17个地州中有11个地州发病上升,5个地州发病下降。全省有4个县的5个乡的7个自然村报告发生暴发流行。全年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监测662954人,血检阳性15698人,阳性率为2.36%。居民带虫调查77356人,查出带虫者1408人,带虫率为1.82%。全省有66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36个县当地传播,30个县输入性病例。血检中在梁河和腾冲县各发现2例三日疟病人。抗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抗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抗疟队伍不稳定,抗疟措施不落实,流动人员管理困难,疫情漏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的直报数据及全省疟疾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东检出疟疾患者分别为83、95、96、87例,年发病率分别为0.08/10万、0.09/10万、0.09/10万、0.08/10万。死亡数分别是2009年1例、2010年0例、2011年2例、2012年1例。四年中全省21个地市中有17个地市42个县(市、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东莞,3市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总数为228例,占病例总数的63.16%。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数中,来自国内其他省份输入12例,占3.32%;来自国外输入349例,占96.68%。四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疟疾高发职业以工人、商业服务及民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4.88%。疟疾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91.41%,男性病例是女性的5.56倍。四年输入性疟疾未在当地引起二代病例出现。结论广东省2009~2012年疟疾疫情平稳,病例全为输入性,输入地主要以非洲为主,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加趋势,有必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惠阳区1992-2002年所有疟疾病例个案,寻找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2-2002年惠阳区人口资料、疫情报告及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及描述。结果 1992-2002年惠阳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6 76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为119.29/10万。其中1993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2 667例,年发病率为542.18/10万;2002年报告疟疾发病数最少,仅6例,年发病率为1.21/10万。病例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份,病例数为3 983例,占总病例数的58.89%。男女性别比为4.9∶1。疟疾发病最常见的是20~岁至40~岁年龄组,占疟疾发病总数的74.12%。病例的职业分布最高是建筑工人,占20.17%,其次是种养,占19.90%,再次是烧砖工人,占15.80%。结论惠州市惠阳区1992-2002年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建筑、种养、烧砖等行业,且以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病例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与当地传疟媒介季节消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百色市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为探讨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病例侦查体系,收集本起输入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感染来源、病例三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10月~2012年2月,百色市隆林、田林两县共报告1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17例为恶性疟病例,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0~40岁组之间,占66.67%(12/18);病例感染地均为非洲赤道几内亚;所从事职业主要为送变电工程建设,占94.44%(17/18);发病时间集中在2012年1月,占66.67%(12/18)。本起疫情发现和处理及时,无疟疾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多途径摸排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出国返乡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原为疟疾高度流行的广西资源县历年疟疾防治效果,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收集该县1953年至2012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治疗及文史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世纪50年代该县属于多种疟原虫种类疟疾高度流行区,疟疾年均发病率为2609.04/10万,疟疾病例占传染病总数的86.49%,60和7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69.83/10万和3.94/10万。1980年以前该县的疟疾病例98.76%属于临床诊断疟疾病例,1983年至今该县无内源性疟疾病例发现,当地的疟疾病例全部来自流动人口;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该县疟疾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27/10万、1.18/10万和0.14/10万。近几年有在非洲感染恶性疟原虫回到该县后死亡的病例。结论:资源县自1990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需加强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的监测及医务人员有关疟疾流行病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刘晴  陈晓辉  刘慈  耿磊  冯隽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03-1205
目的探讨辛集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辛集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辛集市累计报告手足121病病例1631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6.21/10万,其中男性为105.96/10万、女性为66.40/10万(P〈0.01),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1.51/10万、99.85/10万、56.96/10万。2010—2012年全市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5岁发病率为1084.30/10万,1〉5岁为6.73/10万(P〈0.01)。发病时间在5~11月的占88.6%;散居儿童占77.13%。结论2010—2012年辛集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邯郸县2005-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和探讨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为本地区乙肝防制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邯郸县2005-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邯郸县报告乙肝病例1 250例,平均发病率50.2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8∶1,男性高于女性(P<0.001);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15岁儿童较少,以青壮年为主,20~30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2.64%。结论邯郸县乡镇间乙肝发病率差异较大,以20~30岁青壮年最多,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全程接种并同时开展>15岁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可有效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百色市西林县1995~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林县近18年疫情报告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5~2012年,西林县共检查本地发热病人173 39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005%;检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9 408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021%。结论西林县18年来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2004年起未检出本地传播疟疾病例。当前要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尤其是境外务工返乡民工疟疾监测与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输入性传染源,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元江流域,通过5年的面上监测和1年的设点研究,发现杀虫剂使用后40多年,微小按蚊的活动从室内转到室外,从村子内转到野外,人类和微小按蚊间的疟原虫传递多发生在室外;影响河谷区微小按蚊种群数量的关键生态学因子是降水;温度是影响其寿命的首要因子,其次是相对湿度。上述因素影响微小按蚊密度和叮人率;7—8月份种群数量不大,但病例却较多。结果揭示使用了40多年的DDT室内滞留喷洒为主的疟疾媒介控制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阻断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6.
谭斌  雷衍文  李剑雄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1):111-112,122
目的探讨湖南省嘉禾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嘉禾县2009~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信息、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嘉禾县2009~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逐年增加,共报告病例53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9.97/10万,重症病例11例,死亡3例;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病倒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其中男性389例、女性145例,男∶女比约为2.68∶1;大部分病例为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为最高;本病四季均有发病,高峰期在4~7月,2011年11~12月发病出现翘尾峰,共发病131例,占当年全部病例的41.99%;实验室监测肠道病毒EV71型占42.74%、CoxA16型占45.97%,重症病例中EV71型占90.91%,CoxA16型占9.09%,而死亡病例则均为EV71型。结论嘉禾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性分布明显,不同年份发病高峰不尽相同,年龄及性别差异明显,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多发人群和防治的重点;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是嘉禾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而肠道病毒EV71型则是嘉禾县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毒株,也是引发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濮阳市历年疟疾流行和防治历程,评价消除疟疾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为消除疟疾后的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濮阳市1953—2017年疟疾疫情、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等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濮阳市1953—2017年累计疟疾病例为2 610 142人,其中1953—1983年累计发病数为2 609 633例。曾发生两次大流行,发病率最高达3 519/万(1961年),1984年起降至1/万以下,1989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目标。2008年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消除疟疾阶段,濮阳市根据《河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建立了多部门合作机制,完善了疟疾监测网络,网络报告濮阳市相关的疟疾病例143例,全部为输入性,均得到规范管理,于2017年实现市级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濮阳市经过持续多年综合性防治,连续9年无本地感染病例,在河南省内率先达到市级消除疟疾目标。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与管理,防止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18.
云南陇川县疟疾流行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掌握陇川县疟疾流行程度与防治状况,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中国高传播区疟疾控制项目管理与技术方案》中的“疟疾基线调查技术方案”对陇川县的赛号乡、姐乌乡、城子镇进行疟疾流行程度、防治措施、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等调查。结果 陇川县、乡、村三级网络基本健全,基本能够开展疟疾病源监测工作。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阳性率县级、乡级分别为11.58%、2.90%;疟疾病人规范化治疗率乡级59.85%,村级62.16%。当地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仅为15.44%,中小学生疟疾知识知晓率29.67%。3个乡发热血栓、处方和走访的实际疟疾发病数估算分别是255例、2445例、955例,是原疫情报告数的1.67倍、16倍、6.24倍。疫情漏报率估算分别为43.50%、93.75%、84.93%。结论 陇川县疟疾流行势态仍然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防保人员疟疾技术培训和乡卫生院显微镜镜检设备,增强当地居民疟疾防治知识意识,规范疫情管理制度和疟疾正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的疟疾流行特征,并对疟疾防治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自1993年来龙岗区疟疾流行资料及采取的防控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外来暂住人口发病为主(80.98%),15~44岁人群发病人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8.43%;经连续多年采取各种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控制后期,疟疾发病率(x^2=4120.415,P=0.000)和“四热”病人的血栓阳性率(x^2=4644.65,P=-0.000)均显著低于疟疾控制期。结论龙岗区疟疾发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与监测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