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组织严重缺血或缺血性脑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基清除剂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就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常见失败原因。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203例成年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析常见失败原因,并探讨提高建模成功率的方法。结果成功建立模型160例(成功率78.82%)。主要失败原因有呼吸道梗阻14例(6.9%),脑组织穿刺伤4例(2.0%),麻醉过深3例(1.48%),注血过快至脑疝形成8例(3.94%),首次注血后长期意识障碍至全身衰竭11例(5.42%),其他原因3例(1.48%)。结论呼吸道梗阻、脑组织穿刺伤、脑疝、麻醉过深、术后营养衰竭等是导致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失败的常见原因,通过避免以上因素可以提高建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SAH后CVS与ET、NO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和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兔SAH模型,观察SAH前后动物进食量和神经功能改变,用放射免疫方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ET和NOx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SAH后CVS大鼠脑组织CGRP 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SAH 后CVS脑组织、血管CGRP m RNA 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CGRPm RNA 表达水平依次为基底节区、海马、大脑皮层和脑血管;注血后3d 各脑区、血管CGRPm RNA 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注血后30m in、注血后7d 显著下调(P< 0.01)。结论 CGRP m RNA 表达下调、舒缩血管物质失衡是SAH 后CVS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犬SAH后CVS、脑水肿研究及刺五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刺五加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犬SAH模型,用DSA等方法动态观察了刺五加对犬SAH后CVS的脑血管口径大小的影响,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刺五加组在枕大池注血后7d脑血管口径显著大于单纯注血组(P<0.05),而脑组织含水量则显著低于单纯注血组(P<0.05)。结论刺五加可以抑制SAH所致的CVS,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犬SAH后CVS血浆,CSF中ET,CGR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25只实验性犬SAH后CVS动物模型的血浆,CSF有ET及CGRP含量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性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的血浆,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ET含量开始升高,CGRP含量开始下降,至第7dET达最高值,CGRP达最代值。经蛛网膜下腔及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朱士文刘修芹李义召候清奎蔡鹏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1月以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84例,并发脑血管痉挛(CVS)84例(发生率为45.7%),在综合治疗的其础上加用硫酸镁和尼...  相似文献   

8.
静注山莨菪碱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1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发现有脑血管痉挛(CVS)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山莨菪碱(80~180mg/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90mg/日。用药12小时、3天、10天分别测定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6±56cm/s降至93±24cm/s;对照组由172±53cm/s降至121±37cm/s;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起效快(1小时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对应用山莨菪碱治疗CVS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90~340g),随机分为四组:A组(n=20)动物在制作模型前15d,每天灌喂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厂)10mg/kg。B组(n=20)在制作模型当天灌喂阿托伐他汀10mg/Kg,连续2d;C组(对照组,n=10)给予灌喂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D组(n=10),正常大鼠。枕大池注血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运动、感觉等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和枕大池二次注血制成兔SAH模型,观察SAH前后动物进食量和神经功能改变,用放射免疫方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ET和NOx-含量,以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SAH后大部分动物进食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rCBF下降.SAH后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NOx-含量下降(P<0.01).上述变化随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的增大而增加.川芎嗪治疗组上述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双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制成可靠的兔症状性SAH后CVS的动物模型.兔SAH后ET和NO含量的改变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而导致临床症状的恶化.川芎嗪可通过抑制SAH后ET和NO的变化而对CVS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患者常伴有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出血后4~14d为高峰期.CVS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有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表明SAH后CVS的发生率约30%~80%,约46%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是导致SAH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并发症[1].其病因机制复杂,研究表明多种因素与CVS的发生有关.本文就SAH后CV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Trapidi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家兔枕大池内注血构建SAH模型,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拮抗剂trapidil对脑基底动脉的影响。结果 脑基底动脉于SAH后48h明显变细;静脉或动脉内持续灌注trapidil 15min(1.5mg/min)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显示痉挛血管已明显扩张变粗,30min时达高峰。结论 PDGF可能参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病理过程,PDGF拮抗剂trapidil可有效缓解实验性SAH后脑血管痉挛,有望成为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SAH对照组和SAH+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18mg/kg)治疗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观察MP对脑基底动脉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生化技术检测各组兔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该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明显减轻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PKC活性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没有明显提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够明显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来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SAH对照组和SAH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18mg/kg)治疗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观察MP对脑基底动脉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生化技术检测各组兔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该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明显减轻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PKC活性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没有明显提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够明显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来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高致死率、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为45%。过去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做了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CV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论述,然而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SAH后CVS是由多因素所致,可能与内皮的损伤、平滑肌细胞内离子泵功能的紊乱和蛋白激酶(PKC)的激活、血管壁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细胞的增殖等有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压钳和单细胞通道记录等新技术的应用,医学界对钾通道的认识逐渐深入,在钾离子生理药理的研究领域特别是钾通道开放剂的开发项目上屡有重大突破,而后者也有望成为继钙通道阻滞剂后又一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而改善血管痉挛的临床用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报道,主要就SAH后钾通道的生理状态与CVS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及联合使用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脑血流(CBF)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A组:假手术+盐水,B组:SAH+盐水;C组:SAH+SOD;D组:SAH+NOC12;E组:SAH+SOD、NOC12。模拟制成48h后,通过Lase-Doppler血液仪观察各种药物持续静脉注射1h内C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模型上 ,尝试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血管造影 ,监测椎基动脉脑血管痉挛 (CVS)的新方法。方法 兔枕大池一次性注血 ,同时行逆行颈总动脉插管椎基动脉造影及开骨窗TCD监测。结果 逆行性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 ,注血前后血管直径差异明显 (P <0 .0 5 ) ,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增快 ,但中、重度痉挛之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一侧颈总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动脉造影 ,操作简便 ,结果可靠。采取开骨窗以提高TCD超声频率的方法 ,可获得兔基底动脉稳定的频谱图并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氢化泼尼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9例CT分级在Ⅲ级以下的SAH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治疗组,大剂量氢化泼尼松(1.0mg/kg)冲击治疗。②对照组,单纯应用一般治疗。氢化泼尼松冲击治疗3天后,行脑CT灌注成像扫描,监测颞叶及额叶脑血管灌注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判断脑血管痉挛的程度。结果9例应用大剂量氢化泼尼松加上一般治疗的患者,与单纯一般治疗组相比,临床症状及额叶、颞叶的脑血流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大剂量氢化泼尼松冲击治疗能够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灌注,从而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