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revican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其表达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revican 在正常成年动物及人脑中均有表达但其水平均较低,而在脑胶质瘤中具有相当高的表达并与其侵袭性有关,且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肿瘤中均未发现其表达异常增高的现象。因此,研究其分子结构、在脑中的表达及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能够为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损伤后再生困难主要由内在再生能力低下和外部抑制性环境所致。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神经元内调控轴突生长能力的重要因子,也可以通过调节外部再生抑制因子发挥作用。本文就mi RNA在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中作用进行综述。1 mi RNA与神经再生mi RNA是一类大小约22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调控~([1])。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常规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及放疗,但胶质瘤病人预后仍不容乐观,探索胶质瘤在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到,脑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与胶质瘤的关系尤为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青睐。一些lnc RNA在脑胶质瘤组织和瘤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异常表达的lnc RNA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胶质瘤的诊断、分级、治疗及预后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该病是与多基因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RNA水平检测基因的存在,分析基因结构变异和表达状  相似文献   

5.
转录后基因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近年对于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microRNA能够与靶基因mRNA配对结合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降解,从而发挥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icroRNA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发生与突触重塑的过程,但目前仅有少部分microRNA的功能及其相结合靶基因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公共的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找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并从理论上预测其功能。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检索中枢神经脱髓鞘患者白细胞的circRNA表达数据集,应用DESeq2算法计算差异表达的circRNA,将不同数据集得到的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比对,找出共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母源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揭示其可能的功能。最后,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对小鼠同源的circRNA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其变化趋势。结果 通过检索GEO数据库,筛选出2个多发性硬化(MS)外周血白细胞数据集,获得26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hsacirc0040823、hsacirc0018992、hsacirc...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CD4+T细胞在M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活性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对MS中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维持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当miR-NA表达异常时可能...  相似文献   

8.
Micro RNA(mi RNA)即小分子非编码RNA作为内源性干扰RNA的代表,能够显著改变靶蛋白表达,其在脑组织生理功能及神经母细胞瘤(GB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引起针对其治疗潜力及放化疗增敏方面的大量研究。本综述主要针对mi RNA在胶质瘤发生中的多重作用以及对病人的生存预后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并进一步阐述所选mi RNA在GBM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研究中,作为治疗靶位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强啡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八十年代初提出内源性阿片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近年研究提示可能是强腓肽参与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应用其拮抗剂有助于损伤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CNS)在受到各种外界刺激后数十分钟出现c—fos等早期快反应基因(IEGs)表达。其与多种疾病病理过程有关。本文综述了中枢神经系统IEGs的功能及癫痫、脑缺血和脑损伤后IEGs表达和调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 及其配体CXCL12 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二步法检测CXCR4 及CXCL12 在5 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0 例正常脑组织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 检测CXCR4 和CXCL12 在5 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CXCR4 在肿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0% (5/5),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0% (0/10);CXCL12 在肿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0% (5/5),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0% (10/10).半定量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CXCR4、CXCL12 显示:在肿瘤标本中全部检出,而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仅检出CXCL12 的表达.结论 CXCR4/CXCL12 信号通路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提出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44%;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5例(73.5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例(20.59%),病毒性脑膜炎2例(5.88%)。给予内科常规治疗,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痊愈21例,死亡4例;7例隐球菌脑膜炎痊愈3例,死亡4例。病毒性脑膜炎痊愈1例,死亡1例。本文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4例中总共死亡9例(26.47%)。全部患者在诊断前均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28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18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高热、头痛及意识障碍;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平均9±3分。脑脊液检查发现糖和氯化物降低明显。结论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③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狼疮活动度无关,而神经精神狼疮多发生于狼疮高度活动期,SLEDAI评分对二者鉴别诊断有意义;④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高热、头痛及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反复腰穿脑脊液检查对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BMP)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存活、繁殖和递质的表型等方面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在成熟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其受体表达。本文对BMP及其信号转导和调控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溶栓作用已被人们所熟知。近年研究发现tPA不仅是一种溶栓药,tPA的作用还具有:①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突触调节、突触重塑(包括长程增强效应);②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参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水肿形成、出血性转化,也能促进血管重构、血管发生、神经发生和轴突再生;③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本文重点讨论tP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所发挥的多元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以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MND)中最常见的类型。运动神经元中的病理性TDP-43是ALS的病理特征。此外,散发性ALS运动神经元中作用于RNA的次黄嘌呤腺苷脱氢酶(ADAR2)减少、具有未经编辑Q/R位点的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增加,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属性受影响,Ca2+通透性增加,Ca2+流入胞质增加导致神经元死亡。ALS运动神经元死亡包含病理性TDP-43和ADAR2活性下降,两种病理变化可能在细胞死亡中存在一定联系。ADAR2 mRNA是TDP-43蛋白的靶RNA,TDP-43蛋白在ADAR2的表达中起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者探讨ALS的基因治疗可能性: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外周静脉给予9型腺相关病毒载体(AAV9),可上调鼠运动神经元ADAR2,引发外源性ADAR2在中枢神经元表达,从而有效防治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神经元的获救可能与TDP-43基因的正常表达有关。AAV9介导的ADAR2基因植入可能为ALS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57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3个月,地点定向障碍,计算力和理解判断力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强化不均匀。术中可见病变区域脑组织稍膨胀,表面黄染,切面组织颜色灰白,质地较软,血供较丰富。组织学表现为以血管为中心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破坏血管壁,部分区域增生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伴大量吞噬细胞浸润及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伴小血管增生,血管壁呈玻璃样变性,呈淋巴瘤样肉芽肿结构;部分区域增生的淋巴细胞弥漫成片,B细胞所占比例升高,细胞呈明显异型性,并具有憎K链的单克隆性扩增,表现为淋巴瘤样改变,EB病毒检测阴性。结论淋巴瘤样肉芽肿作为淋巴瘤的前期病变,应该被列入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及多发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样肉芽肿与EB病毒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寡克隆区带(OCB)、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及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 OG )抗体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入组9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MS 30例,NMO 61例)及5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首先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间OCB、脑脊液及血清中抗MBP抗体、抗MOG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再分析观察组中MS亚组及NMO亚组间上述指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2组比较,OCB、血清抗MBP抗体及血清抗MO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MBP抗体及脑脊液抗MO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亚组与NMO亚组,OCB、血清抗MB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MBP抗体、血清抗MOG抗体及脑脊液抗MO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B阳性对诊断MS具有重要意义。血清抗MBP抗体及抗MOG抗体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血清抗MBP抗体在MS与NMO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E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囊肿位于颈段2例,左侧脑室1例,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C1-C2段囊肿全切除,C6~C7段囊肿次全切除,左侧脑室囊肿大部分切除。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EC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颅内罕见。MRI对E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感染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的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本综述阐述了两个独立的现象。(1)在脑梗死细胞水肿高峰期,及脑梗死数周后存在免疫抑制,可能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同时受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增强有关;(2)副交感神经活化对非特异性免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以抑制特异性免疫。据此我们推测脑梗死后高发的感染率及免疫反应受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迷走神经活性的增加及继发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发育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生长因子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其除具备营养神经元、保护和修复受损神经等生物学效应外,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