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预防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上报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深圳市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91起,中毒人数1134人。发病高峰季节为5-10月,共发生70起,占总起数的76.9%。工厂工地企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共71起,占总起数的78.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3.6%,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结论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工厂工地企业的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了解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该起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结论:餐饮单位要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增强法律观念和卫生意识,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食物中毒应对处置,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29日,齐鲁石化公司热电厂一食堂发生了一起19人集体食物中毒,经齐鲁石化公司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的检验,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认定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一起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区近5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按照中毒原因、中毒时间、细菌类型等进行科学统计.结果 共收集到近5年来食物中毒病例236起,经过分析得,细菌别类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116例,占49.15%,其它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55例,23.30%、42例,17.80%和23例,9.75%.按中毒多发时间分析,食物中毒主要发生春、夏两季,分别占33.25% 和55.60%.结论 我区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中毒食品主要是海水产品和肉类食品,其主要原因为春、夏秋季节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之一些餐饮场所卫生条件不规范导致.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0年9月20日海南省某重点中学发生食物中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有病人经治疗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结果在墩、刀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6日和7日,温州市××集团公司部分职工出现胃肠道疾病爆发事件。217人到各医院就诊,最终确定207人符合病例定义。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疾病爆发与食用该公司中心食堂5月6日中午提供的盒饭有关,但未能进一步确定可疑食品。共采集了67份肛拭样本,1份和6日中餐内容相同的6日晚餐盒饭以及其他2份食物样本。通过临床的、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的调查以及对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确认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集团公司中心食堂向各××路线上工作的约2 000多位职工提供中餐、晚餐盒饭。2005年5月7日,温州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查明2017年6月1日—3日珠海市某海岛建筑工地工人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和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可疑餐次食物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肛拭子等样品进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析。结果 该建筑工地共有病例51例,罹患率为54.3%,其中中交三航钢筋班46例,上海建工公司5例。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96.1%)、腹痛(94.1%)、恶心(70.6%)、呕吐(64.7%)、发热(31.4%)、WBC升高(77.8%)。流行曲线表现为点源暴露,病例的共同餐次为6月1日中交三航钢筋班食堂提供的晚餐,经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凉拌猪耳是危险食物(OR=9.684,95%CI:2.452~38.242)。21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制作凉拌猪耳的厨工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PFGE分析结果 显示19份病例肛拭子和厨工肛拭子同源性为100.0%。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厨工污染凉拌猪耳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加强厨工的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宣教,规范凉拌菜等高危食物的制作和储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发生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占35.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1%、沙门氏菌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2.6%、蜡样芽胞杆菌占2.6%;以第3季度最多占33.3%;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中毒则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76.8%。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第3季度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0年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及在食品中的分布状况、生物学特征。方法对食品中检出的15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对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 159株副溶血弧菌共分46个血清型,血清型以O2:K28最多,占6.67%,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相似性均在80%以下,菌株谱型差异较大。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结论食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菌型非常分散,食品之间存在严重交叉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及流通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分析2012年7月19日发生于广西北海市某饭店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旅游团食物中毒原因,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现场样品采集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事件发病人数共53例,罹患率67.95%(53/78)。调查发现涉事旅游饭店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实验室检测结果:4份样品未检出目标致病菌;病例肛拭子标本5份中4份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1。结论须加强旅游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防止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本中心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资料采用Excel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共发生疑似细菌性中毒事件112起,检出致病菌阳性69起(检出率为61.61%)。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7—10月份检出频数最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为主。检出的致病病原菌最常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环境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污染饭菜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用具为主。结论本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重点应以餐饮业为主,应着重加强对环境、用具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