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亚君  刘恩顺 《光明中医》2013,28(6):1097-109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第3条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本条论述胸痹典型的证治与方药,从表面文字来看,仲景论脉象言迟复言数,迟数并见,犹似矛盾,令人费解,历代医家对此注释不一,文章就文献中几种主要的观点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言道:"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条文脉象中同时出现"迟脉"与"数脉"这两种相反的脉象,缘何如此,历代各家众说纷纭,文章在分类综述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观点,盼有助后学对此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正>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原文第三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论述了典型胸痹病的证治方药,对现代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条文中“关上小紧数”句,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于此略陈管见,就教于贤达。历代医家对此句的注释,归纳起来约略有四。徐忠可从病机上解释,认为“关主阴,阴寒相搏则小紧而数。数者,阴中挟燥  相似文献   

5.
周嘉平 《四川中医》2001,19(10):6-7
《金匮》胸痹篇提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以宣痹通阳为主,以括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治方剂。中焦阳虚者,以人参汤补中助阳;痰浊内盛者,药用瓜萎、薤白搂主涤痰理气,温化宣通,以除痰浊;阴寒内盛轻者,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重者,则宜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临证治疗胸痹,须重视活血化瘀和寓通于补的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疾病遵循胸痹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及三大并发症。胸痹证情缓解时,应注意调节饮食、调畅情志以疏通气血。  相似文献   

6.
丁跃玲 《四川中医》2009,27(4):32-33
水气病的形成原因复杂,涉及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功能失调,《金匮·水气病》云:“……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揭示了少阳与小便不利及水气病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研习经典,认为“少阳脉卑”在理论上体现了《内经》少阳属肾说,强调少阳在水气病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示疏利少阳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7.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数咏,除表现在火热亢盛和阴虚内热的热证中,尚见于以下多种情况。【表邪外泄】《伤寒论》57条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49条曰:“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此脉数,并非风寒表邪热化,实乃卫阳正气与风寒表邪交争激烈,正将胜邪,邪随汗泄之信息。可用桂枝汤之辛温解表促使邪随汗泄。待其汗出微微则脉  相似文献   

8.
迟、数脉是根据脉象速率判断病性而性质相反的两种脉象,张仲景论之颇有特色。《金匮要略》全书共22篇,涉及迟、数脉的有16篇,计41条文。其中单论迟脉的条文有12条,意义在于多主寒证、常主虚证、可主瘀证、亦主热证;单论数脉的条文有23条,意义在于多主热证、常主虚证、亦主寒证;迟、数两脉兼见并论的条文有6条,见于疟病、胸痹、腹满、水气、消渴、疮疡病篇。意义在于阐释复杂病机、辨别寒热病性、鉴别多变证候、论述病发机理、分析虚实病因、指导诊断治疗。一脉主多病,意义深远,已远远超出了迟、数脉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宋建平  陶士忠 《河南中医》1993,13(5):209-210
笔者认为胸痹虽以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上焦症状为主,但与中焦脾胃关系密切,注重中焦是<<金匮>>治疗胸痹特点之一。其理由有如下几点:脾胃与上焦部位相邻,经络沟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胃机能失常是胸痹的重要成因:从西医观点看,许多食管、胃及肠道疾病亦可引起胸背痛或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吴瑭在《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记载脉象20余种,计达78条,其中数脉就有20条,充分显现了数脉在温病中的重要性与主病特点。本文就此浅加分析,以供同道参考。一、温病之脉本数,数脉分主寒热数脉多主热。温病感受温热阳邪,体内阳热亢盛,故其脉多数。《条辨·下焦篇·第22条》(以下简称《下·22》,余皆仿此)明言:“温病脉,法  相似文献   

11.
12.
通常情况下以脉对病而言,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即为脉症相逆。笔者仅以《金匮》中的“脉症相逆”条文,略陈管见。阳病见阴脉《金匮》主论杂病,以脏腑经络气血等为辨证核心。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主要是气血功能的变化。而气血功能的变化多反映在脉象上。在腑病过程中,阳气亢奋,其脉搏指有力(阳脉);而转为(腑病及脏)气息微弱,其脉应指乏力的(阴脉),多显示病势较重,或预后不良,故称“难治”或“死候”。阳病见阴脉(腑病见脏脉)者“死”,“难治”具有两分法的临床意义。如《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  相似文献   

13.
14.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篇》(以下简称胸痹篇)之胸痹是指胸部疼痛之疾患,心痛是指正心窝部疼痛之病,而短气是呼吸短促之症,此三者均为上焦阳虚,阴乘阳位所致。冠心病心绞痛之疾,似  相似文献   

15.
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教授,行医五十余年,善用经方治病,尤对《金匮要略》有独特的见解,在实践中有所发挥。曾对此书“胸痹心痛气短病脉症治”篇的全文加以注释,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指导冠心病的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赵锡武老大夫生前对本篇的逐条释义与临床印证整理如下,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心痛病位的见解,认为将心痛解释为胃脘或心窝部位疼痛,有失仲景本意,并从仲景有关原文、后世注家观点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说明心痛之病位主要指心胸部位。  相似文献   

17.
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浮脉与沉脉是一对反映脉位深浅的相反脉;《素问》中"浮"与"沉"则用来描述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脉位的动态变化。通过对《素问》中"浮"脉与"沉"脉相关记载的分析,探讨其与现今国家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认识的异同,以期为目前的脉诊教学提供参考,为丰富和发展脉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仲景对虚劳病的诊断尤重脉象,把脉诊用于分析病机、辨别证型、确定治则、判断预后等多方面,为后世临床重视脉诊合参树立了典范。本篇首条条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相似文献   

19.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历代医家对“痛而不可触近”的注释颇多,但均未画龙点睛,使学者无从理解其实质,诚难辨矣。余不揣愚陋,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难经>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在脉学中的地 位,无可厚非,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推崇"独取 寸口"这一沿用至今的诊脉方式,及其在"独取寸 口"诊脉方面的独辟蹊径的创新阐述,使此诊脉方 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切脉法的先驱.考究其原理是 五脏六腑之气变现于气口,通过切寸口脉可辨知五 脏六腑之气.此法类同于全息理论中整体各不同限 级的、不同层次的全息元与整体的联系,亦即寸口 这一局部全息元及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这一整体 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