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食管巨大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进食梗噎1个月。CT示纵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食管平滑肌瘤可能。胃镜示距门齿25~29cm处食管后壁向腔内隆起,表面糜烂,黏膜片状充血,考虑胃肠间质瘤。钡餐示食管中段有一龛影,直径4cm。行食管中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壁内,分别向腔内及浆膜面突出,浆膜面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不易分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前诊断为无功能性肿瘤2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1例,均实施开放手术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6个月~8 a,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为罕见肾上腺肿瘤,预后良好.其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神经鞘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6例良性,1例恶性,随访2~8年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前诊断为无功能性肿瘤2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1例,均实施开放手术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6个月~8 a,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为罕见肾上腺肿瘤,预后良好。其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女,25岁.左鼻腔鼻塞、流清涕0.5 a余.手术见左鼻腔充满不规则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质脆,触之易出血,有蒂,基底位于下鼻甲上部,肿物切除.病理检查:息肉大小3 cm×2 cm×1cm,分叶状,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镜下肿物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瘤组织排列成束状、栅栏状,胞浆少,核呈杆状或梭形,无病理性核分裂.病理诊断左鼻腔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8.
9.
良性及恶性神经鞘瘤同属周围神经外胚层肿瘤.发生于气道的良性神经鞘瘤不多见,恶性神经鞘膜瘤较罕见,我科诊治一例神经鞘瘤,经过两次手术,术后病理报告分别为良性和恶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3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5~70(平均35.3)岁。右侧17例,左侧15例,双侧3例。病程1个月~12a,平均3.8a。肿块位于颈部17例,咽旁9例,鼻腔、鼻窦4例,舌根部3例,咽部2例。以局部发现无痛性肿块就诊者16例,以声嘶、刺激性干咳、伸舌偏斜或霍纳综合征等病灶神经麻痹症状就诊者8例。肿瘤直径1.5~12cm。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间 60例小肠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7月70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治疗手段。结果小肠间质瘤患者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血便,腹部包块等。极低风险5例,低风险18例,中风险13例,高风险34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DOG1、CD34、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结蛋白(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95.7%(67/70)、100%(11/11)、51.4%(36/70)、5.7%(4/70)、12.9%(9/70)、60.0%(42/70)、0%(0/70)。治疗上主要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伊马替尼主要用于无法切除,转移或中、高危险度的患者。结论小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表现,发现时往往肿瘤较大、风险度高,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提高其检出率,目前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为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行介入栓塞,4例行病变肠段切除,5例均痊愈出院,1倒因肠吻合口瘘死亡。随访中3例无复发,2例有大使隐血阳性。结论: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病变的准确定位,并应避免在肠系膜边缘血管异常部位作吻合。介入栓塞治疗可行,但仍有再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14.
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部分国内外资料,分析讨论7例脾囊肿病例。结果:7例均手术治疗,行全脾切除4例,其中1例保留了副脾,1例行脾片移植,行半脾及囊肿切除3例。本组均治愈。结论:脾囊肿少见,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明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超及CT检查,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性质、分别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5.
刘凌  李年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51-2253
【目的】探讨引起非胃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9收治的7例非胃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结合症状和体征,并采用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胃瘫,及时采取胃肠减压、促胃动力、心理治疗、静脉营养等非手术综合治疗均得到治愈,疗程37.5(18~57)d。【结论】非胃手术后胃瘫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采用促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须加强心理治疗,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小肠破裂1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破裂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提高对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伤后12 h内手术75例(58.6%),12~24 h手术31例(24.2%),24 h后手术22例(17.2%),其中小肠缝合修补92例,小肠切除36例.治愈125例,死亡3例.死亡主要原因为就诊晚,合并伤严重致休克难以纠正,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4例,肠粘连2例,肺部感染、肠间脓肿及膈下脓肿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并予全身治疗可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术后早期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对32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8天内,非手术治疗27例,再次手术5例(腹内疝2例,引流管压迫 粘连2例,非手术治疗逾期无法缓解1例).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炎性梗阻(约占90%),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治疗.明确为绞窄性肠梗阻及治疗后逾期无效者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肾损伤的临床资料。7例均行尿常规、B超、CT检查,4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5例术前确诊,2例术中确诊;7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病理肾损伤多数可通过外伤史结合影像学检查获得诊断,对于外伤史不明显者,积极手术探查有助于保护损伤肾功能。处理原发病变后的肾脏修补术为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随着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的普及应用,早期大肠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特别是放大电子结肠镜及结肠超声内镜的开发利用,为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本文就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剖腹探查术中,利用内镜透照方法检查全小肠。结果:对17例小肠出血皆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