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延长口腔生物材料的使用寿命,是当今口腔治疗学与材料学的关注点。 目的:评价3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效果。 方法:在体外模型中对离体牙进行统一造模,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MZ350树脂、3M流体树脂及P90树脂3种修复材料充填后材料与牙体的结合界面。 结果与结论:3种材料都显示了与牙体组织基本良好的结合性能,3MZ350树脂微裂隙多出现在粘接剂层,可有空泡出现;P90组树脂材料侧有断裂纹;流体树脂微裂隙很小,这与其流动性有关系。说明3种材料都可以直接充填,良好的边缘封闭性能的粘接剂可有效减少复合树脂-牙齿界面的微渗漏,增加树脂修复的成功率。关键词:复合树脂;楔状缺损;光固化;结合界面;扫描电子显微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23  相似文献   

2.
下颌切牙牙槽骨骨吸收前后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利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的方法研究观察下颌切牙牙槽骨骨吸收前后在垂直载荷、15°斜向载荷、30°斜向载荷分别作用下牙槽骨骨组织表面的vonMises应力分布特点及牙齿的舌向位移值。在垂直载荷、15°斜向载荷作用下,牙周健康的下颌切牙牙槽骨骨组织表面von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是13.171和14.315MPa,均位于根尖处牙槽骨,舌向位移值分别是0.056和0.197mm;在30°斜向载荷作用下vonMises应力最大值是15.262MPa,分布于根尖处牙槽骨和牙槽嵴顶,舌向位移值为0.324mm。而牙槽骨骨吸收达根长1/2时,在垂直载荷作用下vonMises应力明显增加,最大值位于根尖处牙槽骨;在不同的斜向载荷作用下,所产生应力继续显著增加,vonMises应力最大值可达牙周健康的下颌切牙的3~5倍,分布部位完全由根尖处牙槽骨转移到牙槽嵴顶,分布的面积也越来越小,发生了由面分布到点分布的转变,应力越来越集中于某一点。且牙齿已发生明显的舌向位移,可高达2.850mm。提示当牙槽骨骨吸收接近根长1/2或以上时,在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应考虑进行调牙合、松牙固定术等治疗,分散牙合力以避免过大应力的产生和应力分布的改变,减轻对牙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计算不同硬度隐形矫治器产生的力学效应,为其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中切牙近中移动0.3 mm矫治设计量,弹性模量分别为415.6、816.308、2 400 MPa的3个隐形矫治器有限元模型,用三维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矫治器、牙齿、牙周组织的应力应变分布及位移,对不同弹性模量隐形矫治器作用下的上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条件下,中切牙所受的应力及位移最大,最大位移量为0.17 mm,其冠方的初始位移大于根方,矫治牙始终做倾斜移动;侧切牙次之且位移与中切牙相反,最大位移量为0.10 mm。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大,隐形矫治器产生的应力增大,应变减小,牙周组织所受的应力及矫治牙位移增大。结论 隐形矫治器的硬度越大,目标矫治牙的位移量和矫治效能增大,但对于牙齿三维方向上的移动控制能力并未增强,临床上建议添加附件或是配合固定矫治器达到牙齿的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TGF-β微泡靶向治疗对大鼠受损骨骼肌再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包载TGF-β微泡)、单纯药物组、单纯微泡组(不包载药物)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4组均进行超声透射操作,且时间及频率保持一致。测量受损腓肠肌收缩应力和松弛应力,观察受损腓肠肌光镜及电镜变化。结果损伤后1、5、9 d各组腓肠肌收缩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时,实验组和单纯药物组腓肠肌收缩应力明显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单纯药物组腓肠肌收缩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力松弛方面上,损伤后第1天,实验组腓肠肌松弛应力均低于其余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显示,实验组受损部位在第9天时肌纤维数量增加明显,第14天时基本未见瘢痕形成。电镜下实验组腓肠肌细胞线粒体和肌浆网增多,新生肌细胞和卫星细胞明显多于其余3组。结论 TGF-β微泡靶向治疗能明显改善大鼠骨骼肌损伤后收缩应力及恢复应力衰减,同时能明显促进受损骨骼肌的修复和再生,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 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 随机分为A、B、C、D共4组, 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 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 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 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 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 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 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 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 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药物从可溶胀高分子材料中释放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药物从可溶胀高分子材料中释放的数学模型.同时考虑溶剂渗透引起材料松驰膨胀,在模型中引入了刻画应力应变关系的弹性体方程.用摄动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利用溶胀界面数和扩散德伯拉数,对不同机理控制下的介质移动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特别对材料松驰控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仿真模拟大鼠皮质骨切开后正畸牙齿移动,分析切开手术对大鼠牙颌结构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皮质骨切开手术,并根据加载方向及牙根部位对牙周膜及根周牙槽骨进行细分,计算磨牙与切开骨块初始位移及各细分区域内牙周膜、牙槽骨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上颌第1磨牙在正畸力作用下近中倾斜移动,最大位移集中于牙冠远中尖;皮质骨切开能增加牙槽骨块初始位移。牙周膜最大主应变集中于近远中颈部,最小主应变集中于远中根尖部;皮质骨切开对牙周膜应变的分布及水平有明显影响;皮质骨切开能够明显增加牙槽骨中应力水平,并使高应力区集中于牙根近中牙槽嵴。结论皮质骨切开能够改变正畸矫治力在牙齿及牙周组织中的分布,使其有利于局部牙槽骨改建,实现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物力学角度认识皮质骨切开辅助正畸牙齿移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隐形矫治中下颌尖牙在不同移动方式下的机械响应。方法 根据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建立下颌前牙及牙周组织有限元模型,模拟尖牙在颊舌方向上的平移、倾斜、旋转,以获得这3种不同移动方式下尖牙及其牙周膜的位移和应力。结果 尖牙的初始运动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主要由尖牙的运动类型决定。在平移和倾斜移动中,牙周膜的应力分布和尖牙移动趋势相似。尖牙旋转的整体移动趋势在相同的位移幅度下远远大于平移移动的整体运动趋势。结论 下颌尖牙对不同移动方式的机械响应方式及程度是不同的。熟悉牙齿的这些响应的差异有助于利用不同运动方式牙齿的机械响应特点,设计更加合理的隐形矫治方案,避免损伤牙周组织,并且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牙齿矫正。  相似文献   

9.
药物从片状溶胀控制释放系统中释放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药物从可溶胀高分子材料中释放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药物从可溶胀高分子材料中释放的数学模型。同时考虑溶剂渗透引起材料松驰膨胀,在模型中引入了刻画应力应变关系的弹性体方程。用摄动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利用溶胀界面数和扩散德伯拉数,对不同机理控制下的介质移动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特别对材料松驰控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三种高分子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对比,筛选最适于经蝶窦入路进行颅底重建的高分子材料。方法:记录材料膨胀倍数、速度等性能的数据。自建模拟颅内压的物理模型,制作1.0 cm~2.0 cm的人造漏口,用筛选出的高分子材料填补,评估被选材料的抗渗漏性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材料的可用性。结果:生物医用高吸水树脂,具有吸水迅速,膨胀率大的优良特性,与其他材料加工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保水时间长,抗渗漏强的物理特性,实验中表现最为优异。结论:生物医用高吸水树脂同塑型医用硅胶联合使用,组成复合材料将更适宜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