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儿童恶性淋巴瘤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例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细胞形态学及其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HD13例(17.10%),NHL63例(82.89%)。病理类型中,NHL以淋巴母细胞型最多见(38.16%);HD以混合细胞型多见(10.53%);NHL易发生骨髓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治疗方法上多采用联合化疗,部分Ⅰ、Ⅱ期病人化疗结合放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对于肿物过大者加局部放疗。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具多样性且不典型,容易误诊,必须予以足够重视。肿瘤组织的病理分型诊断非常重要,确诊病例须坚持长期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评价胸腺肽α1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4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有病理学诊断;霍奇金病(HD)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8例;B细胞来源38例。T细胞来源11例;均为首次治疗。karnofsky评分60~100分;男性患者35例。女性14例。临床分期:Ⅲ期30例。ⅣB期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20例)和迈普新(胸腺肽α1)组(29例)。  相似文献   

3.
杨浩  刘建  杨丹丹  赵正凯  高敏   《四川医学》2023,44(10):1077-1081
目的 明确多层螺旋CT鉴别腹盆腔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价值。方法 腹盆腔恶性淋巴瘤66例,其中HD 16例,NHL 50例。通过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观察腹盆腔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及解剖分布。结果 恶性淋巴瘤CT增强,HD中13例为均匀密度,3例为部分坏死;NHL中39例为均匀密度,11例为部分坏死,两者强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和NHL均优势累及腹主动脉周围上下部、肠系膜根部、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胃韧带;盆腔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髂总动脉,其次为髂内动脉;两者解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和NHL多同时累及2个部位以上的淋巴结。恶性淋巴瘤亦累及肝、脾、肾、胃肠等淋巴结外器官,其中以脾受累最为常见。HD和NH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显示HD和NHL累及腹盆腔淋巴结的病理改变及优势解剖分布,有利于两者诊断、分期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1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ML)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39例M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39例ML患者中,霍奇金病(HD)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28例;HD平均年龄41.8岁,NHL50.0岁;HD均有淋巴结肿大,而NHL72.7%有淋巴结肿大;HD27.3%有结外累及,NHL75.8%有结外累及;HD、NHL分别有45、5%、37.5%出现全身症状;治疗上则以CHOP及改良CHOP方案化疗为主。平均随访23.4个月,死亡12例,3年生存率为55、6%。结论:头颈部ML以NHL多见,且发病年龄偏晚。首侵颈淋巴结者易确诊,临床分期对评估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ML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3例,31例采用综合治疗,7例采用单纯化疗,38例1,3,5a生存者分别为5,14,12例,存活患者中以临床Ⅰ,Ⅱ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中以Ⅳ期为多。结论:早期明确ML的诊断并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小蜂  唐超生 《华夏医学》2002,15(1):119-121
综合疗法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原则,无论是霍奇金病(HD)或非霍金淋巴瘤(NHL),目前多主张以全身化疗为主,放化疗结合,并强调化疗的剂量强度,难治性及复发性NHL则主张大剂量多药联合化疗,此外,骨髓移植及外周干细胞移植,为部分具有不良因素,恶性程度高者创造了治疗机会,免疫疗法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强,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是儿童时期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小儿肿瘤的15%~20%,临床上分两大类:何杰金病(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近年来 NHL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高于HD。我院1992~1995年共收治15例儿童恶性淋巴瘤,10例NHL应用Multicenter Protocals(MCP)方案化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LR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10例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治疗情况、病理类型、影像学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有,有8例患者为NHL(占80%),其中有6例低度恶性NHL(占75.00%)、有2例中度恶性NHL(占25.00%);有2例患者为HD(20%)。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胸闷等,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影音或肿块。9例手术患者,在术后有7例行化疗,有2例行放疗。2例HD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为62个月,8例NH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为34~39个月。结论: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需要通过手术病理确诊,其影像学和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其主要的病理类型为NHL,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加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9.
170例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淋巴瘤(lymphoma)的临床特点,提高头颈部淋巴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间湘雅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70例头颈部淋巴瘤。结果:肿瘤好发部位为鼻腔鼻窦、颈部和扁桃体。170例淋巴瘤中,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161例,NHL中T细胞性淋巴瘤占60.9%,B细胞性淋巴瘤占36.0%,混合型和未定型占3.1%。HD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NHL有淋巴结肿大者占34.8%。治疗上则以CHOP方案化疗及放疗为主。结论:头颈部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治疗,改善愈后,方法:复习1995年4月至1998年1月,18例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胃肠淋巴瘤,均经的中病理证实,均为NHL,其中17例为B细胞系,1例为T细胞系,胃12例,小肠(回肠)2例,结肠3例,按Ann Arbor分期,I期12例,II期6例,治疗以手术加COP/CHOP方案为主,其中,3例以化疗加放疗为主,全组3年无瘤生存率88=8%(16/18),结论: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胃,其次为回肠,结肠少见,以NHL,B细胞系为主,确诊依赖于病理,以综合治疗为主,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腹部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淋巴瘤的CT影像诊断特点,及时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恶性淋巴瘤4 3例,其中何杰金病(HD) 4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 39例,全部进行CT增强扫描。结果:累及腹部淋巴结的39例,75 .0 %HD和82 .1 %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2 5 .0 %HD和1 7.9%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和NHL 累及小网膜(30 .2 %)、肠系膜(2 5 .6 %)、胰腺周围(5 1 .2 %)、腹主动脉周围(79.1 %)。7例胃肠恶性淋巴瘤均示胃肠壁不规则增厚,3例伴淋巴结增大。NHL 中1 8例脾增大,1 5例呈均匀密度增大,3例有占位征象。结论:CT检查能较好显示腹部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及结外器官病理改变、病变范围,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其临床的分期及疗效的判定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1983~2005年间我科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维吾尔族病例蜡块,对其进行重新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CD15、CD30、CD45RO、CD20),按WHO淋巴瘤新分类(2001)重新定性和分类。结果:52例原诊断为HL的病例中除1例为反应性增生外,其余51例均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30例NHL中1例为CHL。52例CHL中结节硬化型(NS)29例,混合细胞型(MC)13例,富于淋巴细胞型(LR)8例,淋巴细胞减少型(LD)2例。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各亚型的分布特点为NS型最多见(55.8%),其次为MC型,LD型最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l-2/IgH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和不同类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标本中bcl-2/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2种细胞系,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bcl-2/IgH基因重排,其中,36.4%滤泡型NHL及18.2%弥漫性NHL有重排。bcl-2基因断裂点绝大多数(8/9)位于主要断裂区(MBR)。结论:b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ML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11岁~67岁,中位年龄为46岁。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3例。41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27例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结果:68例患者的1a、3a、5a生存率分别为44.12%、19.12%和13.23%,存活患者中以临床I期、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以期、期为多。结论:颌面颈部ML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丹  王树叶  王巍  李晓霞 《医学综述》2012,18(13):2119-2121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及其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57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分型中HBV感染进行评价;随机抽取恶性肿瘤257例(肝癌除外)和健康志愿者100例,比较HBV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HBV感染率远高于其他肿瘤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群;而其他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细胞NHL的HB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T细胞NHL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B细胞性NHL患者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T细胞性NHL,HBsAg阳性者和HBcAb阳性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后肝功能损伤比较,HBsAg及HB-cAb阳性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HBsAg阳性者应提前给予抗HBV病毒治疗,可减轻化疗后肝功能损害;HBcAb与NHL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中线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选用单克隆抗体CK、LCA、UCHL1、L26检测28例中线NHL,4例鼻咽癌(NPC)和2例坏死性鼻腔炎的组织表型抗原。结果:28例中线NHL中,27例阳性表达LCA(白细胞共同抗原);20例(71.4%)UCHL1阳性,为T细胞淋巴列(28.6%)L26阳性,为B细胞淋巴瘤。无1例表达CK(C  相似文献   

17.
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及其与化疗后肝功损害发生和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8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分期、分型中HBV感染进行评价,比较HBV感染的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肝功损害情况。结果 80例恶性淋巴瘤伴HBV感染者(HbsAg阳性)15例(占18.75%),男性感染率较女性高,30~60岁组感染率最高,伴HBV感染患者几乎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分期间感染率差别不大,B细胞与T细胞来源患者间HBV感染无明显差异;伴有HBV感染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肝功损害常见,且程度较严重。结论 NHL伴HBV感染率高,化疗后肝功损害发生率高,提早给予抗HBV病毒治疗可控制HBV复制,同时减轻化疗后肝功损害,为淋巴瘤患者正规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争取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82天。发病和入院检查有不规则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有的甚至有腹痛、下肢疼痛。经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结论: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再进一步作淋巴结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