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切实落实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对2011年本院出生的3598例新生儿发生86例(2.3%)皮肤脓疱疮感染进行分析,制订并落实控制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的措施,监测2012年、2013年上半年产科出生的4282例和2215例新生儿发生皮肤脓疱疮感染率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2012年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率为0.56%,2013年上半年感染率为0.63%。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x2=1171.82、1149.22,P〈0.01)。结论加强分娩室管理(分娩室环境、产前产道、会阴部清洁消毒及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强调手卫生,改善分娩室、新生儿沐浴室环境及流程,可有效减少院内新生儿脓疱疮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脓疱疮的预防作用。方法:6 2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3 150例与观察组3 050例。对照组按产科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维度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脓疱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75例发生脓疱疮新生儿中,出生后1~3 d发病30例,4~6 d发病36例,观察组17例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中1~3d发病6例,4~6 d发病8例,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新生儿预防或降低脓疱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瘫患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864例住院的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2年1~12月948例住院的脑瘫患儿作为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脑瘫患儿中11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45%;对照组患儿中178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达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邹丽君 《全科护理》2015,(4):361-36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护理防控措施。[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产科分娩的1 600例新生儿中选取发生医院感染的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最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而脐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及结膜炎较少见;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与胎龄、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每日探视人数均有关,尤其以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较长及每日探视人数较多则易发生感染,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途径及致病菌较多,实施有效护理防控措施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出生的246例正常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及脐部感染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及脐部感染的发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CQI实施前该院感染管理的质量状况,将不同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若干CQI质量管理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标准运用CQI理念采取相应质量改进方案。比较改进措施前后的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CQI实施后消毒率、医疗废物管理合格率以及医护人员相关知识考试合格率均有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394例,感染率为4.63%,医院感染率要明显低于改进前(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率的发生、强化各级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医务人员的参与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隔日沐浴在新生儿感染及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5月—2016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0例新生儿采用每日沐浴,观察组120例新生儿采用隔日沐浴(不沐浴的一天,进行查体),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纯母乳喂养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日沐浴可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皮肤状况,提高新生儿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护协作型责任小组在控制重症医学科(ICU)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1 0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收治的1 11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工作模式控制ICU院内感染,干预组由医护协作型责任小组参与ICU院内感染的控制管理。结果对照组中有39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73例,干预组发生医院感染377例,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44例,两组医院感染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855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组为677例,两组使用抗菌药物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医护人员洗手率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作型责任小组能有效降低ICU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全面提升ICU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品管圈模式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产科3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0月~12月出生的190例新生儿为实验组,实行品管圈活动。产科2013年10月~12月出生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19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人员新生儿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工作效率、团队协作精神及家长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的掌握、工作效率及团队协作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房"品管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脐带残端修剪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对脐带残端早期修剪 ,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方法随机抽取 2 0 0 2年 4~ 10月本院产科分娩新生儿 12 0例为试验组 ,出生后 4 8~ 72h内脐带残端修剪。抽取 2 0 0 1年同期本院产科分娩新生儿 ,采用传统脐带处理方法 14 0例为对照组 ,对两组脐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 12 0例有 2例脐部感染 ,脐分泌物培养阳性 1例 ,脐部感染率为 1 6 6 % ;而对照组 14 0例中有 10例脐部感染 ,脐分泌物均为阳性 ,脐部感染率为 7 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新生儿脐带早期修剪 ,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护理方法 ,减少了新生儿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4 h测量腋窝温度;对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和42 d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皮肤接触1 h、2 h、4 h,干预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新生儿体温,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护理管理措施在防控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探寻措施并实施干预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的情况,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主要的护理措施,对筛选出的措施实施干预。收集2013年的院内感染率和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等数据与2011年、2012年进行比较,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有4项主要的措施在防控医院感染中累积贡献率达到71.95%。通过强化这些干预措施,2013年的院内感染率为4.5%,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82.41%,优于2011年和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不同医院的特殊情况,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探寻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对于防控医院感染效果良好,避免了护理管理措施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出生7d 内的新生儿脓疱疮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中出生新生儿5730例,医院内获得性脓疱疮感染95例,发病率1.66%,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等。结论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机体防御能力不全,为医院易感人群;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及洗手不规范易引起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可预防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项目中脐带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单胎足月出生并随产妇入母婴同室区的新生儿4301例,对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的脐带是否进行消毒,不同季节出生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分娩组新生儿脐带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不同分娩方式下,消毒与不消毒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10~12月出生组新生儿脐带感染率高于7~9月出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项目提倡的不干预一次性断脐,脐带局部不使用消毒剂的护理方式不会增加脐部感染风险。不正确的脐部护理方式仍然存在,应加强产妇及家属对出院后新生儿脐部护理健康指导,让产妇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脐部护理新理念,并在产后延续后续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9例新生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及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在保证不影响脐带脱落时间的前提下有效预防脐部感染的出现,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方案;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母婴同室护理。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乳腺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应用于妇产科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患儿328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患儿35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前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优质护理前感染率4.99%,实施优质护理后感染率为1.14%,两者比较.X^2=4.102,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且实施优质护理后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实施优质护理前后院内感染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所有感染部位比例比较,X^2=3.421,P〉0.05,各部位感染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实施优质护理前后〈1岁患儿和1~5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比较(X^2=4.892和X^2=3.817),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性体重管理干预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124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28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定期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及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针对性体重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体重及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体重管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孕妇及新生儿体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对提高新生儿适应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136例,按照产科病区床位平均划分,前组新生儿为观察组,后组新生儿为对照组,各568例。观察组采用床旁护理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胎粪排出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胆红素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第三天体重下降程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或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生儿床旁护理能显著提高新生儿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NL【关键词】 新生儿; 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降低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230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2例,感染率18.3%;实验组310例共发生院内感染26例,感染率8.4%,两组感染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第一四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二三季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呼吸道和泌尿道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其它各部位发生院内感染率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率呈现明显下降。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探视和护理制度,可以实现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