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的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进行胃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益于患者营养状态的快速恢复,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胃癌术后更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王东升  夏彩宁  何立新  闫瑞芳 《河北医药》2013,35(16):2477-2478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状况是患者能否恢复的关键所在。而这些病人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术后恰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本研究入选我院69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肠内营养(PN+EN)序贯支持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69例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变化、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重的变化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费用(1.78±1.22)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7.23±1.65)万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副反应的发生率15.1%低于对照组3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患者的体重,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费用相对低廉、副反应少、高效安全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分析。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收录的58例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补充,B组19例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方法给予补充,C组20例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方法给予补充,观察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给予营养支持8d后的患者体内的转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后1d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营养支持8d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佰得临床中府用和椎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以40例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组30例。 EN组采用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PN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分别于术后24 h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早于PN组( P<0.0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EN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4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量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62.5±12.8h),住院时间为(11.6±2.7)d,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79.8±18.6)h,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等优点,故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胃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势必对术后多脏器的恢复不利,使术后并发症增加[1]。本文通过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随机对照前瞻研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晓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6-597
目的分析比较胃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EN与肠外营养支持PN所取得的不同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2006年至2008年来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采用EN,对照组(37例)采用PN。通过对比患者术后7d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研究EN与PN对患者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32±2.56h)显著短于对照组(72.88±5.23h);实验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蛋白(63.56±2.54)g/L,白蛋白(32.43±3.21)g/L,血红蛋白(133.25±9.23)g/L)]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59.21±2.67)g/L,白蛋白(30.24±21.62)g/L,血红蛋白(124.45±7.22)g/L)]。结论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EN较PN能更好地提供营养支持,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森雄  谢嵘 《安徽医药》2010,14(12):1443-144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四天、第十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四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肠瘘患者行先肠外,再肠内+肠外,最后逐步过渡到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方法,比较肠内及肠外治疗后PA,IL-6,TNF-α及血浆内毒素的测量值。结果肠内营养治疗后PA,IL-6,TNF-α及血浆内毒素的测量值均优于肠外治疗后(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肠道功能,减轻炎症,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应在腹腔引流通畅及腹膜炎症局限的前提下尽早使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的护理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对策。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对91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进行早期护理。结果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及精心护理,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力的提高,肠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以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以来90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进行早期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和护理,90例全部痊愈,无1例出现食管或鼻咽部黏膜糜烂、营养液反流以及吸人性肺炎,也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为14.5d。结论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静豫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40-1041
目前,胃肠道手术后行肠内营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行肠内营养的同时,做好有关知识的宣教,是护理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对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非常重要。笔者对26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0 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