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间诊治的40例急诊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平均(63.97±11.35)岁,发生血糖平均(2.11±O.49)mmol/L;出血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22例,呈脑血管意外表现8例,意识不清8例,行为异常2例;积极处理36例低血糖症状迅速消除,神志转清,4例血糖纠正后仍昏迷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后3例清醒,1例死亡。结论低血糖症是临床急诊中常见一组征候群,严重者较多发于老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复杂,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多,糖尿病低血糖防治措施包括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教育;注意老年糖尿病的特点,避免过度降低血糖;合并应用某些药物具警惕低血糖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合并重度低血糖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治疗与预后。方法 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0—70岁,平均63.5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入院时血糖0.9—3.1mmol/L,平均2.06mmol/L,均以昏迷为主诉入院。结果 本组15例老年Ⅱ型糖尿病并发重度低血糖与不合理用药或超刺量服药有关。结论 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低血糖症。尤以老年人,并发骨功能不全、自主神经病变更易发生,对糖尿病人应加强宣教,加强监测,并应加快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并发低血糖后应早鉴别、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例,提供参考依据以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方法通过对3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35例患者血糖均〈2.8mmol/L,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均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其中老年人发病率高,60岁以上占7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O%。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如出现疑似急性脑血管病的症状、体征应常规监测血糖,以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减少误诊。提高对低血糖昏迷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教育,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血糖,尤其对老年人及受教育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避免出现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昏迷,及时救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HbA1c〉7.5%,FBC-8-13mmol/L)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组,23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组,22例),疗程16周。以两组FBG〈6.5mmol/L为治疗目标,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索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血糖.不易出现低血糖,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15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常见急症之一,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而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脑功能障碍的状态。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以使之缓解,但处理不及时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我院急诊科2006年共收治15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8例中男98例,女50例,年龄60-80岁,病程2-30年;均在饮食控制上加以药物治疗;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16例,脑梗死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我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对糖尿病的知晓度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优于治疗前[(5.8±1.9)mmol/L〈(13.0±4.2)mmol/L、(9.9±2.2)mmol/L〈(12.8±4.1)mmol/L;(6.9±1.6)mmol/L〈(18.4±6.3)mmol/L、(13.7±1.8)mmol/L〈(183±6.0)mmol/L],且观察组采用速效胰岛素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2.0%vs.69.0%);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远大于对照组(94.0%vs.71.0%)。结论临床上应用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同时强化了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治疗疾病信心,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7.0%的2型糖尿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本组患者血糖42.8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点次之。血糖在2.9-7.8mmol/L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mmol/L之间占89%,血糖〉10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徐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435-436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化血红蛋白这标(HbAIC≤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CGMS对50例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分析血糖动态变化信息。结果50例患者中,有11例(占22%)发生了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值为3.0~3.8mmol/L;6例(占12%)发生有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值为2.1~3.8mmol/L。在17例无症状和有症状性低血糖患者中,有10例(占20%)患者低血糖发生于凌晨1:00~4:00。25例(占50%)餐后2h血糖〉11.1mmol/L,其中8例发生早餐后高血糖,血糖值11.2~14.6mmol/L;6例发生午餐后高血糖,血糖值11.8~15.6mmol/L;11例发生晚餐后高血糖,血糖值12-3~16.0mmol/L。结论对于应用空腹血糖、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来判定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全天多点血糖监测,了解任意时间的血糖情况,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基础,达到精细化降糖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老年性糖尿病 (DM)的特点[1 - 2 ] 在治疗过程中常有低血糖发生 ,易被忽视 ,常因治疗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 1 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并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性糖尿病人低血糖反应的 3 4例患者进行对比 ,以研究其特点。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老年DM并发低血糖 1 6例 ,符合WHODM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血糖 <2 .8mmol/L低血糖诊断标准。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6 0~ 85岁 ,病程半年~ 1 5年 ,合并肾功能异常 4例 ,高血压病 6例 ,冠心病心衰 6例 ,…  相似文献   

10.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2.8mmol/L,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所致的低血糖亦有所增加,如能尽早地发现糖尿病低血糖对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建芳  王锦 《医药世界》2010,(4):356-357
低血糖症是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我院老年医院2005-01/2009—12住院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病例作出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13.
低血糖症是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导致脑细胞处于低糖状态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其并发的低血糖昏迷也明显增多。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低血糖症的一种严重表现,持续严重低血糖导致不可逆转损害,甚至死亡。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挽救生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我院自2000-2007年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患者48例,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收集189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回归方程,分析低血糖指数(LBGI)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3.9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10,AUC3.9),平均血糖波动次数(NGE)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求约登指数。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LBGI与MAGE、SDBG的相关性。结果LBGI与MAGE、SDBG、AUC3.9呈显著正相关[r=0.167(P=0.011),r=0.172(P=0.009),r=0.279(P=0.000)],与MBG呈显著负相关(r=-0.179,P=0.007)。AUC3.9、MBG、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MBG≥9.250mmol/L时,无低血糖风险。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LBGI与MAGE、SDBG相关性更大。结论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越低,血糖波动越大,低血糖发生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临床特点、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症状观察和分析。结果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其中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者9例,占34.69/6,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7例,占65%。导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有进食不当(46.2%)、运动量过大(11.5%)、用药不当(19.29/6)、胰岛素用量未及时调整(7.89/6)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糖尿病知识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用药知识教育,对患者实施正确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与眼肌麻痹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并眼肌麻痹患者18例进行初诊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检查。结果该组窒腹血糖值6.2~7.0mmol/L 8例,7.1-22.5mmol/L10例;餐后2h血糖6~9mmol/L8例,10-25mmol/L10例。病程为1个月至8年。结论眼肌麻痹发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元明显关系,可能与动脉硬化、徽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足或B族维生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并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82±2.85)岁]被纳入研究,先后用方案A和方案B治疗,各4个月。方案A: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人正规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方案B:三餐后10~15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周检测2次空腹血糖(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其严重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的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在方案A治疗期间分别为(7.37±4.22)mmol/L、(9.73±3.38)mmol/L、(10.23±3.96)mmol/L和(10.85±3.36)mmol/L,在方案B治疗期间分别为(7.01±1.74)mmol/L、(9.23±1.58)mmol/L、(9.22±1.28)mmol/L和(9.7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方案B较方案A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在方案A、B分别为(3.08±0.96)%和(3.37±0.47)%(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中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在方案A治疗中分别为68例次及36.7%,在方案B治疗中分别为21例次及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对不规律进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若应及时进食,若无意识或不能进食应给予50%高渗葡萄糖液50~100mL静注,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值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均为急性发作,此时血糖为0.7~3.6mmol/L,平均(2.5±0.5)mmol/L主要临床症状为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为7例(58.33%),神经症状4例(33.33%),无显著症状1例(8.33%)。诱因为过量服用降糖药物6例(50.00%),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未进食2例(16.67%),感冒2例(16.67%),酗酒1例(8.33%),诱因不明1例(8.33%)。72h内血糖恢复正常9例(75.00%)。结论老年糖尿病进行药物降糖治疗,尽可能选半衰期短、血药浓度储存小的药物,小剂量开始给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剂量,密切监测血糖值,避免发生低血糖合并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雅芬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54-175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0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尿路感染73例,占20.9%,女性186例患者中尿路感染者54例(29.0%),高于男性糖尿病患者164例中尿路感染者19例(11.6%)(X^2=16.08,P〈0.01);空腹血糖〈11.1mmol/L,尿路感染者31例(17.4%),空腹血糖≥11.1mmol/L,尿路感染者42例(24.4%),餐后2h血糖〈16.7mmol/L,尿路感染者28例(15.4%),餐后2h血糖≥16.7mmol/L,尿路感染者45例(26.8%),血糖越高,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越高(X^2=2.60、6.88,P〈0.01);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183例中并发尿路感染者48例(26.2%),高于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167例中并发尿路感染者25例(15.0%)(X^2=6.70,P〈0.01);尿培养显示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4.9%(62/7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59.7%(37/62),其次为粪肠球菌,占11.2%(7/62),另还有阴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结论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病程长、血糖高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的变化特点,为寻找低血糖的病因提供诊断依据。方法以10例糖代谢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胰岛素瘤的13例患者及同期1I例个人资料相匹配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反应性低血糖患者分别设为胰岛素瘤组和糖尿病组,用动态血糖仪(CGMS)连续监测72h,比对三组的动态血糖谱。结果①胰岛素瘤组24h血糖均值和最小血糖值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组和正常组(P〈0.05);胰岛素瘤组血糖最大值低于2型糖尿病组(/9〈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胰岛素瘤组最低血糖值〈2.8mmol/L;③胰岛素瘤组24h低血糖发生次数最多,为(6.24±4.57)次,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持续时问最长为(8.45±5.06)h,且日夜问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夜间明显高于日间(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无症状低血糖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