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微信随访.评估2组患者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出院后复诊情况.结果 2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认知得分及服药依从性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92,P<0.001;F=9.160,P<0.001),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认知得分及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微信随访,可提高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服药及复诊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定期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比较两组出院1年后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后予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延续护理,研究过程中因失访脱落5例,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2例。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当天的测评均无差异,但是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治疗依从性,对于控制病情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医护辅助下实施家庭干预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关干预;在出院后1年内每月通过电话回访、门诊复诊等方法,评估两组依从性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凝血功能检测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评分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护辅助下实施家庭干预,能提高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式延续护理,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门诊随诊,在患者出院1年时调查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延续护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长,药品价格昂贵且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或无自觉症状使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直接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病死率[1].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指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患者的行为如服用药物、定期门诊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与医嘱保持一致性,个人依从性定义为遵从建议或指令的行为[2].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方法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观察其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旨在减少脑卒中致残及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单号出院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双号出院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做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和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管理中应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增多,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妇科手术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妇科手术出院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话回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及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00%患者满意电话回访的形式和内容.结论:护理电话回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及复诊率,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娴  倪飞  徐晓春 《护理学报》2010,17(10):71-72
目的探讨不同的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对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8年7月期间,将409例慢性房颤患者依照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导形式分为4组,对照组103例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健康教育,电话指导组9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每周电话回访1~2次,书面指导组9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每月寄送2次宣传教育手册,综合组112例同时给予书面指导及电话指导的健康教育。12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其依从性。结果4组慢性房颤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患者,其依从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将电话回访和书面指导综合的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用于慢性房颤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可获得最佳的依从性,具有积极、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信群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9例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7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加入微信群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肝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对肝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微信群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过对甲状腺手术的出院患者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7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出院的奇偶数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普通门诊挂号治疗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出院后采用跟踪式健康教育.出院一年后,测定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社会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治疗依从性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电话回访1年后对比,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复发少,社会满意度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甲状腺手术的出院患者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社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吴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25-6625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肺结核出院患者用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肺结核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与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分别在出院后1周内、15d、30d回访1次.出院后2~6个月内每半月回访1次,以后每月回访1次.有特殊情况适当增加回访次数,加强用药指导.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话回访能够提高出院结合患者用药依从性,积极遵从医嘱,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血管外科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出院前接受系统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于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电话回访频率为第1个月1次/周,第2个月后1次/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互联网热门工具—微信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诊断明确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登记相关信息,实名制验证后建立微信群,配备3名专科护士、1名主治医师.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发布乙肝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并提供生活指导、服药指导、病情咨询及复诊时间安排等.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出院时给予相关延续性护理指导,电话随访等.两组分别在出院后第1、2、4、8个月时,以服药依从性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慢性乙型肝炎门诊复诊登记表为延续性护理实施效果考核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开始,服药依从性、疾病定期复查人数及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且产生的良好效果维持时间较长.结论微信群聊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质量,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根据纳入的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同伴教育,干预时间为住院到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心理压力、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出院后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较大心理压力水平,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末观察组心理压力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00,P<0.001;2 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71,P<0.001;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 个月末、3个月末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2 个月、第3个 月服药依从得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心理压力,同伴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程度,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治疗用药知识,减少不良服药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二次移植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电话回访,重点关注患者用药、康复指导、按时复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用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二次移植手术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实施电话回访,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二次移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长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5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门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除规范的门诊治疗方案外,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系统进行跟踪管理工作,比较两组依从性及疾病转归。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的观察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管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出院持续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162例,采用不同的常规、信息网络、提供注射治疗等个性化方式实施延续护理,收集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前与1年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调查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评分、完全依从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躁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躁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定期复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话回访,观察1 a.于电话回访前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电话回访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话回访1 a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回访能显著提高出院躁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及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