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创伤性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31例与常规治疗组31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美芬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12 h,纳美芬治疗组平均动脉压较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4 h后有所下降(P<0.05);治疗12 h与24 h,纳美芬治疗组心率持续明显降低(P<0.05)。治疗24 h,纳美芬治疗组血浆TNF-α、NO和ET水平均较治疗12 h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时,纳美芬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联合常规治疗创伤性休克效果明显,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影响,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TNF-α、NO和ET水平,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敏  邱光钰 《中国药师》2019,(10):1874-1876
摘 要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指南推荐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DGT)集束化治疗方案指导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24 h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研究终点为24 h内患者死亡或退出研究。检测两组患者入院1,6,12,24 h时N 末端原脑利钠肽(NT 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和肌酸激酶(CK)水平。 结果: 治疗12 h时,两组患者的NT proBNP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K和CK MB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4 h时,两组的cTnⅠ、CK和CK MB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24 h时的cTnⅠ、CK和CK 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脓毒性休克患者盐酸纳美芬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清NT proBNP、cTnⅠ、CK MB和CK水平,减轻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大剂量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纳络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患者6h和12h苏醒情况、总苏醒时间及住院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6h和12h苏醒比例(41.67%,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25%,57.5%),总苏醒时问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大剂量安眠药中毒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D-二聚体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成人综合ICU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均予以早期集束化治疗.于集束化治疗前、治疗后6h,入ICU 1、2、3、4、5d,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并分别记录各时间点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根据患者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并对本组内各时间点相关指标与集束化治疗前进行比较.分别将两组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D-二聚体随着病情好转下降,死亡组则呈升高趋势;存活组血小板计数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升高,而死亡组则逐渐下降.经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呈负性相关(r=-0.862,P<0.01),与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r=0.445,P<0.01).结论 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结合,能更准确地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美芬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136例Ⅱ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76)与对照组(n=60),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美芬治疗Ⅱ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09年5月至8月开封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173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美芬组。比较两组患儿在PICU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肺出血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患儿在PICU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机应用率、休克及肺水肿/肺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纳美芬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重症HFMD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潘敏莺 《海峡药学》2013,(6):272-27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纳美芬组。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苏醒时间、APACHE-II评分、临床疗效,并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意识苏醒时间明显缩短,APACHE-II评分降低,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83.87%,两组比较,纳美芬比纳洛酮有更强疗效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成本分别为35174.78元、37931.37元。成本-效果分析发现,两组成本-效果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纳洛酮和纳美芬两种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无明显差异,但考虑到纳洛酮治疗方案较为繁琐,纳美芬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纳美芬和醒脑静,对照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8例和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和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IL-6)炎性细胞因子影响评价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对照组共50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留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观察纳美芬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8、TNF-α、IL-6)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L-8、TNF-α、IL-6)明显下降。结论纳美芬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对脑梗死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纳美芬和醒脑静,对照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8例和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和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乐萌(盐酸纳美芬)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2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纳美芬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觉醒恢复时间、颅内压(ICP)、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和远期疗效。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意识觉醒恢复时间缩短I、CP增高和脑血流速度方面较对照组降低、GCS评分明显升高,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及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纳美芬能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马笑宇 《抗感染药学》2011,8(4):296-29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钠联用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和纳美芬。结果:加用神经节苷脂钠和纳美芬(治疗组)53例,治愈17例(32.07%),显效22例(41.51%),有效10例(18.87%),无效4例(7.55%),总有效率92.45%,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DA明显降低(P<0.05),GPx、AOA显著回升(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使患者MDA明显降低,GPx、AOA显著回升;两药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施列鸿 《首都医药》2014,(24):100-100
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集柬化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6h集束化治疗情况。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h集柬化治疗完全迭标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调集柬化治疗实施依从性和达标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烧伤早期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策略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集束治疗(SBT)策略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实施情况及作用。方法95例重症烧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2例。记录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发生率、28d病死率和6h、24h集束治疗的依从率,logistic回归分析6h、24h集束治疗指标与感染、感染性休克发生及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28天病死率、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是烧伤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气分析测定、EGDT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28天病死率密切相关(P〈0.05)。烧伤感染、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和28天病死率均与SBT方案的执行情况密切相关。观察组感染集束治疗指标的依从性仅为51.9%和63.2%。结论SBT方案能减少烧伤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依从性尚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盐酸纳美芬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A组76例,B组8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及使用抗病毒药病毒唑10~15 mg/(Kg.d)基础上,治疗组(A组)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0.1 mg/kg,观察患儿用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盐酸纳美芬组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及后遗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美芬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纳入8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门冬氨酸鸟氨酸20 g)和联合治疗组(纳美芬0.1 mg和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均n=4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清醒时间、肝功能、血氨等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8%和92.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为(6.48±3.69)h,与对照组(27.11±8.21)h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血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纳美芬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用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优于单用门冬氨酸鸟氨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治疗模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72h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序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d病死率为7.14%,对照组为14.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降低乳酸清除率,延缓或减少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惊厥、昏迷持续时间及在P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其有效率高,致残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郑康  ;张家明 《中国药房》2014,(44):4184-4186
目的:比较盐酸纳洛酮与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酒精中毒催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昏睡者给予盐酸纳洛酮0.4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推注,浅昏迷者给予盐酸纳洛酮0.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推注,所有患者再给予盐酸纳洛酮20μg/kg(剂量范围1.2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纳美芬0.1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 ml中静脉推注后,浅昏迷者给予盐酸纳美芬0.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昏睡者给予盐酸纳美芬0.1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h后评价疗效,观察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剂量、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剂量、平均住院时间、主治药费、总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酒精中毒催醒较盐酸纳洛酮疗效更显著,且治疗费用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