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其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年8月至2005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02例,分析影响预后的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比较盆腔淋巴清扫组与平行淋巴结清扫组的复发率,并发症。结果: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率1·53%。病理类型、腹腔细胞学、盆腔淋巴转移、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及CA125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Ⅰ期低危患者,盆腔淋巴清扫术无助于提高生存率(P>0.05),其复发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并发症率明显增高(P<0.05);Ⅰ期高危患者,盆腔淋巴清扫术未能延长其生存期(P>0·05),但可减少复发的例数,并发症率无明显增多(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腹腔细胞学阳性,手术-病理分期高,盆腔淋巴转移,深肌层浸润及CA125>100U/ml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Ⅰ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清扫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P2、CA125、唾液酸(SA)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具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P2、SA、CA125和CEA水平升高的百分率分别为23.4%、36.8%、19.0%和30.3%。血清CP2水平升高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附件受累、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02、0.040、0.019、0.019、0.005);血清SA水平升高与附件受累、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相关(P值分别为0.021、0.000);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病理分化程度、宫颈受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14、0.006、0.018);CEA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血清CP2、CA125和CEA水平升高与患者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16、0.000、0.016),其中CA125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子宫内膜癌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P2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较强,CP2、CA125和CEA对患者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CA125对子宫内膜癌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CA25值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化学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血清CA125水平。结果 良性子宫病变和44例手术分期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19.4%和27.3%,两者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分期为I期和10例晚期病人(Ⅲ期+Ⅳ期)血清CA125的阳性率各为27.3%和7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0例Ia期+Ib期和14例Ic期病人血清CA1254的阳性率分别为20%和47.8%,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级中30例G1、20例G2、5例G3血清CA1254的阳性率分别为20%、45%、80%,三者相比,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缺乏敏感性,对早期内膜癌患者预测手术分期,Ic期无明显的参考价值,但与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对预测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8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行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 90例 ,淋巴结取样活检术患者 12例 ,分析这 10 2例患者淋巴转移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随机选取同期未行淋巴清扫术的 90例患者作为对照与行淋巴清扫术的 90例患者进行比较 ,寿命表法计算两者的生存率。结果  10 2例患者中 ,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附件浸润、远处转移者 ,盆腔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升高 ,分别为 46%、42 %、44%、52 %、75%、10 0 %。盆腔淋巴转移患者的 5年累计生存率 (3 7% )低于无淋巴转移者 (89% ,P <0 0 1)。 90例行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与对照者的 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78%和 72 %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盆腔淋巴清扫术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附件浸润、远处转移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 ,有盆腔淋巴转移的患者预后差 ,但盆腔淋巴清扫术并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不同手术方式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及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1996年行手术治疗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为A组(54例);行广泛或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者为B组(14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或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为C组(42例),分析3组的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A、B、C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90.5%、95.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诊超过2年的71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为12.7%;9例复发者中7例于3年内复发,其中盆腔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5例;A、B、C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3.9%、9.1%、12.5%,其中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9%、9.1%、8.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8%、9.1%、12.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方式不是影响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扩大手术范围或行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辅助治疗时应考虑术后复发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6.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用于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析行清扫术者104例,分别比较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淋巴结行清扫术与非清扫术的5个生存率。结果 临床Ⅰ期子宫膜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4.4%。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癌(G3)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升高,分别为37.3%及37.8%。临床Ⅰ、Ⅱ期患者盆深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9%及74.2%,差异有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适宜手术范围。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及(或)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另对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作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本组141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宫旁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05例中,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19例,占18.10%,除1a期外,余各期均有淋巴转移发生。Ib、Ic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各种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1970~1998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38例,将所有病例按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比较各种手术方式对各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低、中危组主要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各种术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Ⅰa+Ⅰb期、Ⅰc期、Ⅱ期行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附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单纯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相比,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O.05)。Ⅲ、Ⅳ期主要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附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两种术式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Ⅰa+Ⅰb期腺癌可以单纯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Ⅰa+Ⅰb期除腺癌外其他病理类型以及Ⅰc、Ⅱ期可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附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Ⅲ、Ⅳ期患者预后差,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101例妇科肿瘤患者开腹探查前,先行腹腔冲洗,在道格拉斯氏陷凹取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其中妇科恶性肿瘤65例,将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检查相对照。结果:冲洗液中8例检出癌细胞。子宫内膜癌Ⅰ~Ⅱ期阳性检出率8.30%,卵巢癌Ⅰ~Ⅱ期阳性检出率9.09%。单因素分析表明,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阳性者,与淋巴转移(P<0.01)、盆腔转移(P<0.01)、组织学Ⅲ级(P<0.01)相关。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可以指导术后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术前阴道细胞学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细胞学作为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03例子宫内膜癌的术前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发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细胞学正常68例(66.1%)、可疑9例(8.7%)、恶性26例(25.2%)。阴道细胞学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手术分期、宫颈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P<0.05)。恶性阴道细胞学多见于非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晚期、宫颈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比正常阴道细胞学者高6.2倍。阴道细胞学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大网膜转移和腹腔细胞学阳性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恶性阴道细胞学可望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外转移的指标,是一个不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